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王朝敗亡的原因

2009-06-22 4:39 am
滿清王朝的初期就不用了

只要他末期 衰敗 弊端 為何

大綱摘要
更新1:

就是 他到末期 康熙 乾隆 雍正 ...等 這些皇帝做過的事 好或壞 造成滿清王朝為什麼會敗亡 要一致性 接著下去這樣

回答 (10)

2009-06-22 7:53 am
✔ 最佳答案
Q.滿清王朝的衰敗弊端為何?
A.導致滿清王朝敗亡之主因始自清中葉後的「內憂、外患」
1. 清中葉以後之內憂
大平天國之興亡、
太平天國的歷史教訓、
太平天國後之民變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以後,各地反清之民變仍此起彼伏,其中較著名的有北方的捻軍、貴州的苗民起事、雲南及陝甘的回民起事等。到了十九世紀末,又有「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活動於山東、直隸一帶。最初它以「反清復明」為口號,到處設廠練拳,自稱持符念咒即可「刀槍不入」、「槍炮不傷」。拳民在山東大拆洋教堂,殺逐教士,並屢屢打敗前來鎮壓之清軍。而後西太后為討好洋人,反過來下諭各地官府痛剿義和團。在中、外敵手的聯合鎮壓之下,義和團運動遂告失敗。(但已形同引狼入室一般)。
太平天國與義和團均為清代後期之重大民變,然二者在鬥爭目標、組織基礎、運動規模、失敗原因諸方面,不盡相同。

北京政變與西太后擅權、內憂除太平天國及後來的義和團運動等民變外,尚有慈禧(西)太后的長期擅權專政及朝廷內部的后黨(守舊派)、帝黨(維新派)之爭等。西太后不僅靠北京政變而得以干預朝政,而且靠操縱沖齡的幼主而獨攬一切政務。她將海軍經費撥充修建頤和園之用,造成甲午海戰之慘敗和洋務運動之破產;她發動了戊戍政變,殺害譚嗣同等「六君子」、幽囚光緒帝,致使變法維新失敗,康梁二人出逃;她冒險地利用義和團來排外,釀成八國聯軍之役,最後又翻轉過來鎮壓義和團,向洋人獻媚,無恥地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2. 清中葉後之外患
中英戰爭與中國大門之洞開、在乾隆末年至嘉慶年間已耗費淨盡。乾、嘉之間,民變也不斷生,如天地會、白蓮教、天理會的起事,回民、苗民的反清鬥爭等,大大削弱了清廷的統治。清代中葉,不但內憂嚴重,而且外患頗烈,並使這個中國末代王朝走向喪權辱國境地。清朝後半期以向外屈辱投降為標誌,是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肇始的,它也成了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捩點 -- 近代史之開端。鴉片戰爭中交戰的雙方是中國與英國,它不僅是東、西方的一次大規模鬥爭,而且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背景之文明的衝突。
鴉片戰爭後列強之交侵、自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簽訂之後,歐美列強相繼入侵中土,中華古國從此多事而無安寧之日。過去凡入侵中原的異族或輸入中國的外來文化,幾乎全被中華文明所同化,自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契丹、女真以至蒙古、滿州莫不如此,而由印度傳來的佛教亦是如此。不過十九世紀中葉的形勢不同了,入侵中國的英、法、美、俄等「洋人」不僅未被同化,而且大有用先進的洋槍洋炮洋船洋貨吞噬或改造中國的威脅。
列強圖謀瓜分中國、通過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列強從中國攫取了大量權益。到了十九世紀末,列強又紛紛在華租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圖謀進一步瓜分中國。而其始作俑者則為俄國誘迫清廷所訂之《中俄密約》。
八國聯軍及辛丑條約、一九○○年六月廿一日,西太后正式向列強宣戰。當時出兵進行武裝干涉的列強共有英、美、日、俄、法、德、奧、意,號「八國聯軍」。列強本擬乘機瓜分中國,然鑒於中國民眾反外情緒之烈而有所顧忌,當時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Alfred Waldersee,一八三二 -- 一九○四)即認為「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之事,實為下策」。一九○○年七月,美國向各國發出第二次門戶開放通諜,主張「保持中國領土和行政的完整」,獲各國之贊同。一九○一年九月七日,慶親王奕劻(一八三六--一九一八)和李鴻章代表清廷同英、美、日、俄、德、法、奧、意、荷、比、西等十一國駐華公使在京簽訂和約。因歲次辛丑,故史稱《辛丑條約》。

以上前端有顏色部份已連結之標題,內有詳述。
PS:優質題目,懇請勿移除,與其知識資訊分享。謝謝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39.gif
參考: 蓁寶貝
2015-04-28 8:26 p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09-06-23 7:28 am
一,自古以來天朝上國的自大心理尾大不掉,小看其他各國的實力
二,道光帝傳位傳錯人,沒傳給長壽的六子恭親王,而傳給短命斯文(懦弱)的四子咸豐帝,導致咸豐死後有野心的小老婆慈禧設局讀死大老婆慈安又先假意和恭王合作之後再開除奕訢一切職務,之後再興風作浪
三,內憂外患同時進行...內有捻亂和為時十六年,牽動十餘省,為中國死最多人的亂事(上千萬人,可能整個台灣人都不夠死)的太平天國之亂,再加上西方國家有意謀用煙毒來腐化中國人,外有英法及八國聯軍
四,最後一個也是壓死最後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革命家國父的誕生,如果沒有國父推翻清朝,依造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現在的中國還是大清皇朝,溥儀也不會遜位
2009-06-23 1:57 am
滿清王朝滅亡的前兆











——讀于右任先生文章有感

曹維錄

近來,國內網上流傳民國時跨越政學兩界著名學者于右任的一篇文章--《亡國三惡因》,這顯然有拿晚清的腐敗政權同當下中共當局比附之意。觀古以知今,以滿清的滅亡來警示當今統治者,其用心可謂良苦。于右任列有三點大清必然會滅亡的原因,這三條,現在已經條條具備了。所以,中共政權如不儘快實行政改,解除黨禁報禁,實現民主自由,還政於民,晚清政權倒臺的一幕,就會重現。
于右任先生的《亡國三惡因》發表於《民立報》上,全文百餘字,至今已近百年,如今重讀此文,深感當年于右任之遠見卓識,確非常人所能及。好在文章 長,現錄全文如下,以供人們分析研究。


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家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
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


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以上于右任所說三點,非常具體而清楚地說明了清王朝滅亡的原因。其實不只是清王朝,任何一個政權,無論他多麼貌似強大,只要具備了上述三點,決不會逃出滅亡的命運。
第一,說的是老百姓貧窮,讀不起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物價飛漲,社會呈敗落之象。老百姓為什麼貧窮?因為"國有金,吝不與人",財富不往普通人手裏流動,國家與民眾爭利。財產歸權貴私有,日夜不停地盜賣國家資源。勞苦民眾雖竭盡勞作,所得不足以維持生計,兩極分化嚴重。
第二,行善的不能受到褒揚,作惡的不能受到制止,社會道德急劇下滑。官員雖多,但不作為,忙於吃喝嫖賭,聚斂財富,使"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善惡本人兼而有之,好的社會制度能使壞人變好,壞的社會制度卻把好人變壞。所以于右任說"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其實都是制度造成的。其中的"化"、"使"兩個動詞很生動地說明了官員普遍貪腐、社會道德敗壞原因。
第三,說的是腐敗政權只能用賣國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統治。貧富不均、兩極分化、財產聚於權貴之家,才會有"此哭中、彼笑中"的現象。"外人"指列強,"窺伺"中華大地,伺機撈起好處;"霄小"指內奸,挑動撥弄,出賣國家利益。搞金錢外交,用通商拉攏外國政要"助紂為虐",維持其禍國殃民的統治。"偵探"滲透國外華人社區,"金錢"收買外國政要,甚至行為舉止,罷免升遷,都以金錢利益為動因,用這樣方法維持其統治豈能不使社會敗亡?
于右任從以上三點看到了一個政權必然滅亡的趨勢,結果被他說中了,這篇文章發表後不到一年,貌似強大無比,繁榮昌盛的滿清"盛世"就轟然倒臺了。

以這三條來對照當今,條條有過之而無不及,國家不是很危險嗎?可笑的是,當今統治者迷信暴力,依戀特權,置民生於不顧,把中國的民主化推到32年以後,這是自取滅亡之道。晚清當局曾積極準備進行政改,但最終還是走在了孫中山革命的後邊。中共當局不思政改,坐等暴亂發生。五年一屆的人大會議竟然不討論一個實質性的問題,置國計民生於不顧,這簡直就是逼民造反。論審時度勢,顧及民生,中共遠不及晚清統治者。


希望幫到你!
2009-06-23 1:30 am
康熙 乾隆 雍正是清朝的盛世怎麼變末期?
2009-06-23 12:42 am
因為朝鮮被日軍攻陷了,日軍又攻擊遼東,而且遼東幾乎沒設海防,雖然有重兵在駐守,但還是不堪一擊。

清朝末期,因為慈禧太后把要用在水軍的資金拿去蓋園子,導致水軍無法購買軍艦,所以戰敗日本。

再者,清朝的政治腐敗和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組織同盟會,掀起革命,然後又有很多貪官,所以才會導致滅亡。

康熙 乾隆 雍正 是清朝厲害的皇帝,前前後後各做了60年,戰績都很輝煌,所以這三位都是最好的皇帝。
參考: 自己
2009-06-22 6:04 am
您好
滿清帝國衰敗起因從乾隆皇帝開始,由於乾隆太過自大,自認他的清帝國最強,因此瞧不起要求通商的西方國家,連英國送給乾隆的軍火槍枝,都放在倉庫裡不用
但乾隆這時期的其實社會已經變得亂了,吏治腐敗及國力衰退,而西方國家因工業化已經變得很強了,雖然乾隆之後的嘉慶與道光皇帝有心振作卻無力,道光皇帝時代,因鴉片問題與英國發生鴉片戰爭,結果軍備落後的清軍不堪一擊而大敗,迫使清帝國被任人宰割的命運,也開啟了清帝國走向敗亡之路
到了惡名昭彰的慈禧太后執政後,更是將衰敗的清帝國推向加速亡國的地步,慈禧先是縱容義和團之亂引發八國聯軍攻下首都北京,最後簽下極為喪權辱國的辛丑和約,之後慈禧又將原本要作為建設海軍的經費,挪作為建設頤和園自己享樂,導致甲午海戰,清海軍不堪一擊而全軍覆沒
最後殘敗腐壞的清帝國就被革命黨推翻了
參考: 我+網資
2009-06-22 6:02 am
清朝在康熙 雍正 乾隆仍處於興盛,
是在乾隆末期因為寵信宦官導致朝政出現弊端,

又因為雍正皇帝實施禁教政策,主要限制西方人來此經商與傳教,有些西方國家因此多次派人進駐,要求開港通商,但始終沒有結果~

後來的主要導火線是英國走私鴉片,朝廷得知後派林則徐到廣州查禁並銷毀鴉片,引起英國不滿,在1840~1842年爆發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後簽訂條約割地賠款,此事件也引起更多西方國家野心,紛紛要求開港通商,又爆發更多戰爭以及不平等條約的出現,讓中國慢慢被瓜分~

也有些中國人要求變法圖強,但受到慈禧太后守舊派的鎮壓,因而錯失改革良機,朝政日漸敗退~

這是大概的原因,更詳細的你可以上網找或翻教科書
2009-06-22 4:55 am
簡單兩個字 "迂腐"
參考: @~@
2009-06-22 4:51 am
請問你到底要問甚麼?
範圍太大了 無從回答!
參考: 無


收錄日期: 2021-04-21 12:37: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621000015KK097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