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經濟學家蒯轍元早於三月初在《星島環球網》的署名文章已率先指出,「大摩」的精明債券很可能成為第二個雷曼事件。
蒯轍元當時亦提出質疑,從雷曼迷你債券到精明債券,已經不是單一事件監管失誤,而是香港金融監管體制系統性的失職。《星島環球網》對於「大摩精明債券恐成第二雷曼事件」早有先見之明,早於今年三月三日,網站發表了經濟學家蒯轍元一篇名為「警惕精明債券成為第二雷曼事件」的署名文章,稱「大摩」的精明債券很可能成為第二個雷曼事件。文章由雷曼迷你債券事件,引向了在香港銷售性質類似的結構性債券,並點名跟雷曼迷你債最相似的是由「大摩」發行的精明債券。
精明債券的最大的風險,在於作為資產池中抵押物的信用風險,尤其「大摩」並未向投資者披露資產池中究竟有多少信用主體;蒯轍元當時指出,這簡直就是故意蒙蔽投資者,形同欺騙,跟犯罪無異。
文章當時還指出,只要市場的大環境不能變好,精明債券的其他系列也將會步這些系列的後塵,最終結果現在就可以預料;現在除了本金盡失的精明債券系列,剩餘的大部分系列都損失了大部分本金,嚴重的只剩下幾分錢。
據統計,大摩發行的精明債券系列共發行了二十二個系列,大約港幣二百二十億元,金額幾乎相當於雷曼迷你債券的兩倍,從港人對雷曼事件的反應估計,一旦精明債券出現問題,對香港民生的影響不能小看。
他最後將矛頭指向了香港金融監管體制,指出從雷曼迷你債券到精明債券,反映已經不是單一事件監管的失誤,而是香港金融監管體制系統性的失職;如果監管當局再不對此予以重視,同類的事件還會發生。他形容,雷曼事件已經在香港引起了一場風暴,而精明債券問題卻是另外一個潛在的火藥桶,香港監管當局不應再裝糊塗,或者做 "事後孔明" ...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7.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