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和列國簽的第一條平等條約是在何時?

2009-06-23 6:01 am
在近代史上,中國常常和列強簽不平等條約.
究竟在近代史上,中國幾時才可以和列強簽一條平等條約?
是在哪一年?
和哪個國家?
條約是關於甚麼的?

回答 (7)

2009-06-25 7:38 am
✔ 最佳答案
尼布楚條約可說是一條平等條約。但問者所問的是「近代史上」的平等條約。大部分人認為,中國近代史大約始於1800年或1840年。未知問者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若果同意,尼布楚條約還不算是近代史上的平等條約。

2009-06-23 23:48:58 補充:
我也有興趣回應,但希望問者先澄清「近代」始於何時,以便解答,謝謝!

2009-06-24 09:39:04 補充:
在1984年之前,中華民國與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也必有平等條約吧。

就本人所知,在19世紀,清朝已曾與外國簽訂平等條約,但請問者界定他心目中的「近代」,我會視乎自己的答案是否合適,再決定是否作答,謝謝!

2009-06-24 23:38:08 補充:
如果以1793年為近代史的起點,尼布楚條約就不合乎問題的要求。

就管見所及,第一條平等條約,是清朝與日本在1871年9月13日簽訂的《中日修好條規》及《中日通商章程》。


中日修好條規

《中日修好條規》,是在1871年(明治4年)9月13日,日本與清朝之間簽訂的條規。日本大使為伊達宗城,而清朝大使為李鴻章。

這是一條平等的條約,甲午戰爭發生前條約仍具有效力。具體內容大致為:

* 雙方交換外交使節並在兩國設立領事館;(第4、8條)
* 互相承認有限制的領事裁判權;(第8、9及13條)
* 有關通商事宜,仿傚歐美列強的待遇,互相承認。


中日通商章程

《中日通商章程》為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於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本明治五年)簽訂的條約。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日本明治六年),日本提議修改此條約。1873年(同治),清朝政府派李鴻章與日本使節在天津進行換約。


不平等條約的意義

不平等條約是與平等條約相對而言。 平等條約一般是指簽約各主權國家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願商定的權利義務對等的條約。而不平等條約是指最後締結的條約,對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不對等。最常見造成這情況的原因是其中一方(或多方)使用了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強壓另外一方(即強加條約)。但亦有人認為,不平等條約的締結不一定牽涉武力,只要是條約內容是對各方並不對等即可。在這擴大的定義之下,不平等條約可以包括以下各種情況:

1. 條約內容本來對雙方平等;但由於未能預見的改變,造成實際執行上雙方義務出現不平等
2. 條約內容本來對雙方並不平等;而無論實際效果如何
3. 使用,或威脅使用經濟壓力或武力來達至第一種情況
4. 使用,或威脅使用經濟壓力或武力來達至第二種情況
5. 條約內容平等,但是使用經濟壓力達成
6. 條約內容平等,但是使用武力達成

從此定義來看,許多20世紀前歐、美國家與其亞、非國家簽署的條約都符合不平等條約的概念。而且歐、美國家內部戰爭後的許多和約(比如普法戰爭後的法蘭克福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條約),也可以看作是不平等條約。而現代某些協定,雖然沒有在武力下簽署,亦可被解釋為不平等。

在習慣上,不平等條約往往是指西方列強(後來也包括日本)在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初與亞洲國家之間簽署,帶有帝國主義色彩的條約。

近代部分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在其內部的構成民族之間曾經簽訂的武力強加條約,因為不屬主權國家之間的問題,被認為是民族之間的內部事務而不屬於不平等條約。


鄙人尚在搜求《中日修好條規》及《中日通商章程》的具體內容,如有發現,再行補充。如果問者有疑難,亦歡迎提出。


2009-06-25 12:54:29 補充:
假使兩國建立正常的邦交,條文上互惠互利,但一國在經濟、文化方面都很先進,一國卻很落後,那麼落後的一方可能會受到同化,或者說受到經濟、文化上的入侵,變相受害。除非條約一面倒對落後的一方有利,否則任何公平的條約,也會變成不平等條約。中國與列強的關係,也許如此。然則清朝任何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如此似乎不太合理。

拙見以為,是否不平等,應視乎條文內容。我試圖作比較:

《中英北京條約》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內地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又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天津條約》又規定英法人士可在內地遊歷及傳教。這些都是單向的,而《蒲安臣條約》是雙向的。相對之下,可以發現美國比英、法平等得多。

2009-06-25 12:54:38 補充:
第二條,如果美國人可以在中國合法建設教堂,那麼中國人也可以在美國興建寺廟。第三條或者會逼使清朝保護美國人,但我相信兩國建交,應該互相保障對方僑民的安全。假如美國保護中國人,而中國不保護美國人,反而對美國不公平。理論上,美國國民也不得因為宗教信仰而歧視中國人。我不知美國是否貫徹執行有關條文,但即使不執行,也只能說他們違約,不能因而指責條約不公平。我覺得這些條文都是公平的。

時移勢易,昔日對清朝不利的條文,也可能變得對清朝有利。1868年簽署《蒲安臣條約》之後,至1870年,容閎便動議派遣學生赴美留學,或者與條約有關。留學生如詹天佑、唐紹儀、周壽臣回流後,均對中國人有貢獻。

2009-06-25 12:54:43 補充:
中國人排外意識過盛,將所有條約視為不平等,個人有「輸打贏要」之感。竊以為《蒲安臣條約》是比《中日修好條規》更早期的平等條約。

基於本人不熟悉近代史,如有其他知識友發現早於1868年簽訂的平等條約,或有不同的意見,歡迎作答。

2009-06-25 19:49:25 補充:
現按照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的內容,補完《中日通商章程》的內容:

(1)互不侵犯對方領土
(2)在和第三國發生衝突時互相給予幫助
(3)彼此享有領事裁判權
(4)只淮在通商口岸,根據海關稅則進行通商
(5)日本不在中國任命商務領事

李鴻章和曾國藩贊同建立條約的關係,李鴻章認為,雖然日本曾為明朝的朝貢國,但卻從來不是清朝的朝貢國,其地位根據不同於朝鮮和安南。日本要求建立官方關係的行為,並未受某個西方強國的引見或幫助,這就表明了它的獨立性和善意,所以中國不應當對它的要求漠然置之。

2009-06-26 11:55:35 補充:
問者已表示,他心目中的近代,始於1793年大使馬甘尼來華。

2009-06-26 16:03:37 補充:
閣下讀過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如何為中國歷史分期嗎?


上古:開天闢地—東漢中

第一過渡期:東漢後半—西晉

中世:五胡十六國—唐中葉

第二過渡期:唐中葉—五代

近世前期:宋元

近世後期:明清


愚以為日本學者通常會說明各個時期的特色,因此分期標準頗清晰。我輩即使未必認同,但讀過之後,也應該對時代觀有進一步的認識。

2009-06-26 16:40:43 補充:
春秋戰國之前與春秋戰國之後,確實是兩個世界。

我也不太清楚,只能轉引資料:

他以為在古史中,正確的記錄是不易的,當中有部分為記錄,部分為傳誦。這也是一種變化的思想觀,即「加上」原則、「異部名字難必和會」的古史研究法。內藤所謂記錄與傳誦的歷史思想,即是在《支那上古史》中作為上古分期的依據,內藤謂之為「歷史的自覺」者,並以「傳說的歷史自覺的開始」為上古前期,以「記錄的歷史自覺的開始」為上古後期。 顯見在史學研究上,內藤的方法確實帶有「哲學性的規範」。

http://www.dl-library.net.cn/publication/pub_content.php?id=291&flag=10

2009-06-26 16:41:05 補充:
內藤湖南在1922年將中國歷史分為上古、中古、近世三個不同性質的時代,並認為唐代是中世的結束,宋是近世的開始,唐宋是連不起來的,最主要的關係就是兩者在文化性質上的差異,他的弟子宮騎市定並提出「唐宋變革」,下列六點是他們所掌握的問題(1)政治體制(2)統治階級的構成,權力取得和分配(3)社會組織和階級的構成和流動(4)經濟的自由化、商業化,新的生產關係和交換方式(5)文化特性和價值觀念(6)國際關係,這六個主線可以分成三點。

http://www.dhist.ndhu.edu.tw/doc/viewtopic.php?CID=35&Topic_ID=348&no=30

2009-06-27 19:17:05 補充:
由近代討論到明清,再由明清討論到歷代,現在已經離題萬丈。

內藤對於唐宋差異的論述(以下轉引自張廣達〈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說及其影響〉):

在政治方面,(一) 在唐末至五代的過渡期,貴族政治沒落,讓位予君主獨裁制度;宋代君主成為絕對權力的主體,君權無限制地增長,到了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形式臻於完備。(二) 在六朝到唐代中葉貴族政治最盛時代,政治屬於貴族全體專有,政權是君主與世家郡望的協議體,其後由於貴族沒落,君主不再歸貴族群體所共有,君主不再通過貴族而直接面對全體臣民。

2009-06-27 19:17:15 補充:
(三) 中國從來沒有人民的權力。在貴族政治時代,人民被認為是貴族全體的奴隸;隋唐時期,人們從貴族手下解放出來,農民是國家佃人,由國家直接統治;到唐代中期,租庸調制崩壞而改為兩稅法,人民擺脫了束縛於土地的佃農地位;進入近世,由於朝廷不再介入土地分配,平民有了處置土地收穫的自由,私有財產權得到承認。(四) 科舉普遍化,官吏的登用制度也發生變化,貴族政治過渡為官僚政治,高等官職由天子決定和任命,庶民也獲得除官的均等機會;(五) 政情不同,特別是朋黨從唐代以貴族為中心的權力之爭變化為宋代不同政見之爭。

2009-06-27 19:17:33 補充:
在經濟方面,(六) 在宋代,貨幣開始大量流通,貨幣經濟盛行。最後,在狹義文化方面,(七) 唐代中期以後,學術不再墨守儒家經學的義疏,而是啟動自我的思索進行新的詮釋;(八) 文學上六朝以來流行的四六駢文到了唐代中葉變為散文體的古文,文章由重形式變為重自由表達;唐詩之外,發展起來詩餘——詞,打破詩律格局,表達更加自由。(九) 六朝隋唐盛行彩色壁畫,五代兩宋變化為屏障畫;金碧山水就衰,白描水墨轉盛;舞樂也是如此,原來服務於貴族,而今日益以迎合平民趣味為趨歸。

2009-06-27 19:20:29 補充:
我同意閣下所言,唐末與宋代的關係不可分割。其實,內藤的分期,是以中唐(大概是安史之亂以後)為界線。根據他的說法,盛唐與北宋,完全是兩個世界。


關於積貧積弱: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395124
參考: 維基百科,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2009-06-26 7:19 pm
但徐先生的中國近代史亦有提到所謂近代有兩種說法~。~

一派堅認為是1839年鴉片戰爭為起點~。~

一派就認為更早,在明清交替之間,即1644年前后為起點~。~

發問者你認為呢?
2009-06-25 1:47 am
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中國 從此陷入一段飽受欺凌、割地賠款的近代血淚史,香港亦是在這條約 ... 隨後,西方列國 不願英國坐大,紛紛迫使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主權一步步喪失。.
2009-06-23 8:41 pm
中國和俄羅斯於1224年7月簽定《中俄尼布楚條約》,從而明確劃分了兩個的邊界,收復了黑龍江、烏蘇裡江等廣大地區,有利於國家的安定發展。
參考: me
2009-06-23 4:16 pm
在中國近代史上
第一條不平等條約係《南京條約》
1842年
大清帝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就要同英國簽《南京條約》
條約內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4%BA%AC%E6%9D%A1%E7%BA%A6
參考: 自己
2009-06-23 7:21 am
謝謝閣下的補充.
只是進入了網址後,發現那裡只有一埋不平等條約.找不到有關平等條約的資料.

2009-06-23 14:05:49 補充:
我想找的"平等"條約.
穿鼻草約和南京條約都不是平等的=="

2009-06-26 14:38:02 補充:
嗚~剛才打的字都沒有了.可惡>.<

拙認為,中國近代史應由1793年大使馬甘尼來華開始計.

見坊間很多書,都想中國歷史分為古代史,中古史和近代史,但他們又沒有明白地寫甚麼如何是古代史,中古史和近代史,在下惟有自行猜測.

古代史,應是指處於封建時代的中國,即是西漢以前,西漢後明確實行了郡縣制,雖然之後有幾次被中止,但大致都是用郡縣制.而且自漢開始,中國的國際地位一直上升,在西方國家的眼中,中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所謂的東方之珠,直至英國大使馬甘尼來華,才開始有了轉變.
因此,我喜歡把西漢至清朝乾隆時候歸於中古史,而1793年大使馬甘尼來華後就是近代史.

2009-06-26 14:53:13 補充:
徐中約說蕭一山等人認為,鴉片戰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始,這點我不敢認同.鴉片雖然令列強看透中國的貧弱,但是早在它之前,英國就已知道中國是敗絮其中,所以才有勇氣打他.

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不少人都說是因為貿易,是因為英國想在中國得到更多利益,無可否認這是正確的.但如果不是因為英人已經知道中國內部的不堪,他又如何敢千里昭昭,去攻擊一個東方的大國?

我之所以覺得中國近代史應從1793年大使馬甘尼來華開始,是因為近代史和中古史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兩個不同的階段.近代史是中國面向西方,受到屈辱的開始.而中古史就是中國強盛,懾服西方的一個時期.

2009-06-26 14:53:21 補充:
因此,近代史應由列強看清中國的實力開始.1793年,英國派馬甘尼到華求見乾隆,乾隆對他的要求很傲慢地拒絕了,但這一次到訪,卻令英人見證了中國內部原來是十分貧弱.中國的醫學水平,科技,人民生活都很低,根本不是一個大國.馬甘尼回英後,將中國的情況告訴了英人,他們開始知道,中國已是虛有其表.(詳情請看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P.159)

所以,我以1793年大使馬甘尼來華作為一個歷史階段的結束.它表示著一個新的階段-屈辱年代的開始

2009-06-26 15:00:57 補充:
修正:原來蕭一山是主張以明清開始.一時搞錯,對不起.

2009-06-26 15:12:49 補充:
如果說是明清開始,那麼便會有一種不連貫的感覺.
按理,清初的政府制度大致沿用明,明又是繼承唐宋元的,以明清為開始,有點怪怪的.
或者有人認為,明清開始,中國和西方有了接觸,,和前朝不同.
但是我認為,在元代,中西交流也較前朝頻密,而且元代有馬可孛羅來華,見識了中國的文明,如果以中國和西方有了接觸,為理由,怎麼不從元代開始,記憶中在唐代中期,對外貿易繁榮,中國和西方也有接觸的,甚至早在漢朝,也有絲綢之路.中國和西方,並非一直拒絕來往.
所以,我較傾向把中國受了西方文化衝擊,受西方列強洞悉實情作為中古史近代史的交替.

2009-06-26 16:15:38 補充:
內藤虎次郎?恕在下未聽過.
他分得很仔細呀.只是,為什麼西漢東漢會是上古史?
漢朝和春秋戰國,乃至秦朝,不是完全不同的嗎?

2009-06-27 14:54:16 補充:
謝謝閣下的意見.
或者是因為在下甚少接觸哲學的關係,對於「哲學性的規範」始終不太明白,

只是那位日本史學家說「唐宋是連不起來的」,恕在下不敢認同.
如果沒有了唐代,那裏有宋的積弱?
唐代晚年,外憂內患,外有吐蕃,回紇,以至後來的契丹,內又有藩鎮割據問題.
唐下開五代,軍人當政,是藩鎮割據的延續,契丹坐大,令燕雲十六州失守.這些問題一直到宋也解決不了.宋太祖也是黃袍加身即立的,一整個宋朝,軍人主政問題雖然沒有了,但外憂仍然存在,後來甚至被金所滅.終觀唐遺下的問題,到宋完了也沒結束呢.
所以,拙認為,唐宋是可以連起來的.

2009-06-27 14:54:22 補充:
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也說,論中國政治制度,唐於漢,是一大變動.但宋之於唐,卻不能說有什麼大變動.......宋之於唐,祇好說像東漢之於西漢.有事而無政,有形勢推遷,而無制度建位.

所以在下以為第一條政治體制的差異很難成立.

P.S.不知怎樣,這條問題現在成了考試的樣子,有趣有趣.

2009-06-27 22:10:09 補充:
的確,盛唐與北宋真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開元和天寶兩朝也有很大的分別.在開元,唐代還是一個國力鼎盛的國家,天可汗的威名雖然略減,卻仍然存在.但到了天寶,就馬上變成一個危在旦夕,還要借回紇兵來平亂.分別真大.

都是一個朝代,卻有如此大分別,就像清朝,鴉片戰爭發生的前.本來是天朝大國,但一瞬間就成了一個被列強瓜分的國家了,可惜可惜.

2013-02-07 22:16:46 補充:
Schwarze Eule前輩:

不知閣下還會否到此問題一遊。今天在堂上聽教授講述內藤湖南歷史觀,不禁想起閣下當年娓娓道來。只可惜那時年少無知,不太懂得內藤之用意,辜負閣下一番好意。兩年半後重看閣下所述,得著更多,希望能向閣下致謝。只是閣下帳戶已鎖,唯有在此問題表示感謝。

新春將至,敬祝安康。

R.V.P.謹啟
2009-06-23 6:15 am
目前,中国的史学界大多将自1949年以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划分为三个阶段:

[编辑] 第一阶段(1840年-1860年)
这一阶段既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社会走向半殖民社会的开端,也是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体系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形成。《南京条约》又与《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三国在中国取得了如下权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b/Treaty_of_Nankin.jpg/250px-Treaty_of_Nanki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取得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取得协定关税的权利。
取得取得在华传教、租地建房的权利。
取得领事裁判权。
取得部分中国领土的占有权。
这些不平等权利构成了中国最早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无论是今后的租界、内河巡航、高额赔款都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发展与补充。
1853年在上海的一场小刀会起义令英国人取得了控制中国海关的绝佳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4年,英法为扩大在华权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持续4年的战争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条约:

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
这次战争带来的新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欧美各国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

胃口大开的领土要求。
扩大对外贸易窗口的要求。
内河航运权。
鸦片贸易合法权。
内地自由行动权。
劳工出国权。
这一时期的不平等条约大多围绕着贸易而进行,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在本国市场销售商品取得利润不能完全满足资本家的欲望,因而就要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所以各国采用的都是自由贸易的经济方针,政府制定的对外政策无不以扩大贸易对象,实现商品输出为主要目的。打开中国的大门,建立殖民地,要求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都是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面对顽固不愿开放的清朝政府,各国就采用了先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国政府谈判,再取得交易特权与商品市场。

[编辑] 第二阶段(1860年-1919年)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2/China_imperialism_cartoon.jpg/180px-China_imperialism_cartoo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这张政治漫画中,世界强权正在分割中国这块大饼。
在《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清帝国进行了一场洋务运动的变革;在1860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清政府“内外祥和”,称之为“同治中兴”。但是,好景不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876年因马嘉理案签订烟台条约。1883年,法国为侵略越南而挑起战争。在这场被称为中法战争的战争中,清军于马尾海战大败后在陆地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时清政府却主张趁胜求和。条目#1885年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这场战争显示了洋务运动的成绩,更暴露了洋务运动的严重不足。
此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他们制定了入侵中国的“大陆政策”,并通过不断扩军备战一步步实施他们的计划。1885年,日本趁朝鲜内乱之际与清朝签订中日天津条约。在一切就绪之后,1894年,日本发动了日本称为日清战争的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战争迅速失败。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
此后,列强在中国大肆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中华民族同外国矛盾日趋激化。列强以保护侨民为名,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合起来,组成联军进入中国,在天津登陆后向北京进发。清政府则以“义和团可用”,让义和团及清兵在北京围攻外国使馆,并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皇室仓皇离开;并以政府之前是被义和团胁持为名,由李鸿章出面跟列强求和。义和团则被中外联合剿杀。同时俄国更乘机占领中国东北。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免于被瓜分。但条约对中国处以惩罚性的条款,包括容许外国在北京至天津驻兵,并对各国赔偿大额军费。李鸿章不久病死。这个条约进一步削弱清政府的统治。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6/%E3%80%8A%E8%BE%9B%E4%B8%91%E6%9D%A1%E7%BA%A6%E3%80%8B%E7%AD%BE%E5%AD%97%E6%97%B6%E7%9A%84%E6%83%85%E6%99%AF.jpg/275px-%E3%80%8A%E8%BE%9B%E4%B8%91%E6%9D%A1%E7%BA%A6%E3%80%8B%E7%AD%BE%E5%AD%97%E6%97%B6%E7%9A%84%E6%83%85%E6%99%AF.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辛丑条约》签定时的合影。条约对中国处以各样惩罚性的条款。
希望幫到你!!!!!!!!


2009-06-22 22:20:12 補充:
仲有更多資料, 可上這個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D%E5%B9%B3%E7%AD%89%E6%9D%A1%E7%BA%A6

2009-06-22 22:51:27 補充:
唔好意思, 因為補充資料個到唔得,
俾個網址你: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D%E5%B9%B3%E7%AD%89%E6%9D%A1%E7%BA%A6
網址的底部有你想要的野!!!!!!!!!!
SORRY!!!!!!!!!

2009-06-23 09:41:41 補充:
你要找"平等條約"嗎!!!!!!!!

不是找"不平等條約" ?

2009-06-23 09:44:53 補充: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叫《江寧條約》,係大清同大英兩國,喺鴉片戰爭後簽嘅條約。因為大清戰爭失利,畀大英打到長江同京杭大運河交界嘅鎮江鷄毛鴨血,為咗保住呢條,就迫住簽條約。條約要大清賠錢、割香港島畀大英,以及准英人五口通商,同英人犯事由英方審,即係治外法權。

條約響西曆1842年8月29號,即係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簽,地點喺英艦汗華麗船(HMS Cornwallis)。英方條約代表係砵甸乍(約上寫璞鼎查),而清方代表係耆英同伊里布。

2009-06-23 09:46:32 補充:
穿鼻草約(又叫川鼻草約;英語:Convention of Chuanbi 或 Convention of Chuenpeh)係鴉片戰爭大清同大英兩國代表私擬嘅一份議和草約。穿鼻喺珠江口。

鴉片戰爭爆發冇耐,道光皇帝由主戰轉向主和,響1840年(道光二十年)11月派欽差大臣琦善到廣州同英軍談判。喺談判期間,英國對華全權代表義律響1841年1月7日突然指揮英軍攻佔沙角炮台(即穿鼻炮台)同大角炮台,逼迫琦善接受英方嘅議和條件。

2009-06-23 09:48:12 補充:
你可到" 維基 " search" 不平等條約 "

個到有很多 data.

2009-06-23 18:34:54 補充:
尼布楚條約算唔算:

<<清世祖>>順治八年(西元1651年)俄人在雅克薩築城,十
四年又在尼布楚築城,作為發展的據點,不斷侵犯我國邊疆。<<清聖
祖>>康熙年間,趁三藩之亂時,在黑龍江一帶騷擾,康熙二十一年(
西元1682年)三藩之亂平定,清聖祖決定用兵,經數年布署,康
熙二十四年由<<彭春>>率大軍五千人,攻克雅克薩,彭春允許俄人退
走,毀城而還。但不久俄人又在雅克薩築新城,於是康熙二十五年,
清軍再度征討,俄皇遣使求和。

2009-06-23 18:35:05 補充:
此一條約,我國注重的是畫界,俄國注重的是通商及取得外興安
嶺以北地區,雙方均達到了目的,遏止了俄國人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
,保持了東北的完整大致一百六十年。中俄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正好俄皇彼德大帝將注意力集中於西亞和歐
洲,在東方願與中國維持和平,以致方便發展商務,因此對遠東態度
消極,東北得享一百多年的安寧,然而在這一百多年內,俄國並未完
全忘懷遠東,在黑龍江流域,俄國獵人、罪犯、軍官及科學家,違約
越界的不知有多少,這種蠶食的方式使中國防不勝防。

2009-06-23 18:35:32 補充:
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使臣在尼布楚訂
立尼布楚條約,要點如下:
一、中俄兩國以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與大興安嶺至海為界。
二、俄人退出雅克薩城。
三、兩國人民不得越界。
四、兩國邊界通商。

希望幫到你!!!!!!!!!!

2009-06-24 08:38:53 補充:
近代

那麼在1984年簽署<<聯合聲明>>, 規定1997年7月1日,

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53: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622000051KK022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