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何解?

2009-07-03 1:02 am
請問“活在當下"何解,可否詳述? 怎樣才可以做到?

回答 (5)

2009-07-03 1:19 am
✔ 最佳答案
許志安以前有首歌叫做《活在當下》,有幾句歌詞可以思想一下,「活於當下,每秒也要抱緊放下……就活在剎那,剎那便過去。」原來人真的是這樣,我們無法活在過去,也無法活在未來。所以曾經有人說,我們無法掌握過去,也無法掌握未來,我們可以掌握的,就只有當下。
活在當下意思是活在現在的時刻而英文是 Live (in/for) the moment.
怎樣才可以做到? 當然是要視乎你自己用何種心態去面對每樣事情, 能否平常心去面對等等, 內中存在頗多學問呢.

希望幫到你啦~
2009-07-12 6:18 am
四位的答案都是不清楚的,活在當下.就是一種人生觀.很簡單的,不會計較將來,亦不計後果.是一種相當頽癈的人生觀,很容易做得到.只顧自己,不理其他人和事.
2009-07-04 5:24 am
我們不是活在過去,既往成本已經給解釋了,而且過去已過去,不是現在。同樣地,我們也不是活在未來。未來建基於現在,未來是變化的、難料的。

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便是現在。現在是什麼?就是當下!一剎而已。這一剎,未轉眼已成過去了……下一剎,未轉眼已成現在了。

我們最好的、最快樂、寧靜的,便是活好當下。好好享受當下。唸唸分明、注定觀察自己的呼吸,足以將自己帶回當下!我們不要憂慮過去、擔心將來,亦不要緬懷於過去、寄託於將來。

當我們通過唸唸分明、注定觀察的幹事,就能夠活於當下此剎間。這樣的當下淨土,是可以立即見現。快樂、寧靜、自在、覺悟,也是可以立即便得到,只在乎自己的造化而已。淨土不在昨天、明天,也不在西方、東方,淨土就在當下的此處--你自己的世界!


選自在下劣文:http://hk.myblog.yahoo.com/woodreus18/article?mid=990

2009-07-03 21:25:28 補充:
在下以為:「唸唸分明」就是觀注、細察、覺知,凝神貫注而不執取感受。我們可以「唸唸分明」的呼吸、步行、躺臥、飲食……這就是禪修了。這樣可以有很多的益處,上文已經試以解說。

選自:http://hk.myblog.yahoo.com/woodreus18/article?mid=983

2009-07-03 21:27:14 補充:
日常生活,我們可以唸唸分明、注定觀察自己的步行、進食、飲用、呼吸等等。這樣即可將自己帶回現在,建立當下淨土!若我們一邊進食、步行,一邊悲怨或擔憂,這樣就不是活好當下了。再好的空氣、再好的食物,我們不唸唸分明、注定觀察的享用,就只有垃圾而已。

選自:http://hk.myblog.yahoo.com/woodreus18/article?mid=983
2009-07-03 3:44 am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覺自己身邊的許多人與朋友都活在過去或未來中。

一部份的人他們日日在追憶中生活,為生命中某個階段曾擁有的幸福,如今已成過去而悲嘆!為過去崎嶇的際遇而忿忿不平。

另一部份人生活在想像的未來中,擔心現在強壯的身體因年老而多病,擔心年老失去工作能力、經濟成問題‥‥

而無論是活在過去或擔心未來的人,他們共有一通病‥‥失去了當下,不能愉快的、自在的享受當下。

是的,每個人都有過去、都有經歷,但過去的已成過去,不管你現在怎樣追憶,怎樣悲傷,時間永不會回頭,過去是無數的現在組成,每一個美好的回憶都應該使我們懂得珍惜當下,每一個逆境的際遇,也使我們一樣有得著,那就是學了忍耐與包容。

我們要在生活中,看出生活帶給我們的啟發,學習感恩,學習教訓,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培育我們的智慧,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人生短暫,瞬間即過,太多的東西不在我們掌握之中,過去已成過去,未來也不一定是我們想像之中,只有當下 — 現在的這一秒鐘才是實實在在地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是否應該珍惜光陰,把握當下。

為了過去和未知的將來而放棄了現在,是否捨本逐末?而捨本逐末,它使人迷失。

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而我們擁有的時間只有當下,擁有了現在,我們也就擁有了過去和未來。

希望我們能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把生命的燭光點亮去照亮自己,照亮他人,把目光從看重自己的焦點轉移到他人身上,做一些幫助或服務他人的有意義的工作。讓我們相互鼓勵,一起努力向著這個人生的目標,那麼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終點,回首才不再有遺憾。
2009-07-03 1:17 am
活在當下的意思係
前一分鐘的事已經過去,不再想它
後一分鐘之事還未到,不用擔心
只做目前的事,就叫活在當下
就是所謂隨緣,就可以做到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42: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702000051KK013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