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唔夠就要返教會?
信心唔夠就要返教會増強信心?請問教會用左D咩手段泥令人信心大増?
回答 (6)
信心唔夠,但不肯開放自己的心給神作工,返教會都唔會增加信心。
返教會是因為敬畏神,抱著要認識神和祂的教導,你會得著信心。相反,抱著要得信心而並不因為敬拜神、認識神,也不會得著信心。
以下嘗試從「自我觀」看信心:
個體對自我的觀念,乃是由自我過往一切的經驗(如:鏡中的我、成就、挫折、屈辱…),以及他人對自我的看法等所形成;尤其在童年時期,那些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兄弟姊妹、長輩、老師等)對我們的看法,更有力地形成了我們對自我的觀念。
自我意像和個人的生理、情緒、知慧、社交、和靈命的健康都有著極密切的相互關係。因為每一個人都會依照自認為是怎樣的人而行事。自我的一切行動、情感、態度等,永遠和自我的意像相吻合;而自我由思想所引發出來的行動,必定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層面,並包括社會和人際之間的一切關係。所羅門王在箴言書中曾說:「因為他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prov 23:7)
不論是基督徒或是非基督徒,許多人的基本困難,在於缺乏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和評估,以致其行事為人中,滋生事端、累己損人,甚至引發重重之負面連鎖反應。個體自幼年時期對自己正確或錯誤的認知,往往影響其一生成長的景況;譬如說,一個從小即受到尊重和鼓勵的孩子,他(她)會在自信中成長,並會很自然、成功地朝著他的理想邁進,雖然成功之路亦有錯折或困難,但卻不會攔阻他的努力與再嘗試;一個基督徒更因此而倚靠上帝,幫助他克服重重的困難 - 他對自己和創造他的上帝皆有信心;誠如保羅所言:「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3)
反之,一個自幼即不受重視、不被愛和鼓勵的人,他對自己沒有信心。他自認為是個失敗者,他無法客觀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其實挫折對任何人而言都公平)。而將任何他所面臨之「不幸」或「例楣」事件,總歸於「天生就注定如此」的說法。因著這樣的緣故,即使是一個基督徒,他亦很難對上帝產生足夠的信心,他是「半信半疑」的;在理智上他似乎認為上帝是可以信賴的,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卻依然接受其潛意識之思想主導,證明自己的失販和不幸。他雖以擺脫過往受挫和失敗的經驗,並在那些生命的陰影中預設自己的未來(即使所發生的和他的想法完全不同),以致無力與上帝發展在信心中的合作關係。我們可以發現,這種人其實沒有信心,因為他的信心只是學習而來的認知。事實上,學習所認知的信心並不稱為信心,而且無法成就上帝的美意。顯然地,這種人其實是在操縱自己生命的主權,他並沒有讓基督在他生命 - 思想、情感、意志和行動中作主,反而設法使自己失敗,甚至經常用一堆歪理來「證明」自己的不幸(但願他不會怨天尤人)。
雖然個人的自觀不能完全掉除吸取他人傳來的訊息,然而卻要切記他人對我的看法不過是一個參考,但卻不是一個絕對重要和正確的結論。正確的自我評估以及由上帝對我的看法中所得到的結論,才是真實、肯定和客觀的結論。
長居在基督徒心內的保惠師,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自我。真正的結論乃在乎上帝所作的結論;基督徒是上帝所創造和救贖的,不論我們如何,我們就是靠著祂的恩惠在世上渡日 — 上帝如何接納我,我就如何接納我自己。因著祂的創造和接納,我們就將這樣的信心呈獻在祂面前,靠著祂所加給的力量,盡力去做好每一件祂要我們做的事情;不論星成功或失敗,有地位或無地位,富裕或貧窮,結婚或不結婚,都不影響對自我的看法,因為我已憑著信將生命中一切的主權交給了祂,我的信和祂的恩典一同為我而效力。
鄧敏著《認識基督教教育》證主(1997增修版)
返教會只不過係基督徒的一種集體活動,不過係教會裹面會有人教你點同天父溝通,你就會好像有一種信心,其實只係一種心理作用。
參考: 自已
不是信心不足夠才要回教會,相信有上帝的人都應該要回教會。
"手段"?沒有甚麼"手段"啊,信心不是用手段騙回來的,同你講道你還是不信說甚麼也是沒用的,因為你從未經歷上帝,亦可能早已經否決上帝。
用d詩歌催眠你...當然信心大増.....
基督教仲勁過s sales,你實比佢催眠
唔係會用咩手段喎, 返教會都唔係為咗增強信心
你要真心相信耶穌, 咁呢個信仰先對你有幫助
先試下祈禱, 求平安, 將你既重擔交拓俾神
返教會是去聽道,信道和行道。當然還有是操練信心。
羅馬書:
10:13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10:14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
10:15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10:16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因為以賽亞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
10:17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收錄日期: 2021-04-19 14:59: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711000051KK005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