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末學有跟您一樣的問題。
也常常思維這問題,很想聽聽大德們的見解。
2009-07-13 11:04:35 補充:
這一問,讓末學回想起這一年來腦海中不斷浮現的問題。
末學一直沒有參透,但是願意將目前所思所想與大德分享,並請大德們不吝指正。
以下,末學以男性眼光來說明。
女性網友就將「美與不美」改成「帥與不帥」來看就好。
末學也著重在「遇到美女如何自處」。
至於「自己很美,自己不美,如何自處」,很多大德都答覆了,末學就不再贅述。
[滿街美女?]
現在的社會,不比五十年前,一百年前。
女人自主性非常高,可以努力打扮,在社會上與男人共事。
只要在捷運裡看一下下,就算不很美的女人,也是打扮得美美的。
夏天一到,大家比誰露得多。
露得多就美嗎?不見得!
但肯定會吸引我們的目光的!
要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保持「正念」,那真是難!難!難!!!
末學嘗試要做各種觀想,有時成功,有時不成。
要看最近用功的程度而定。
相信這狀況對「修行人」來說,絕對不陌生的。
[美,是如何產生的]
在談美之前,要先知道一些基礎:
為什麼是人? ==> 為什麼是女人? ==>為什麼生下來就美?
這必須知道「正報、依報」的形成,以及形成美麗果報的因。
這題目比較大,容日後有機會再來探討。
[美與不美,是主觀還是客觀的認定]
人類對於美貌,看來很主觀,但是似乎又有客觀的認定。
林志玲是第一名模,人家都說美。
但,
我們問小朋友,只覺得她好高!
我們問獅子,牠只管肉多不多。
我們問精品店店員,她只管對方願不願意買。
注意他美不美!
但「我們」看她,的確美啊!
為什麼?
因為我們心裏有「投射影像」!
所以,只有當我們需要判別美與不美的時後,美與不美對我們才有意義。
[為什麼大腦需要分辨美與不美]
我們是凡夫,當然受凡夫業力習氣的牽引。
未婚前,需要求偶。
美與不美的認定,是強烈的賀爾蒙的作祟。
豈不聞:「當兵兩三年,母豬賽貂禪」!
人類的本能在這階段是展露無疑的,能逃得掉到的,幾希?
已婚後,知道異性的「滋味」了。
美與不美的分辨,是「貪婪」在作祟。
只要有「機會」,眾生是時時會生起「染心」的。
能多看一眼,就是一眼。
能多接觸一分鐘,就是一分鐘。
再往下,就自己想。
職場上,美麗的臉龐,適合當總機、公關。
有張漂亮的臉,職場上無往不利。
說穿了,還是因為人愛看「俊男美女」的緣故。
所以,人類分辨美與不美、帥與不帥,只有一個理由:「慾染」!
而且斬釘截鐵的說,這是「唯一」的理由!
[四十二章經的諄諄教誨]
《四十二章經》中有很多關於色欲的精妙文句,我們先看看:
★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
★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
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泥汙。
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避免分別的機會,不要測試自己]
這是末學的重要心得之一。
佛都說得那麼清楚了:
「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這力量就是我們為什麼現在是「人」最重要的原因了。
既然這樣,我們遇到美女,當下還要怎麼思維嗎?
末學的想法是:能避就避!能逃就逃!
最好在女人還沒「發動」時,就逃得掉。
要是一時逃不掉呢!?
那就得提起正念,努力去思維女人(尤其美女)的「過患」。
例如:
她是很漂亮啦!但是我已經結婚了,一個女人都很難搞定了,還能再來一個嗎?
又例如《法句譬喻經》:
★女人之好,但有脂粉,芬薰眾花沐浴塗香,著眾雜色衣。
以覆汙露,強薰以香欲以人觀,譬如革囊盛屎,有何可貪?
當然,我們不能在人家面前就念起佛菩薩聖號,或是咒語。
這樣太不禮貌。
但要是自己在捷運上,看到令人摒息的美女時,
除了趕快把眼光離開之外,佛號就要起來了。
不要一直貪染的看,還要跟旁人稱讚分享,讓這情緒一直渲染。
人家美,是他的福報。
我們還沒結婚,能追就去追。
要是結婚了,那就死心了吧!
就算心裏糾結成一團,還是要忍住。
[日久必生情]
切莫以為自己學佛,有能力與任何美女共事,而不會發生什麼事。
只要身邊有這樣的機緣出現,那「出亂子」的機會絕對大到自己很難想像的。
怎麼會這樣?
我們當人,絕對不是第一次了。
八識田中滿滿「當人」的種子。
佛陀明白說:欲界眾生皆以淫慾正生命
意思就是說,我們生在欲界,滿腦子就是「欲」!
那力量大到足以「影響生命」!
孔子老人家不也說「懲忿窒欲」?
易經損掛言:「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只要能把「欲」拿掉,那非聖即賢。
但這事情要是很容易,那也不須聖人出世來宣說了!
這類的種子,遇緣即發。不可小覷!
所以,寧可不要遇到這個緣,免得麻煩!
2009-07-13 11:05:20 補充:
[結論]
在這一點上,末學寧可當學當小乘行者。
末學看到美還是美,看到不美就覺得不太美。
但可以忙的事情很多,沒事不要找麻煩。
要怎麼「平常心、平等心」看待,末學自認沒那能耐!
[參考]
網路上有一篇很棒的整理,大家一定要一讀、再讀、三讀,乃至百讀。
生死關全集/陳由斌居士編著
http://www.book.bfnn.org/article/0379.htm
其中的「經典闡釋篇」有很多很有趣的內容,真是讚嘆佛陀的真知灼見啊!
梅僧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