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選舉現正接受提名。 成為候選人。
[隱藏]
[協助我們翻譯!]
紂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商纣王)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商帝辛
姓名
子受
諡號
帝辛(商諡)
紂王(周諡)
陵墓
不詳
政權
商朝
父
帝乙
母
不明
年號
無
紂,中國商朝末代君主,姓子,名受或受德[1],號帝辛,史稱「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
目錄[隱藏]
1 生平
2 評價
2.1 暴君論
2.2 平反論
3 注釋
[編輯] 生平
紂是帝乙之子,有雄才,致力於用兵東南;牧野之戰中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在距離朝歌(今河南淇縣)七十里外的牧野擊敗商軍,商紂王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2],商朝滅亡。《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編輯] 評價
[編輯] 暴君論
《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又說他「好酒淫樂,嬖於婦人」,寵信妲己,建立酒池肉林;為人兇殘成性,創立炮烙、蠆盆等多種酷刑;殺害忠臣義士,如其叔父比干;囚禁異己,如西伯侯姬昌被幽禁羑里(今河南湯陰)七年之久。
紂在中國長期被認為是暴君,與夏桀並論。這一段歷史,後人加上幻想元素,寫成了《封神演義》(又稱《封神榜》)。成語有「助紂為虐」、「助桀為虐」。
[編輯] 平反論
不過,有觀點認為,很多對紂王的反面評價存在歷史上的遞增性。
先秦文獻對他的指責並不很多,甚至許多文獻稱讚紂王聰穎勇武、才華橫溢,是難得的英主,但隨著時代的推進,各種各樣對他不利的指責越來越多。當年武王伐紂,共寫過兩篇檄文:「泰誓」(亦稱「太誓」)和「牧誓」。「牧誓」中周武王列舉了紂王的罪狀只有六條:
聽信女人的話。
不祭祀祖先。
對祭祀大事不聞不問。
不任用同宗兄弟。
重用逃犯。
讓他們虐待百姓,胡作非為。
子貢也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認為紂王許多的罪過並未發生,是被後人所加的。元末楊維楨做翻案文章《炮烙辭》支持紂王。
近人顧頡剛撰有《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指出「見《尚書》者六項,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六項即足矣,奚必計其餘之虛實哉!」「現在傳說的紂惡是層累積疊地發展的,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3]
1960年,郭沫若撰《替殷紂王翻案》,認為紂王是有才能的人,「商紂王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編輯] 注釋
^ 據《中華通史》第一冊,章嶔著
^ 《殷本紀》曰:「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朝歌),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逸周書•世俘》曰:「甲子夕,紂取天智玉琰五,環身以自焚」。
^ 顧頡剛:《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11頁
前任:
帝乙
中國君主
繼任:
周武王
中國商朝國君
第31代
-
顯示▼隱藏▲
檢 • 論 • 編 • 歷商朝君主
契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圉 冥 王亥 王恆 上甲微 報丁 報乙 報丙 主壬 主癸
湯 太丁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庚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紂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A%A3%E7%8E%8B&variant=zh-tw"
4個分類: 商朝國王 | 末代帝王 | 中國自殺人物 | 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