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土地公為土地的守護神,他的正式名稱是「福德正神」,閩南人稱「土地公」,而客家人稱「伯公」或「福神」。
中國人自古以農曆國,所以一般百姓非常重視土地,認為有土地才能栽種五穀,有了五穀才能生存,因此對土地自然就產生一種崇拜的心理,於是創造出土地神來。古代稱土地神為「社」,開始較為單純抽象,後來逐漸人格化,並形成了配偶社公、社母,又稱為「土地爺爺」、「土地媽」。
台灣民間,除了將土地公視為地神之外,也視之為財神與福神,因為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家裡祭拜,謂之「私祭」。一般家庭的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就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香案、燭台、供品祭拜。不過一般農家則是以每月的朔、望【註一】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民間對土地公的傳說很多,其一是;土地公是周朝的一位稅官,名叫張福德,他為人公正,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多善舉。但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
土地公的神像一般為頭戴錢帽,面龐圓而豐盈,兩眼微謎,滿腮白鬍鬚,臉上露出仁厚的微笑,身坐太師椅,右手執如意,左手拿元寶,在民眾的心目中永遠與「福」、「德」同義,給予人們可信託的希望感。
二月初二這一天是土地公的誕辰,商家都會為土地公舉行祭典,這就做「做牙」(吃犒勞)。因為 二月初二 是一年中第一次的「作牙」,所以稱為「頭牙」,這天晚上,老闆要用祭祀土地公的牲禮來招待伙計、親友和老主顧,這就叫「造福」。 十二月十六日 是一年最後一次的「作牙」,所以稱為「尾牙」。以此計算,一年到頭祭拜土地公的次數共達二十二次之多。
開張當日主要祭拜的神明是「土地公」,土地公雖然神格不高,但卻是各行各業共同的守護神。土地公左手捧金元寶,右手持如意,專司發財如意,又是如意發財的神界財政部長。一般公司或店家除了開張這天要祭拜土地公外,以後每月的農曆初二、十六也都要祭拜土地公,稱為「作牙」,農家則是在初一、十五祭拜。
而地主則是一個地方的陰靈,可能生前是擁有該地方的人,即係家鬼,又可能是棲息和佔據該地方的靈體,俗點講就是「陀地」。
如何祭拜土地公?
祭拜對象
土地公
祭拜地點
土地公廟、自家供奉的土地公神龕前
祭拜時辰
當日吉時(大多數的土地公廟從二月初一晚上十一點開始便湧入大批信眾為土地公祝壽)
供品
半生熟的三牲、果品(應時水果數種,但忌用芭樂、蕃茄、李子、釋迦做為供品)、清茶三小杯、酒三小杯、紮紅紙的麵線、紅龜粿三個、發粿一個、糕餅、潤餅
.
三牲中的雞要用公雞、祈求生意昌隆、事業一鳴驚人
(公雞啼聲較為宏亮)
.
商家供品中的水果以鳳梨(旺來)及柿子(利市)最宜。
.
平時祭拜則備以水果、糕餅即可。
.
一般廟宇有供茶、酒,信徒可以不用準備。
祭拜程序
.
上供
.
點燭(燈)
.
神前獻茶、酒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土 地公保佑(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 朝 天祭 拜)
.
敬酌第一次酒
.
擲茭以問神明之降臨
.
神明既降,敬第二次酒
.
有祈禱於神明者,擲茭以請示神明(一邊擲 茭一邊唸欲祈求的事,並許下答謝的報酬)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紙錢、爆竹拜 供神明
.
燒三色金(壽金、刈金、福金)
.
燃放爆竹
.
第三次獻酒
.
擲茭,問神明是否餐畢
.
如餐畢,將酒灑於紙灰
.
撤供
. 爆竹燃放與否,沒有一定,可省略。
. 求財則加燒五路財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