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尼布楚條約可說是一條平等條約。但問者所問的是「近代史上」的平等條約。大部分人認為,中國近代史大約始於1800年或1840年。未知問者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若果同意,尼布楚條約還不算是近代史上的平等條約。
2009-06-23 23:48:58 補充:
我也有興趣回應,但希望問者先澄清「近代」始於何時,以便解答,謝謝!
2009-06-24 09:39:04 補充:
在1984年之前,中華民國與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也必有平等條約吧。
就本人所知,在19世紀,清朝已曾與外國簽訂平等條約,但請問者界定他心目中的「近代」,我會視乎自己的答案是否合適,再決定是否作答,謝謝!
2009-06-24 23:38:08 補充:
如果以1793年為近代史的起點,尼布楚條約就不合乎問題的要求。
就管見所及,第一條平等條約,是清朝與日本在1871年9月13日簽訂的《中日修好條規》及《中日通商章程》。
中日修好條規
《中日修好條規》,是在1871年(明治4年)9月13日,日本與清朝之間簽訂的條規。日本大使為伊達宗城,而清朝大使為李鴻章。
這是一條平等的條約,甲午戰爭發生前條約仍具有效力。具體內容大致為:
* 雙方交換外交使節並在兩國設立領事館;(第4、8條)
* 互相承認有限制的領事裁判權;(第8、9及13條)
* 有關通商事宜,仿傚歐美列強的待遇,互相承認。
中日通商章程
《中日通商章程》為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於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本明治五年)簽訂的條約。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日本明治六年),日本提議修改此條約。1873年(同治),清朝政府派李鴻章與日本使節在天津進行換約。
不平等條約的意義
不平等條約是與平等條約相對而言。 平等條約一般是指簽約各主權國家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願商定的權利義務對等的條約。而不平等條約是指最後締結的條約,對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不對等。最常見造成這情況的原因是其中一方(或多方)使用了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強壓另外一方(即強加條約)。但亦有人認為,不平等條約的締結不一定牽涉武力,只要是條約內容是對各方並不對等即可。在這擴大的定義之下,不平等條約可以包括以下各種情況:
1. 條約內容本來對雙方平等;但由於未能預見的改變,造成實際執行上雙方義務出現不平等
2. 條約內容本來對雙方並不平等;而無論實際效果如何
3. 使用,或威脅使用經濟壓力或武力來達至第一種情況
4. 使用,或威脅使用經濟壓力或武力來達至第二種情況
5. 條約內容平等,但是使用經濟壓力達成
6. 條約內容平等,但是使用武力達成
從此定義來看,許多20世紀前歐、美國家與其亞、非國家簽署的條約都符合不平等條約的概念。而且歐、美國家內部戰爭後的許多和約(比如普法戰爭後的法蘭克福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條約),也可以看作是不平等條約。而現代某些協定,雖然沒有在武力下簽署,亦可被解釋為不平等。
在習慣上,不平等條約往往是指西方列強(後來也包括日本)在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初與亞洲國家之間簽署,帶有帝國主義色彩的條約。
近代部分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在其內部的構成民族之間曾經簽訂的武力強加條約,因為不屬主權國家之間的問題,被認為是民族之間的內部事務而不屬於不平等條約。
鄙人尚在搜求《中日修好條規》及《中日通商章程》的具體內容,如有發現,再行補充。如果問者有疑難,亦歡迎提出。
2009-06-25 12:54:29 補充:
假使兩國建立正常的邦交,條文上互惠互利,但一國在經濟、文化方面都很先進,一國卻很落後,那麼落後的一方可能會受到同化,或者說受到經濟、文化上的入侵,變相受害。除非條約一面倒對落後的一方有利,否則任何公平的條約,也會變成不平等條約。中國與列強的關係,也許如此。然則清朝任何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如此似乎不太合理。
拙見以為,是否不平等,應視乎條文內容。我試圖作比較:
《中英北京條約》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內地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又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天津條約》又規定英法人士可在內地遊歷及傳教。這些都是單向的,而《蒲安臣條約》是雙向的。相對之下,可以發現美國比英、法平等得多。
2009-06-25 12:54:38 補充:
第二條,如果美國人可以在中國合法建設教堂,那麼中國人也可以在美國興建寺廟。第三條或者會逼使清朝保護美國人,但我相信兩國建交,應該互相保障對方僑民的安全。假如美國保護中國人,而中國不保護美國人,反而對美國不公平。理論上,美國國民也不得因為宗教信仰而歧視中國人。我不知美國是否貫徹執行有關條文,但即使不執行,也只能說他們違約,不能因而指責條約不公平。我覺得這些條文都是公平的。
時移勢易,昔日對清朝不利的條文,也可能變得對清朝有利。1868年簽署《蒲安臣條約》之後,至1870年,容閎便動議派遣學生赴美留學,或者與條約有關。留學生如詹天佑、唐紹儀、周壽臣回流後,均對中國人有貢獻。
2009-06-25 12:54:43 補充:
中國人排外意識過盛,將所有條約視為不平等,個人有「輸打贏要」之感。竊以為《蒲安臣條約》是比《中日修好條規》更早期的平等條約。
基於本人不熟悉近代史,如有其他知識友發現早於1868年簽訂的平等條約,或有不同的意見,歡迎作答。
2009-06-25 19:49:25 補充:
現按照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的內容,補完《中日通商章程》的內容:
(1)互不侵犯對方領土
(2)在和第三國發生衝突時互相給予幫助
(3)彼此享有領事裁判權
(4)只淮在通商口岸,根據海關稅則進行通商
(5)日本不在中國任命商務領事
李鴻章和曾國藩贊同建立條約的關係,李鴻章認為,雖然日本曾為明朝的朝貢國,但卻從來不是清朝的朝貢國,其地位根據不同於朝鮮和安南。日本要求建立官方關係的行為,並未受某個西方強國的引見或幫助,這就表明了它的獨立性和善意,所以中國不應當對它的要求漠然置之。
2009-06-26 11:55:35 補充:
問者已表示,他心目中的近代,始於1793年大使馬甘尼來華。
2009-06-26 16:03:37 補充:
閣下讀過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如何為中國歷史分期嗎?
上古:開天闢地—東漢中
第一過渡期:東漢後半—西晉
中世:五胡十六國—唐中葉
第二過渡期:唐中葉—五代
近世前期:宋元
近世後期:明清
愚以為日本學者通常會說明各個時期的特色,因此分期標準頗清晰。我輩即使未必認同,但讀過之後,也應該對時代觀有進一步的認識。
2009-06-26 16:40:43 補充:
春秋戰國之前與春秋戰國之後,確實是兩個世界。
我也不太清楚,只能轉引資料:
他以為在古史中,正確的記錄是不易的,當中有部分為記錄,部分為傳誦。這也是一種變化的思想觀,即「加上」原則、「異部名字難必和會」的古史研究法。內藤所謂記錄與傳誦的歷史思想,即是在《支那上古史》中作為上古分期的依據,內藤謂之為「歷史的自覺」者,並以「傳說的歷史自覺的開始」為上古前期,以「記錄的歷史自覺的開始」為上古後期。 顯見在史學研究上,內藤的方法確實帶有「哲學性的規範」。
http://www.dl-library.net.cn/publication/pub_content.php?id=291&flag=10
2009-06-26 16:41:05 補充:
內藤湖南在1922年將中國歷史分為上古、中古、近世三個不同性質的時代,並認為唐代是中世的結束,宋是近世的開始,唐宋是連不起來的,最主要的關係就是兩者在文化性質上的差異,他的弟子宮騎市定並提出「唐宋變革」,下列六點是他們所掌握的問題(1)政治體制(2)統治階級的構成,權力取得和分配(3)社會組織和階級的構成和流動(4)經濟的自由化、商業化,新的生產關係和交換方式(5)文化特性和價值觀念(6)國際關係,這六個主線可以分成三點。
http://www.dhist.ndhu.edu.tw/doc/viewtopic.php?CID=35&Topic_ID=348&no=30
2009-06-27 19:17:05 補充:
由近代討論到明清,再由明清討論到歷代,現在已經離題萬丈。
內藤對於唐宋差異的論述(以下轉引自張廣達〈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說及其影響〉):
在政治方面,(一) 在唐末至五代的過渡期,貴族政治沒落,讓位予君主獨裁制度;宋代君主成為絕對權力的主體,君權無限制地增長,到了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形式臻於完備。(二) 在六朝到唐代中葉貴族政治最盛時代,政治屬於貴族全體專有,政權是君主與世家郡望的協議體,其後由於貴族沒落,君主不再歸貴族群體所共有,君主不再通過貴族而直接面對全體臣民。
2009-06-27 19:17:15 補充:
(三) 中國從來沒有人民的權力。在貴族政治時代,人民被認為是貴族全體的奴隸;隋唐時期,人們從貴族手下解放出來,農民是國家佃人,由國家直接統治;到唐代中期,租庸調制崩壞而改為兩稅法,人民擺脫了束縛於土地的佃農地位;進入近世,由於朝廷不再介入土地分配,平民有了處置土地收穫的自由,私有財產權得到承認。(四) 科舉普遍化,官吏的登用制度也發生變化,貴族政治過渡為官僚政治,高等官職由天子決定和任命,庶民也獲得除官的均等機會;(五) 政情不同,特別是朋黨從唐代以貴族為中心的權力之爭變化為宋代不同政見之爭。
2009-06-27 19:17:33 補充:
在經濟方面,(六) 在宋代,貨幣開始大量流通,貨幣經濟盛行。最後,在狹義文化方面,(七) 唐代中期以後,學術不再墨守儒家經學的義疏,而是啟動自我的思索進行新的詮釋;(八) 文學上六朝以來流行的四六駢文到了唐代中葉變為散文體的古文,文章由重形式變為重自由表達;唐詩之外,發展起來詩餘——詞,打破詩律格局,表達更加自由。(九) 六朝隋唐盛行彩色壁畫,五代兩宋變化為屏障畫;金碧山水就衰,白描水墨轉盛;舞樂也是如此,原來服務於貴族,而今日益以迎合平民趣味為趨歸。
2009-06-27 19:20:29 補充:
我同意閣下所言,唐末與宋代的關係不可分割。其實,內藤的分期,是以中唐(大概是安史之亂以後)為界線。根據他的說法,盛唐與北宋,完全是兩個世界。
關於積貧積弱: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39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