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現時為止還存在世上的生物應該是蟑螂(別名:曱甴或蜚蠊),因為牠們繁殖能力強而且抗輻射性亦比人類高出六至十五倍不等,就算是世界末日牠們還可以繼續生存下去,所以蟑螂是至現時為止生存了最久的生物,詳見下文:
蟑螂(學名Blattodea)是一種常見昆蟲,古稱蜚蠊。世界各國政府的政策中,蟑螂被視為一種對人類生存十分有害,並必須消滅之的害蟲來對待。但根據近年生物學家研究,其實蟑螂是一種很愛清潔的昆蟲,專門清除環境中的垃圾,日常家居中出現蟑螂其實是環境質素惡化的警號。假若居住環境清潔,蟑螂沒有生存的空間,就不會停留。
現在的分類學者,可將蟑螂分成3500種左右,其中有50種是害蟲。
- 美洲蜚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
- 德國姬蠊 Blattella germanica
- 澳洲蜚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 棕色蜚蠊 Periplaneta brunnea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Snodgrass_common_household_roaches.png/200px-Snodgrass_common_household_roaches.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居家常見蟑螂
A. 德國姬蠊, B. 美洲蜚蠊, C. 澳洲蜚蠊, D&E. 東方蜚蠊 (♀ & ♂)
蟑螂的身體攜帶有大量的病菌,也是哮喘病或其他過敏反應的過敏源。
蟑螂的生命力十分頑強,由於中樞神經不在頭部,蟑螂被去除頭部後可以活很長時間,但是最終會被餓死。
蟑螂的天敵是蜘蛛﹑蠍子﹑蜈蚣﹑螞蟻﹑蟾蜍﹑蜥蜴等。有一種原產秘魯的鳥類,俗名Cucarachero(學名Troglodytes audax),也會捕食蟑螂,另外,貓、猴子及老鼠也是蟑螂常見的天敵。
從另一角度看,蟑螂也有不少益處的:牠們是生態上重要的一員,既是清除者,也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中醫藥上有利尿的功能;蟑螂的卵在澳洲﹑泰國﹑日本及美國都曾被認為是高蛋白食品;這種動物經常被用作實驗的材料,所提供的知識及對人類的貢獻就更難以形容了!
蟑螂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在美國東部,平均一間房子就有1000隻以上,而一對德國蟑螂,一年可繁殖成為十萬隻後代。平常其卵在卵莢內需要15天才能孵化出來,剛剛孵化的蟑螂是乳白色的無翅若蟲。若蟲取食不久,因昆蟲是外骨骼的動物,要長大就必須要脫皮,一齡若蟲大概1至2星期後再行第二次脫皮,等到第3次或者4次脫皮以後,就可以看見翅芽,但要達到性成熟之成蟲階段,平均德國蟑螂都要經過6-7次脫皮。而美國蟑螂則要脫皮10-12次才行。蟑螂的生長﹑脫次數和氣候因子﹑食物的獲得,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德國蟑螂可在2-3個月內完成生活週期,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或稱漸進變態的昆蟲。
昆蟲學家發現12種蟑螂可以靠漿糊活一個星期,美國蟑螂光喝水可以活一個月,若什麼都沒有可以活三個星期。
(以上內容源於周廷鑫《昆蟲的多樣性—以蟑螂為例》一文中記載)
另外,蟑螂亦可以閉氣達45分鐘。亦可以減慢心跳,降低新陳代謝以延長生命。
一般認為,若果地球人使用核子武器自相殘殺以至人類滅絕的話,蟑螂因為各種特性將會繼續在地球上生存。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蟑螂比起其他脊椎類生物有較高的抗輻射性。蟑螂的輻射致命劑量比人類高出六至十五倍不等。然而果蠅的抗輻射性比蟑螂更加高。
蟑螂的高抗輻射性相信是與細胞週期有關。輻射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會造成較大的傷害。蟑螂只會在蛻皮的時候進行細胞分裂,而一個星期之內最多只蛻皮一次。蛻皮大概需要四十八小時完成。期間若有輻射侵襲,蟑螂的細胞將會受到影響,但並不是所有蟑螂於同一時間蛻皮。即是說可能有部分蟑螂不受輻射影響,除非在下一次蛻皮的時候遭受輻射塵的侵襲,生存率仍然比人類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