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宦官與太監的異同
「宦官」是在宮中為皇族服務的官員,在東漢以後,全用閹人充當。「太監」一詞起自遼代。在明代,「太監」是高級宦官的職稱,後來詞義擴大,所有宦官都被稱為太監。廣義而言,「太監」等於「宦官」。但如要強分,「宦官」與「太監」仍有區別。
太監一詞的出現最早在遼代,是遼代政權機構中的官員稱謂之一,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遼代的太府監、少府監、秘書監等設有太監。元代因襲遼制,所設各監也都有太監。元代太監堯諸監中的三級官吏,並非儘是刑餘之人。
到了明代,太監和宦官有了較固定的關係。至明朝時,宮廷內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提領者被稱為掌印太監,俱由宦官出任。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充當太監者必是宦官,但宦官並不都是太監。太監是具有一定品級的高級宦官。
太監成為宦官的專稱是從清代開始的。因為清代將侍奉皇帝和皇族的宦官都冠以太監之稱,故此,宦官與太監便混為一談了。
《辭源》中把“太監”解釋為“在宮內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這一點不錯。但緊隨其後又有“自此,太監遂成為宦官的專稱”一句,這裏顯然把太監又同宦官認作是一回事。由此便形成了這樣一個認識:閹人=宦官=太監。但從《明史‧鄭和傳》“鄭和……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握太監”的記載看,太監顯然與宦官、閹人不是一個概念。鄭和 12歲受閹割人侍燕王朱棣,因“靖難”有功,成祖時被提拔為太監,“太監”顯然是超于閹人之上的一類。如果太監即是閹人、宦官的話,又何需“累握”呢?
附:閹人與宦官的分別
閹人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特殊產物,早已為人們所熟悉,但也常常把它與宦官、太監混為一談,如《辭源》把“宦者”解釋為太監、閹人,把“宦官”則釋作宮內侍奉官,這是一種曲解。其實,閹人、宦官和太監雖說都是供內宮驅使、受閹割的男人,但三者之間還是有著嚴格區別的。東漢之前的宦官是專指供侍于內宮之人,其中既有閹人,也有士人。東漢時,由於“宦官悉用閹人,不複雜調它士”(《後漢書‧宦者列傳》),這時閹人才與宦官等同起來。
總結
可見,從以上的分析中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閹人、宦官在東漢之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東漢時起,二者才合流。太監則是地位高於一般宦官的閹人,或者說是閹人首領,三者不應混為一談。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A6%E5%AE%98
http://ask.koubei.com/question/1307042801189.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193026.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