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十一奉獻。是讓信徒能陪養一個感恩的心。既然凡物來自神,把一部份回歸給神,亦是合情合理的。
教會當然不會強奪信徒的奉獻。
教會亦不會經常「強調」奉獻,但教會的確有責任教導信徒奉獻。
當然,教會是否強奪、教會是否欺騙、教會人員是否貪財,當然由教內的人士(有份奉獻的人士)去批判才能最準確,亦由神去批判。
順帶一提,教會亦會把奉獻捐給有需要的人。
而且,在教會中,就算不奉獻,亦不會遭到別人白眼。
2009-06-23 01:26:53 補充:
奉獻的精神,乃在於「付出」,並不在於「數目」。
如果有人批評教會,用「貪」、「無賴」、「自肥教會」等等錯誤眼光去看待奉獻,無疑對奉獻是一種抵毁及誣蔑。
聖經記載,窮寡婦的兩個小錢,數量不多,但由於是婦人傾心的付出,便得到耶穌的讚賞。
奉獻物資,並不是給教會人員胡亂取用。而是根據聖經教導,把資源正確運用,方合符聖經教導。
2009-06-23 01:28:13 補充:
奉獻的精神 信仰的精意
黃永祥
論奉獻,我們固然有許多真理可以講論。但若論最能吸引主的奉獻,就不能不提及馬可福音12:42-43和路加福音21:2-3所記載那個窮寡婦所奉獻的兩個小錢了。
數量上的超越
寡婦兩個小錢的奉獻,換來了主非一般性的讚許,甚致召集門徒,指示他們說:「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既說多,自然表明了在量上的超越。或問,僅僅兩個小錢又何以能在量上超越眾人呢?在此主為我們作了一個十分美好的詮釋,說:「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量的量度,在主而言,並不在乎寡婦的兩個小錢,與財主們所奉獻「若干」的金錢比較,而是在乎寡婦的「不足」與財主們的「有餘」之間的分別。
「有餘」就是多出來的意思;「不足」卻是連基本的供應也缺乏。可是說來奇怪,今天的人論奉獻,不管是在金錢上、時間上、事奉恩賜上,都不知不覺地被「有餘的奉獻觀」瀰漫著。這話怎麼說呢?當論到奉獻之時,人們很容易會有一種思想,懷疑自己所獻上的,在所支持的聖工上有甚麼貢獻和價值。尤其是感到自己所獻上的屬於極度微小之時更是這樣。例如一般教會鼓勵信徒奉獻支持購堂,動不動就談上百萬計的金錢,甚至以千萬元為目標。那些手中只有區區數百元積蓄的肢體們,自然就以為不管自己怎樣盡力奉獻,也是於事無補,只屬「杯水車薪」而已。因此,他們在奉獻的行動上常常感到躊躇。
這種思想同時也在奉獻時間和投入事奉上顯出來。時間太少了!恩賜太弱了!這些都是不少人不敢投上的主要理由。其實他們並非沒有奉獻的心,只因為人人感到自己不足,奉獻的行動就裹足不前了。
「太少」與「不足」成了人們不敢投上和未能奉獻的主因。可是誰會留意到,主竟然看那位窮寡婦的奉獻比眾人的奉獻更多,正是因為她的所有的「不足」呢?若她是有足夠的、有多餘的,這兩個小錢就變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今天人們對奉獻意義的了解漸而變得模糊。以為有價值、有意義的奉獻,必須是在所支持的事工上能帶出最實際的果效。又以為只有大恩賜才能完成大工作,多金錢才能拓展多事工。所以也唯有這樣的奉獻才算為有價值。他們將奉獻的意義與事工的關係掛鉤,至於奉獻在信仰上的精意,卻甚少有人提及。但這廣被眾人忽視的因素,正解釋了為何這寡婦的奉獻能在主眼中看為比眾人所獻的更有價值。
信仰上的精意
奉獻的意義究竟為何?除非人們能抓緊這個重點,否則想要作出被主看為最有價值的奉獻就難若登天了。
該隱與亞伯的奉獻故事,相信已為眾人所熟知。他們當中那一個的奉獻能夠討神的喜悅,那一個卻不得神的喜悅,相信也有不少人談論過。但是反過來問,到底該隱心中著持甚麼理由,不滿意神不悅納他的奉獻,以致在被拒的時候,內心生發出嫉恨和殺機來呢?這一點卻不是人人都注意到。其實究其原因,相信離不開一個重點,就是他以為自己所獻上的,不比亞伯所獻的微薄。論勞力,自己辛辛苦苦耕地才得的土產,付上的代價實在不比亞伯牧羊為輕。論貴重,對於種地的人來說,地裡有出產已經是十分難得的了。主不悅納,等於否定他的工作和辛勞,這是他感到無法接受的。
後來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給自己所生的第一個兒子起名叫以諾(意為奉獻)。並且也以這個名字作為所建造之城的名字。有人說,這是因為該隱一直對其奉獻不蒙主悅納一事耿耿於懷。若是這樣,更顯出他給這城起名叫以諾,目的是不外為要顯示自己不單有能力使地生出土產,還有能力建造一座大城來!主不悅納他所獻的土產,否定他奉獻的價值,實在是無理。一語蔽之,在該隱來說,他認為奉獻的價值與意義是在於所奉獻的能作成甚麼,背後代表著多少人的力量!
該隱的奉獻不蒙神悅納,以致為他帶來背離神的人生,這一點正提醒我們要在奉獻的事上儆醒。其實奉獻的最高意義並不在乎能成就甚麼,而是在於信仰上,人對神的至高、至榮、與至尊,作出怎樣的回應。真正的奉獻是為彰顯神的尊榮與人的卑微。人的奉獻絕對不是神工作的憑藉,因為全能的神用不著需要靠賴人的奉獻才能完成他的工作。神使地不再給該隱效力,這一點就顯示出,不管該隱付出多少力量,還是不能成就所預期的成果。後來神變亂人的口音,使建造巴別塔的計劃無法進行,這一點也告訴我們,人的能力在神面前如同無有。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因此一切工作,若不能符合神的心意,和得不到神的賜福,人決不能成就甚麼。人若以自己的財富和力量來衡量自己奉獻的屬靈價值和意義,就實在是無知了。
2009-06-23 01:28:33 補充:
生命的投上
寡婦兩個小錢的奉獻被主定性為「多」,原因既然是在於她的「不足」,這就使我們明白衡量奉獻的標準:就是奉獻之後,影響自己生活的程度有多深。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剩餘的,他仍能在僅有的,甚至是自知不足的財物中,抽一些出來奉獻,這就是蒙主記念衡量標準了。因此,在這樣的標準下,主認為窮寡婦所擺上的比眾人所獻上的更多。一個所有已經不足的人,仍然肯獻上他一切所有的,這就是主看為最「多」的奉獻了。
再者,主說:「她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這句話更顯示出,她的奉獻不但在「量」上比別人多,在「質」方面也勝過別人,因為她所獻上的,代表了獻上自己的生命。
2009-06-23 01:28:43 補充:
奉獻精神的美妙之處,乃在於「質」超越「量」,因為價值超越數字。這個窮寡婦的奉獻包含著生命的付出,這是最美的「質」。因為她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以後就再沒有甚麼可以維生,相等於把自己的生命也押在其上。這委實不單是兩個小錢的奉獻,而是生命的奉獻!
2009-06-23 01:29:02 補充:
信仰的心使她甘心擺上一切。這寡婦想:我可有甚麼擺上呢?我甚麼也沒有了,只有兩個小錢,就是自己生命的憑藉。但信仰的心使她不顧自己生命所需,將這兩個小錢全然投上了。倘若她奉獻之前,像一般人所考慮的,她就不會奉獻了。
2009-06-23 01:29:05 補充:
例如,她可能會想:其實我奉獻一個小錢,留下一個為自己,已經十分夠了,何用全部奉獻呢?況且,聖殿裡的祭司們,個個都是那麼的富有(參路21:5, 經文記載完窮寡婦的奉獻之後,立即記載聖殿是用美石和供物妝飾的。言下間,好像暗示窮寡婦的奉獻有點多餘)。主耶穌也曾責備那些祭司都是「賊」,我的奉獻似乎不應該支持那些賊吧!反過來,我是個寡婦,沒有丈夫,誰來關心我的死活呢?看來神可能忘記了我,因為在我的丈夫去世,我變成無依無靠之後,神還是沒有祝福我,解決我的不足。如今我不是不愛神,我若奉獻一個小錢,豈不是已經遠遠超過其他人嗎?
2009-06-23 01:29:12 補充:
可是,這個窮寡婦沒有上述這些想法,她的內心卻全然被愛神的熱切充滿,完全沒有任何空間去想那些問題。她考慮的範圍不是這兩個小錢能為神的殿作甚麼,而是自己能為神擺上甚麼。信仰的心使她極度渴慕為主投上一切,而在她來說,投上的極點就是維生的一切,甚至可以說連生命本身也投上了。我們可以相信,窮寡婦心中想,她是何等的渴望能有更多的獻上。巴不得自己能像其他人一樣,擁有更多,使她可以投上更多。但如今她所擁有的甚少,卻沒有因此而使她奉獻的行動躊躇。反而在感到不足的情況下,仍然竭盡生命的一切,盡情投上為神。這就是信仰、這就是奉獻。
2009-06-23 01:29:17 補充:
今天筆者在神學院裡事奉,看到許多人為神學院作出奉獻。有來自神學生的、有來自同工的、有來自各教會和眾多肢體的;有金錢上的奉獻、有時間上和精神上的奉獻,當然更有委身立志,以及全時間和全人生命的奉獻。在這紜紜的奉獻之中,天上的主到底會特別注目那一類的奉獻,看之為「比眾人都多」呢?我們毋須計較自己所擁有的是否比別人的更多,只怕我們信仰的心未夠濃烈。我們亦不須眼紅別人在事工上作得比我們更轟轟烈烈,但求自己在奉獻上能有一顆真實的信仰的心。當日主對著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同樣,今天天上的主仍在看著,在紜紜的事奉與奉獻中,我們各人怎樣投入其中!
2009-06-23 01:29:27 補充:
http://www.christianstudy.com/data/nt/tithing.html
2009-06-23 16:49:49 補充:
e網友:
有少少疑問。
你問你的家姐仲有無返教會,她無言,即是不能證實她不返教會的原因是因為無錢的問題啦?(她只保持箴默而沒有回應而矣)
就算她不返教會,真是因為無錢,亦不能證實不奉獻者會遭白眼(事實上你家姐亦無親自求證,她既停止聚會,所以教友會否向她「白眼」或「微笑」,都是任憑人的猜想,不能證實),除非你家姐親自回教會一次,並且不作奉獻,又在這個時候有人向她白眼,這才能證實閣下的言論正確。
再退一步,就算有教友、教會向不奉獻的人作出白眼行動,這只證明那些人沒有遵行聖經的教導,因為奉獻是隨心而作,並不作難的,所以沒有理由要向無奉獻的人白眼。
2009-06-26 12:18:09 補充:
有其他宗教的教徒把基督教教義胡亂演說(把奉獻當作「貪」、「無賴」、「自肥教會」),信徒當然有澄清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