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物種的繁殖問題

2009-06-15 9:01 am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物種中優良的一批可以繁殖下一代,其他會被淘汰。如果選擇單身的人,不生育下一代,在這理論下是否失敗者?這班選擇單身的人是否無論如何都要搵個男或女朋友結婚生子?
更新1:

我不認同人類不能作為例子,因為進化論的物種演化包括人類

更新2:

全體物種是好觀點,但帶出疑問,如果生育的路在強者上斷絕,弱者生育成為下一代的來源,那物種的發展是會趨於越來越差的,這個推論,請大家討論,批評指正。

更新3:

優良難以界定,是的,水喉匠、電工、廚師能生存因為他們是適者,他們在外國,外國人要找人整水喉、拉電線、試食中式食物,所以適應到環境,比較律師這社會地位高者,因為兩地法律不同而頓時變得無用武之地,要回流,是不適應社會環境。

回答 (5)

2009-06-19 8:40 pm
✔ 最佳答案
進化論既所謂success係整個群體既成功, 而唔係個體既成功. 背後既定義, 係當DNA成功地傳落下一代, copies數量愈多就為之愈成功.
選擇單身的人, 只係dna會隨著佢死去而消失, 而唔係 [佢呢個人] 失敗. 而物種, 即整個人類依然有人生育一下代, 所以 [物種] 亦冇失敗.
===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物種中優良的一批可以繁殖下一代,其他會被淘汰。
呢句要成立, 有一個前提: 首先要確定物種中能分得出優良與不良. 如果沒有分別, 就不能成立.
極端民族主義者, 如推崇 [優生學] 既希特拉, 只容許佢心目中 [高質素民族] 生存, 其他 [低等民族] 就要置之死地. 即係, 優生學預設民族 [即不同人種既dna] 有高低之分. 實則而家無任何證據證明不同民族既dna差異之間, 到底邊個民族高等d邊個低等d. 而家絕大部分人認為民族之間dna既差異好少, 少到分不出高下. 一般人既個體, 除左有明顯既遺傳病既人之外, 亦分不出高下.
而樓主所講既同希特拉既做法剛好相反, 係一班自願放棄生育既人. 咁其他人既 dna 就會取代佢既 dna 係整個人類中繁衍. 如果你唔係好似優生學咁假設某人係高等, 某人係低等既話, 佢唔生你生, 結果將來全人類既dna都冇分別. 所以, [人] 呢個物種無失敗, 而 [決定唔生] 既人既dna亦無損失.
所以:
這班選擇單身的人是否無論如何都要搵個男或女朋友結婚生子?
不是.
除非呢d人佔人口比例既大多數. 佢地唔生, 整體人口會下降, 而影響基因多樣性 [genetic diversity], 進而影響人類既 雜交優勢 [hybrid vigour]. 咁呢個係多樣性問題, 就唔係進化論既問題啦.
而家唔生既人始終佔人口少數, 所以, 佢地唔生育對全人類真係冇所謂.
===
個人感想:
家下d人唔結婚生子, 好多時係因為唔想負擔, 想日子過得自由愉快, 或對社會前景無信心, 唔想將來d子女過唔到佢本人理想既生活.
人類始終係互相依賴既群體動物. 當某d人唔生育下一代, 而有剩餘既資源, 理應幫助其他人及其後代. 例如收養孤兒, 參與義務工作, 捐錢比需要既人... 人類as a whole才能成功.

2009-06-23 15:39:03 補充:
唔好意思, 今日至得閒睇到樓主追問.

強者/弱者/優者/劣者未能介定, 在下在答題中所指, 除了少數證實有遺傳病的人類, 其他人未分高下. 所以, [如果生育的路在強者上斷絕,弱者生育成為下一代的來源] 仍不能成立. 只係好似 姓陳既唔生, 姓李既生, 將來咪多d人姓李囉. 唔見得整個民族係好左/差左.

2009-06-23 15:47:01 補充:
不過, 國家/民族之間既生育差異始終存在. 全球人口最多既其中兩員: 中國和印度之間, 中國有計劃生育, 每對夫婦生一個 [或兩個] 小孩, 而印度就冇相關既法例, 所以人口增長較快. 日子耐左, 印度人口會超多, 而中國人口會維持穩定. 咁, [將來咪多d人係印度籍人士囉]. 唔見得整個人類係好左/差左.

水喉匠、電工、廚師唔係遺傳, 係可以轉行. 所以不應納入進化論來.
參考: 自家意見, 歡迎批評指正.
2010-01-01 11:02 pm
美國生活科學網:哪些化石佐證達爾文進化論
http://hk.myblog.yahoo.com/sowhat2002002/article?mid=16

請協助進行網上意見調查和問卷調查 意見調查﹕

你接納進化論是一個得到證實的科學理論嗎?
http://www.esurveyspro.com/App/Polls/DirectPoll.aspx?id=3605

問卷調查﹕有關進化論知識的調查:
http://www.esurveyspro.com/Survey.aspx?id=c40bbc41-d4f2-48ec-b8d2-32e7d183e406
2009-06-20 3:37 am
用達爾文進化論說生育是建基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進化論觀點,可以唔同意這觀點,但呢個係進化論的強烈訊息。物種中較強者可以得到食物,得到伴侶,較弱的會成為他者的食物,或難敵自然環境和疾病,結果是淘汰。較強者可以把優良的基因傳給下一代,指生育。

至於你說「好似香港或者新加坡, 不結婚 or 不生育下一代的人都唔少,會否有不良影響 ?」,是可討論的問題。

2009-06-19 19:49:13 補充:
基於強者會將優良基因傳給下一代,延續物種,在人類社會中,強者即是有金錢、有社會地位、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的人士,會選擇單身、唔生育,那豈非與進化論有所違背?人類中弱者生育,如攞政府綜援(語不帶貶義)的內地來港人士大量生育,非洲中落後國家生育率高,比較歐洲先進水平國家生育率低,甚至國內人口下降,用經濟學術語,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似乎是進行式。

2009-06-20 15:09:30 補充:
適者就是強者
2009-06-19 7:03 pm
你既諗法好有問題!!!!
用什麼動物做例子都可以,
唯獨人類不能作為一個例子!!!
因為在某程度上,人類不會被歸入大自然.
參考: 自己
2009-06-19 9:16 am
達爾文演化論(稱為進化論不貼切, 無所謂進化與否,
也可以是退化的!)
不論你是否自認 "優良",若果你不繁殖下一代,
將來仍然能存活在地球上的人類, 肯定與你無關 !
(除了玩DNA複製外)。
換言之, 在natural selection 的過程中, 你自己將自己Out 出局!

2009-06-19 12:22:00 補充:
HELLO ^^ hkwong2254 ( 小學級 5 級 )

在討論科學話題時, 請把所有宗教信仰收起 !
否則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地球是橢圓形的",
也不清楚 "H1N1"是什麼 !

結婚生育雖然是個人問題, 你自己有權去作決定。

2009-06-19 12:22:39 補充:
樓主你提出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涉及"優生學"的問題。
一般都以為是 " 物種中優良的一批可以繁殖下一代,其他會被淘汰。"
其實所謂 "優良的一批" 很難界定, 要視乎環境和機遇而定。
以回歸前的移民潮為例, 有幾多 "知識份子"能夠落地生根?
回流的不計其數 !
反而, 那些"水喉匠, 電工, 廚師"就能夠成功移民。
這說明一個道理 : 世事無絕對。

2009-06-19 12:22:53 補充:
結婚生育的問題不要太介懷 ! 一切隨緣 (let it be) !
不過, 站在生物學的觀點, 生育下一代對人類而言是好事,
可以令"基因" 多元化, 增強適應(adaptive) 的能力。

2009-06-20 12:55:37 補充:
用經濟水平亦難以界定誰是優良。 以中國為例, 曾幾何時, 貴為文明古國, 擁有四大發明, 漢唐盛世, 元朝的直搗歐洲......這些都是光輝的一頁; 但也有落寞的時候 : 清朝時幾乎被列強瓜分, 東亞病夫, 日本侵華......若果在落寞的時候就說 "劣幣驅逐良幣", 有些不公平 。
而且你看今天的中國, 又再強大起來, 已經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份者 !

演化論用在人類身上, 單一生物性的因素, 不足以解釋。

再者, 若果我們身為先進國家的人, 去到非洲的落後國家, 我們的適應力不見得會比他們強 !

2009-06-20 12:59:08 補充:
請你說, 中華民族是"強者" or "弱者" ?

2009-06-20 18:51:40 補充:
在那一刻定出 "適者" ?
eg. 10 年前 / 現在 / 10 年後 ?

誰來定 ?
eg. 你 / 我 / 神 ....?

誰會知道?

2009-06-20 18:53:38 補充:
Sorry !

誰來定 ?
eg. 你 / 我 / 他 ....? (不談宗教 ^^ )

2009-06-21 00:40:17 補充:
其他動物適應環境的方式是依靠單一的生物性, 例如北極熊皮下有很厚的脂肪保護, 但愛斯基摩人並不是靠皮下很厚的脂肪來生存。
人類適應環境的方式是依賴文化、社會制度、科學....等, 這些是前人累積的成果, 大部份是我們一出生就已經有, 而且不斷有新的發明, 改善我們的生活。

2009-06-21 00:41:13 補充:
Anthropologists and sociologists often assume that human beings have natural social tendencies and that particular human social behaviors have non-genetic causes and dynamics (i.e. they are learned in a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rough social interaction).

2009-06-21 02:44:14 補充:
意即所有人都具可塑性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50: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615000051KK000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