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歷史論述題(20分)

2009-06-12 11:32 pm
1)工業革命的起因?
2)工業革命的影響?
3)日本對西方擴張的回應?
4)明治維新?
唔駛太長,考試用!

回答 (1)

2009-06-13 6:40 am
✔ 最佳答案
1.)工業革命的起因
農業革命與人口增加
在18世紀,英國人口不斷增加,以及英國農業革命和圈地運動的後果,以致農業勞動力過剩,不得不尋求新的就業機會,有助於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再加上人們的消費需求亦日漸增加,為批量化生產的商品形成了銷路。
1623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允許設立專利權保護新發明的權利,開始刺激許多新發明的產生。工業革命約於1750年開始於大英地區。工業革命的展開有多種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結束就是一個明顯的工業革命導火線。隨着封建制度於18世紀初在西方消失,貴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種特權(例如貿易的專利)也隨之消失。這些改變推動了自由貿易,形成了更大規模的市場,使工商業的發展更為蓬勃。在這種改變下,舊有的家庭式工業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貿易發展的需要,所以人們便致力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以增加產量,因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殖民地市場和原料
此外,世界貿易的發展亦扮演着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從15世紀發現新航路起[2],許多歐洲國家在亞、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紀,這些殖民地不僅為它們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場,還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為了滿足因世界貿易所引致的龐大需求,人們便開始採用機器和其他方法來提高產量,從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資本與新技術
還有,資金的積聚及新機器的發明也是引發工業革命的其中兩個主要原因。18世紀時,歐洲本土的貿易發展蓬勃,使商人累積了大量財富。為了獲得更豐厚的利潤,他們便致力投資開設工廠、購置原料和發明新機器。加上隨着各類型機器的發明及應用,舊有以人力為主的生產工序逐漸被由蒸汽推動的機器取代。生產工序的機械化,提高了工農業的產量。結合以上的種種原因,就成就了工業革命的展開。
2.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發展及社會變遷也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以前的科學研究很少用於工業生產,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長大,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界限越來越小,更多的工程師埋頭做科學研究。以前的科學家多是貴族或富人的子弟,現在則有許多來自工業發達地區和工人階級的子弟成為了科學家。他們更加對化學和電學感興趣,這也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社會方面,由於鄉村人口大舉移入都市,造成了都市化的現象及都會區的出現;也因為自由經濟主義的興起,進而擴大了人民對民主政治的參與;大量工廠的成立,不僅造成了勞資雙方的對立,工人悲慘的生活及工作環境也逐漸為人重視,許多的慈善機構於是成立,主張以社會福利制度改善窮人生活,也免費提供糧食及住所;另一方面,以馬克思為首的左派學說也質疑工業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衍生出了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等思想,對日後的人類社會影響甚鉅。
3.日本對西方擴張的回應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對外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日本,只有荷蘭與中國的商人被允許在原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長崎繼續活動;此外德川幕府亦嚴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體系。在商品经济型態的快速擴展下,商人階層,特别是金融事業經營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嚴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於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對幕府的基層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實力基礎。
1853年,美国海軍准将马休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進入江戶灣(今東京灣)岸的浦賀,要求日本開國通商,史稱「黑船事件」。1854年1月,日本与美国於神奈川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館)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討伐的目标。
4.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质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
隨后,睦仁天皇舉行即位大典,取《易經》中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為年號「明治」。明治天皇將首都京都遷至江户,改稱江戶為东京,建立明治政府,是為建設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維新是來自詩經(詩,大稚,文王)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因為江户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的中心方便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廣義來說明治維新是要將封建的日本由三大目標─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發來達至現代化的民族。
參考: I.E.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32: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612000051KK009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