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四則)-----譯文

2009-07-13 7:51 pm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回答 (3)

2009-07-13 10:38 pm
✔ 最佳答案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語譯: 孔子說:「學習了并按一定的時間溫習,不是很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我和他一同探討、交流,不也是很快樂嗎?」
分析: 孔子認為學習是一個人安身處世的根本,勸人以學習為樂,並且指出學習的正確方法。學了知識或技能,必須反覆溫習和鍛鍊,才能鞏固所學。至於待人方面,有朋友從遠方來探訪,自然感到高興;但遇到不瞭解自己的人,也不抱怨,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君子。這一則用反問句來表示肯定的內容,語氣顯得委婉而親切。
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語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知識,這樣就可以作為老師了。」
分析: 孔子以自己的切身體會,總結出「學」和「思」之間的關係,指出兩者應當並重,不可偏廢。只顧埋頭讀書而不思考,那就不能透徹理解;相反,只空想而不讀書則會產生疑惑。這一則用對比的寫法指出「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都不足取,從而使人悟出「學」與「思」不可缺一的道理。
3.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語譯: 孔子說:「學習了卻不思考,就會迷惑;思考了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分析: 這則雖然和第一則意思相近,也是談論溫習的重要性,但比「學而時習之」又進了一層,特別強調知識的更新。溫習學過的知識,每有新的體會。能不斷更新知識,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溫故」和「知新」貌似對立,實則相輔相成,「溫故知新」這說法極富有哲理。
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語譯: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在其中;我選擇他們那些好的方面學習,那些不好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分析: 這一則主要說明不僅要自書本中學習,還要向身邊的人學習。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所以,我們既要從正面學習別人的長處,也要從別人的錯誤中汲取教訓。
總括:
孔子所強調的學習方法是:第一「學而時習之」,學了之後,一定要按時重溫,經常練習,這樣才能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第二,「學」與「思」相結合。學習時要思考,在思考中學習,二者相互促進。第三,「溫故知新」。通過溫習,對舊知識加深理解,熟練掌握,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可從中得到新體會。這種「推陳出新」的學習方法,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認為,對自己要加強身心修養,愛護自己的朋友,即使別人對自己不了解,也不能惱火;還要牢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要善於向他人學習。
網址提供: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019/wen01.doc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2016-01-16 1:33 pm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語譯: 孔子說:「學習了并按一定的時間溫習,不是很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我和他一同探討、交流,不也是很快樂嗎?」
分析: 孔子認為學習是一個人安身處世的根本,勸人以學習為樂,並且指出學習的正確方法。學了知識或技能,必須反覆溫習和鍛鍊,才能鞏固所學。至於待人方面,有朋友從遠方來探訪,自然感到高興;但遇到不瞭解自己的人,也不抱怨,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君子。這一則用反問句來表示肯定的內容,語氣顯得委婉而親切。
2016-05-06 12:51 pm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語譯: 孔子說:「學習了并按一定的時間溫習,不是很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我和他一同探討、交流,不也是很快樂嗎?」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43: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713000051KK006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