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22.gif
因問題所涉及廣泛事蹟,暫以其中一戰役作根據,如有錯漏,請多包函
在經過貞觀之治后,唐朝的國力幵始迅速得到增強。唐太宗幵始屏棄了昔日“四夷自服”的外交政策,轉而采用強硬的對外擴張政策。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乘高麗國內政變之机,唐太宗親率十萬大軍進擊。高麗舉國一致奮勇反抗,唐軍進展并不順利。但高句麗的國力因之而大大削弱,從而減輕了對新羅的壓力。但百濟在唐軍進軍高句麗期間,并沒有停止進攻新羅的軍事行動,相反又連奪十數城,從而切斷了新羅赴唐的貢道。這時,太宗病逝,唐遂從高麗撤兵。高宗即位后,接到新羅的急報,并未出兵,而是循太宗舊例,贈百濟國王璽書,令其退還所奪新羅城池。此時,正逢倭國使臣來朝,高宗于是贈倭王玉璽書,令其援助新羅。但是,唐高宗并不了解,倭國与百濟關系原本就胜于新羅,加上公元653年8月百濟与倭國“通好”之后,關系就更加密切,因此根本不可能援助新羅。百濟見太宗出兵高句麗也不曾有什么實質性成果,因而置高宗璽書于不顧,進而再次聯合高句麗出兵新羅,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再奪新羅三十余城。新羅告急,高宗決意于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派左衛大將蘇定方統水陸軍十三萬出兵百濟,以解新羅之危。蘇定方大軍從成山(今山東榮城)由海路出發,進軍百濟,船帆千里,隨流東下。新羅武烈王聞訊既率軍五萬与唐軍會師,顯慶五年(公元660年)七月,百濟為唐、新聯軍所滅。蘇定方留郎將劉仁原等駐守百濟王城,自押俘虜回國。
百濟即亡,但百濟將軍武王從子鬼室福信与浮屠道深等人率部死守周留城,誓死抵抗唐軍。同時,鬼室福信為迎回以前赴倭國為人質的王子扶余丰回國即王位,譴使去日本,同時向倭國乞師求援,并獻上戰爭中俘虜的唐軍百余人,后來日本將元日戰爭中的俘虜都稱為“唐人”,大概就源于此吧。
百濟的覆滅,對倭國的來說,也是极其重大的損失。如果聽任百濟亡國,則倭國在朝鮮半島上的勢力,將被全部清除。齊明七年(公元661年)正月,以倭王親征的形式,向百濟發兵數萬。倭王齊明帝隨軍西征到九州,突然病逝于朝倉宮,太子中大兄回京素服稱制,是謂天智帝。齊明帝之死,并沒有動搖倭國出兵百濟的決心。
唐高宗在出兵百濟獲胜后,于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四月,遣仁雅相、蘇定方率軍進攻高句麗。高句麗与鬼室福信聯合,共同抵抗唐軍。鬼室福信率軍曾一度圍困劉仁原軍于百濟王城。高句麗惟恐鬼室福信兵敗,使本國遭南北夾擊,因而也譴使于公元662年三月赴倭乞師,敦促倭軍迅速幵赴戰場,与唐軍作戰。決心參戰的倭王政府,遂命令百濟戰場的倭軍立刻投入戰斗。公元662年六月,倭前將軍上毛野稚子等率軍二萬七千人進攻新羅,奪取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羅与唐軍的聯系通道受到威脅。
這時的戰爭形勢已非常微妙,朝鮮半島形成南北兩個戰場。在北方戰場,高句麗与唐軍基本形成了對峙的局面,由于地形限制的緣故,唐軍的進展始終不大。而在南方戰場由于倭軍的介入,戰爭形勢已經轉向倭軍和百濟軍方面了。唐軍兵源在南方得不到補充,雖然唐軍与新羅的聯軍的還未遭到敗績,但總体上已經幵始居于守勢。
公元663年八月初,倭國援軍將至。白江口系高麗半島上的熊津江(今韓國之錦江)入海處形成的一條支流白村江的入海口。周留城則有百濟王子及倭軍聯合守衛。這時,唐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七千援軍与劉仁軌會師后,分兵兩路進攻周留城。劉仁原、孫仁師以及新羅王金法敏統帥陸軍,從陸路進攻周留城。劉仁軌、杜爽率領唐水軍和新羅海軍從熊津進入白江口,朔江而上夾擊周留城。八月十三日,劉仁原所部進逼周留城外圍。留城周圍的城池,逐一被唐軍攻克,百濟守軍相續投降。但周留城外的任存城地勢險要,為周留之扼口,將軍克死用兵,唐軍圍攻三旬依舊不曾攻克,周留城因此得以保全。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35.gif
2009-07-29 21:23:43 補充:
Sorry jjlee, I mistook your question & please ignore my answer.
2009-07-30 18:05:59 補充:
不好意思, 誤會了閣下的問題!但從朝鮮本國歷史記載廣未曾記載伽倻與日本之關係直至其滅亡:
伽倻也是朝鮮的封建國家之一,存在於1世紀中葉至6世紀中葉。
伽倻的領域是慶尚南北道洛東江右岸大部分和左岸部分地區,是由6個封建小國組成的聯合體,又名迦羅國。
西元前6世紀以前起,朝鮮半島中南部地區有了奴隸佔有制國家辰國,到了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前1世紀,辰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弁辰的12個小國中的狗邪國和安邪國等地萌發封建因素並得到了發展。以此為基礎,西元前1世紀頃出現了伽倻封建小國。
2009-07-30 18:07:50 補充:
1世紀中葉,從北方南下的勢力同這些土著勢力聯合起來,建立了以金官伽倻國為盟主的6個伽倻小國(金官伽倻、阿羅伽倻、古寧伽倻、大伽倻、星山伽倻、小伽倻)的聯合體—伽倻封建國家。
當時,高句麗、百濟、新羅等鄰國早已確立了中央集權制統治體制。但伽倻卻直到最終仍未能實現中央集權制,停留于分權制小國聯合體階段。而且伽倻由於地理上夾在百濟和新羅之間,受到了百濟和新羅很大的干涉和影響。
到了3—4世紀,伽倻東邊的新羅發動領土擴張戰爭,壓迫伽倻,奪取了其部分地區。實力相對薄弱的伽倻,針對新羅攻勢,走向了同百濟聯合的道路。
2009-07-30 18:08:57 補充:
到了4世紀中葉,以朝鮮半島南部為中心展開了以高句麗和新羅為一方、以百濟和伽倻為另一方的規模很大的戰爭。在這攻防戰中,百濟和伽倻遭到沉重的政治軍事打擊。以此為契機,4世紀末,金官伽倻國在伽倻喪失盟主國地位,由大伽倻取代了其地位。
此後,新羅得到高句麗的支援,迅速加強起來,更加強化了對伽倻諸國的攻勢。進入6世紀,金官伽倻、阿羅伽倻、小伽倻、星山伽倻、古甯伽倻接連結束自己的存在,562年伽倻聯合體的盟主國—大伽倻也被新羅滅亡了。
2009-07-30 18:09:39 補充:
伽倻是由朝鮮民族建立的國家,它引進同族的國家—高句麗和百濟的先進文化,實現了科學和文化的發展。伽倻在音樂和舞蹈等文藝部門也有了發展。眾所周知,朝鮮民族樂器伽倻琴是由伽倻代表性音樂家于勒創制的,表明當時伽倻音樂藝術的發展面貌。
如上所述,伽倻是朝鮮的封建國家,是顯示朝鮮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
2009-07-30 18:18:48 補充:
多謝保貴資料!我會繼續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