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廣東話是一個很籠統的稱呼,事實上於廣東省內主要流行三大方言:廣州話、客家話、潮州話。都是歷史攸久的。
廣州話又被稱作粵語、白話、廣府話,很多人都習慣把廣州話俗稱作廣東話。甚多學者都認為粵語是最接近中原古音的方言。粵語據研究可追溯到秦、漢年代。廣東省及部份廣西地區在先秦時代稱作嶺南,是屬於未開發地區,只有一些文化落後的蠻族群(百越人)聚居。秦始皇統一天下,曾發兵五十萬戍守嶺南,這應是歷史上中原人士第一次大舉南遷入嶺南,就是這些秦兵把中原口音最先帶入古時的廣東。
秦末天下大亂,留落嶺南的秦兵擁立了他們的將領趙佗作百越王,大約以現時的廣州市附近作都城,現時廣州越秀山鎮海樓相傳就是百越王宮殿的遺址。百越國大約到漢文帝時才上表稱臣,重歸漢土。百越國在秦未漢初應是當時受戰亂影響最少的地區。因而也及引了一些避戰亂的中原人士南遷定居。
就是這些中原南遷的移民在嶺南定居,把中原文化(包括語言、文字)傳入嶺南,這些百越國民(秦兵、北方移民及部份蠻族)的子孫後代發展出了自秦漢至今廣東第一大族群,稱作廣府人。廣府人是最早、最大在廣東定居的有高度文化族群,其族群遍居全廣東及部份廣西地區,廣府人說的就是廣府話。由於廣府話流傳有二千多年歷史,在廣東各縣鄉的廣府話都有一定的變化,就形成今天在廣東省內各縣鄉廣府話會有一定差異。一般認為廣府話以廣州地區最標準,原因廣州自古至今都是廣東的文化、政治中心。因此標準的廣府話又稱作廣州話。
為甚麼廣州話會是最接近中原古音的方言呢?中原語音自秦、漢傳入廣東,經過二千多年肯定是有一定的發展、變化,但會比北方語言的變化來得少,因為中原地區自秦漢以來曾多次受外族侵占,胡音直接影響了語言的發展。近代學者有嘗試用普通話、廣州話及其他地區方言分別朗誦古代流傳下來的各時代的韻文,據說讀前秦時代的韻文如詩經、楚辭是廣州話的音韻、旋律較為優美、暢順。廣州話被稱為秦音。
廣東話中的客家話也有千多年歷史,被稱作晉音,這是由於客家族群的形成最主要是晉朝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時期北方士族大舉南遷而形成,客家族群所說的客家話也是有多種變調,以梅縣又稱作梅州的客家話被視作最標準,以標準客家話讀東漢中後期的漢賦、魏晉時代的樂府詩據說最有韻味。
廣東話中的潮州話被稱作唐音,潮州話和閩南話有很密切關系,潮洲有很攸久歷史,但一般認為潮州變得具有較高文化地區是唐朝韓愈作潮州刺史時開始的,這位古代中國大文豪將當時唐朝中原文化、學術引入潮州,自此潮州由荒蕪地區變成注重學術的地區。據說用閩南話、潮州話讀唐詩、宋詞最動聽。
現時最流行的普通話大約是甚麼年代基本定型呢?大概是南宋至元朝定型的,遼、金、元這三個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國,輪番在現在的北京市附近建都,佔領華北地區達三、四百年之久,對華北的語言影響極大,北京話(普通話的前身)大約就是於這段時期逐漸形成的。據說用普通話朗誦元曲,會較用其他方言流暢、閱耳。
開始答問:
1.廣東話是否在公元前就經已使用?
答:秦音傳入嶺南時大約是公元前二百年,那是還沒有廣東這名稱。
2.我們現讀的唐詩和宋詞,讀起上來比用普通話更為動聽(例如「將(窗)進酒」和「水調歌頭」),而元曲就用普通話讀較為順口。似乎廣東話為唐宋當時的主要語言,是嗎?
答:讀唐詩、宋詞是粵語較普通話動聽,但閩南話、潮州話會比粵語更佳。普通話一般認為是受到契丹、女真、蒙古族語言影響的漢語,大約是元朝開始定下雛形、流行,所以元曲的作者接近是用普通話作母語的。
3.有時候,在日文中我們都能聽到有些介乎廣東話與普通話的發音,我們能否在日本中考究廣東話的歷史嗎?
答:日本在初唐時期曾遣派大批學生到中國學習中華文化,回國後直接導致日本的大化革新,漢字自此也普遍在日本通用。既然日語漢字傳自中國,其發音我相信和唐朝的的漢語發音相近,但漢字在日本發展了千多年,自會有其特別發展,也一定受到日本固有語言影響,日語漢字讀音和中國方言有相同很容易理解,因為日語漢字來源自中國。我認為日語對研究廣東話沒有幫助。
4.以我看過和聽過那麼多的配音電影得知,廣東話配音似乎比普通話配音更為自然動聽(大部分普通話配音嘅電影都會折磨我耳仔),這是與廣東話發音有關抑或是我不習慣聽普通話?
答:廣州話有九聲,較普通話的音域變化多很多,你習慣了聽
廣州語,自然會覺得普通話過於單調,而習慣聽普通話的,又會覺得廣州話過多難明其意的變調,這都是習慣使然。
2009-06-21 01:55:25 補充:
特別翻查秦末歷史,發現我以上有部份錯誤必須更正,秦兵於公元前214平定嶺南百越,始皇於嶺南置設了南海、桂林、象三郡,趙陀領兵五十萬戍守南海郡,南海郡大約是現代的廣東省。
秦末趙佗自立為王是自稱南越武王,他建立的小王國應是南越國,而我上文是把"南越國"誤稱"百越國"是犯上很大的錯誤,是必須更正的。
百越應是散居於嶺南一帶,眾多小數民的統稱。
2009-06-21 01:56:11 補充:
現代嶺南是廣東的別稱,秦代的嶺南能分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大概是包括現時廣東、廣西及現時的越南、柬埔寨等國。
廣東在秦、漢稱南海郡,三個時吳國置為廣州,直到隋代又置廣州總管府,後避太子楊廣諱而改為番州,唐貞觀年間置嶺南道。
廣東這名稱最早是到宋至道三年設廣南東路,才被簡稱廣東。
廣府人這名稱大約是隋代置設廣州總管府時才出現的。
2009-06-21 03:02:47 補充:
再看秦史,知道秦統一六國前,中國各地的語言文字並非統一的,統一語言文字正是始皇帝其中一項功續。秦語應是中國最早通行全國的語言。秦語據說是以戰國時代秦國地區流行的方言作基礎統一全國語言。
我相信秦始皇要統一語言必是由官方開始,秦兵作為國家的部隊,應是較先接受"標準語言"訓練的一群。
現代中國語言統稱作漢語或華語,甚少人說"秦語"這名稱,但事實上漢語應是繼承自秦語。廣州話是由秦兵帶入嶺南而發展出來的,其來源可稱得上是源自中國最先全國通行的"標準語言"了。
2009-06-22 10:13:03 補充:
資料參考自:
《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黃淑娉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客家聖典》譚元享著,海天出版社
另外還於維基百科與百度搜尋尋找過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