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解釋 (諺語)比喻福禍皆命定,災禍來臨時是無法逃避的。
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你必須勇於面對現實。
參考資料 :
http://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search.php?q=%A8%F9#
以下這篇文章希望與你分享 :
福禍無門,惟人自招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時候是福,有的時候是禍。
總之,人生不是福,就是禍;不是禍,便是福。
吾人都希望「趨吉避凶,求福遠禍」;
然而世事多變,一切都不能盡如人意。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福禍已經成形,即如同火勢漫延,不易撲滅。
所以吾人平時應該要注意所言所行,要培養福德因緣,如此自能消災免禍。
當一個人在遇到財物損失、家人不幸、自身災難時,不要完全怨天尤人,因為這都有其必然的前因後果。
所謂「福禍都是因果的寫照,因果都是福禍的定律」;
每個人對福禍的看法,都應該知道「福禍無門,惟人自招」。
吾人的福禍,就如「煩惱與菩提」,往往糾纏不清。
例如:有時候本來是福德因緣,由於心念不正,所以福報變禍兆;
有的時候是禍事,由於用心純正,所以禍患反而成了福報。
俗云:「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人在得意的時候,往往已埋下了驕恣必敗的種子,
有時候遭逢逆境,只要心存慈悲、正直,禍患反而變為成功的「逆增上緣」。
所謂「心存善念,福雖未至,但禍已遠離」,吾人只要正知正見,無自私邪執,必然能夠得福而遠禍矣!
在《雜寶藏經》中也有一個典故:
從前,有位羅漢,收了一位小沙彌為徒。
一日,羅漢入定,觀察到小沙彌只剩下七天的壽命,
於是慈悲地叫他回家探望父母,七日後再回來。
小沙彌辭別了師父,就背了簡單的行囊下山。
回家的途中,小沙彌看見眾多的螞蟻,在水中漂流,眼看就要被淹死。
於是生起一念慈悲心,立即脫下身上的袈裟,盛土來堰水,
並將螞蟻放到高處乾燥的地方,就這樣,所有的螞蟻都得救了。
七日後,小沙彌高高興興地回到寺裏, 師父見到小沙彌回來,甚感驚訝!
「明明只有七天的壽命,為什麼卻好端端地回來了?究竟是怎麼回事?」
於是又入定以天眼觀察,原來是小沙彌一念慈悲心,救了螞蟻,而得以增福延壽。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小生命比較無所謂,所以古德時常提醒:「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也表示,能做的儘量去做,因為善心能流露是最好的,不管大小。
就像2燭的小燈泡,雖微不足道,但在黑夜中,也能令人安穩;
同樣的,一念的瞋恨、嫉妒,也時常讓自己不得自在,就像星星之火,也有可能燎原。
2009-07-06 01:27:44 補充:
福與禍之分際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時候是福,有的時候是禍。總之,人生不是福,就是禍;不是禍,便是福。
吾人都希望「趨吉避凶,求福遠禍」;然而世事多變,一切都不能盡如人意。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福禍已經成形,即如同火勢漫延,不易撲滅。所以吾人平時應該要注意所言所行,要培養福德因緣,如此自能消災免禍。
2009-07-06 01:27:59 補充:
當一個人在遇到財物損失、家人不幸、自身災難時,不要完全怨天尤人,因為這都有其必然的前因後果。所謂﹁福禍都是因果的寫照,因果都是福禍的定律﹂;每個人對福禍的看法,都應該知道﹁福禍無門,惟人自招﹂。吾人的福禍,就如﹁煩惱與菩提﹂,往往糾纏不清。例如:有時候本來是福德因緣,由於心念不正,所以福報變禍兆;有的時候是禍事,由於用心純正,所以禍患反而成了福報。
2009-07-06 01:28:05 補充:
俗云:"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人在得意的時候,往往已埋下了驕恣必敗的種子,有時候遭逢逆境,只要心存慈悲、正直,禍患反而變為成功的﹁逆增上緣﹂。
所謂 "心存善念,福雖未至,但禍已遠離",吾人只要正知正見,無自私邪執,必然能夠得福而遠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