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考考你:打草驚蛇

2009-06-19 5:54 am
請說出以下內容,然後回答問題。

打草驚蛇的解釋

打草驚蛇的故事

補充(你可以寫和不寫)

回答 (5)

2009-06-28 6:46 am
✔ 最佳答案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2009-06-20 4:55 am
打草驚蛇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三計。
原文為:「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以謀也。」(有懷疑就要偵探確實,待情況完全掌握再行動。反覆偵察,是發現暗藏敵人的條件。)

按語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草率進軍,極易中計。

典故
唐代當塗縣令王魯,貪婪愛財。一日老百姓聯名舉狀告發他的一個手下受賄。他看了狀子後,十分驚駭,不由自主地在旁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我已驚蛇」。意思是:你們雖然告發我的手下,但已經嚇着我了。
2009-06-19 7:46 pm
1. 打草驚蛇
注音一式 ㄉㄚˇ ㄘㄠˇ ㄐ|ㄥ ㄕㄜˊ
漢語拼音 d  c o j n  sh 注音二式 d  ts u j ng sh
語本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打草驚蛇比喻某甲受到懲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後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對方有所察覺,預先防備。水滸傳˙第二十九回:「空自打草驚蛇,倒乞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


釋 義 : 現 多 指 行 動 不 夠 機 密 , 使 乙 方 有 所 察 覺 而 加 以 警 戒 防 備 。 如 打 草 卻 驚 動 了 草 裏 的 蛇 。
典 故 ﹕ 唐 朝 有 一 當 涂 主 管 名 叫 王 魯 , 愛 財 貪 污 , 行 為 不撿 。 後 有 人 在 他 面 前 控 告 其 主 簿 營 私 舞 弊 , 狀 子 所 列 的 罪 行 正 與 自 己 的 違 法 行 為 大 同 小 異 。 他 一 邊 看 狀 子 , 一邊 打 顫 , 結 果 在 狀 子 批 了 八 個 字 ﹕ " 汝 雖 打 草 , 吾 已 蛇 驚 。 "(出 自 唐 .《酉 陽 雜 俎》)
例 句 ﹕ 警 方 拘 捕 重 要 嫌 疑 犯 時 , 為 免 打 草 驚 蛇 , 一 定 經過 嚴 密 的 計 劃 佈 署 , 方 採 取 拘 捕 行 動 。
近 義 ﹕ 打 草 蛇 驚
反 義 ﹕ 投 鼠 忌 器
語義說明 擊打草叢以嚇走蛇。
使用類別 用在「事先防備」的表述上。
例  句 01 在野外要進入草叢時,切記要先打草驚蛇。
02 我爬山時一定帶根棍子,既可以當柺杖,又可以打草驚蛇。
二、
語義說明 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使用類別 用在「事機敗露」的表述上。
例  句 01 這件事急不得,表面要裝鎮定,以免打草驚蛇。
02 大家先不動聲色,免得打草驚蛇,讓他跑了。
03 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驚蛇,讓歹徒溜了。
04 對方似仍未察覺,我們先按兵不動,免得打草驚蛇。
05 警方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
06 你調動這麼多警力,豈不打草驚蛇?歹徒當然早就跑掉了。
07 這件事得不動聲色慢慢跟他磨,否則一打草驚蛇後,很難說服他。
08 這個計謀的關鍵在於避免打草驚蛇,等對方鬆懈後,可一舉進攻。

打草驚蛇

(http://www.epochtimes.com)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
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爲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麽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爲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爲“打草驚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對付別人的時候,因爲一個無心的小動作,卻讓對方覺察到而提防警覺。
參考: web
2009-06-19 6:14 am
1、 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對方有所防備。
2、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
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爲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麽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爲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爲“打草驚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對付別人的時候,因爲一個無心的小動作,卻讓對方覺察到而提防警覺。
參考: me
2009-06-19 6:07 am
打草驚蛇的解釋:
擊打草叢以嚇走蛇。比喻某甲受到懲戒,而使某乙、丙等知所警惕。※#語或本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卷二》。後用「打草驚蛇」比喻對付敵人時,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打草驚蛇的故事:
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收錄日期: 2021-04-29 20:16: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618000051KK021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