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 北人依舊不會吟 (诗词读法理论)

2009-06-12 10:24 pm
熟讀唐詩三百首 北人依舊不會吟
(此文登於5//11/2008美西版之「星島日報」)

發表於去年12月15日星島廣場版上的[九聲粵語平北派;千字文章捧南宗]一文,因受版面文字字數限制,意猶未盡,特再寫此文。此文也可看作是該文的補充或續篇。

前人寫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此見解在北語仍有入聲之當吋,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然而在今日卻未必了。因北語(普通話、國語) 語音發生了變化,漢語中本有的入聲在北語裡消失了(即有些入聲歸了上聲或去聲,有部份則歸入了平聲)。古時各聲的音調現今都有些變化了…於是,以今天的普通話吟誦唐詩宋詞,語音音調不合古時四聲聲律;也不合詩詞格律之“格律節奏”( 大家接受我創的這新辭新名稱嗎?)…這就是為甚麼現時以仍有入聲的地方話(例如有九個聲調,其中有三個入聲的粵語廣州話)去吟誦唐詩宋詞,會比以普通話吟誦動聽的原因。

北人簡單地認為:詩律中將古漢語中的平、上、去、入四聲分為平、仄兩種格,平聲屬平格,上、去、入三聲屬仄格,這簡單易辦。普通話雖沒有了入聲,但普通話四聲中的陰平、陽平當屬平聲,上、去兩聲屬仄聲,豈不一樣可對號入座?

殊不知此種講法, 証明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有北方人(包括近代只懂說普通話或只懂以普通話觀點去著書立說、談詩論詞的北方詩詞家們) 都墜馬於此!而且不知因何墜馬!

作詩填詞時,對著古人編寫的詩韻詞韻書校對平仄, 北人平仄格律是寫對了,可是他以現代漢語普通話亂吟一通,整首節奏全吟錯!有些高明點的還頗有見解地指出:詩中某字某字在古時應讀某音某音 。而用北語吟出的詩詞整首之“格律節奏”全吟錯了,他卻不知!這就是“…北人會作(舊體詩詞) 不會讀(准确地說應是“不會吟”)” 了。

詩詞格律如若歌之曲,歌之詞可改,歌之曲不可亂改,一亂改就不是原來那支曲(格律) 了。吟錯“格律節奏”等於改曲而歌。今日北人以普通話吟誦唐詩宋詞,有若改曲而歌,唱出的已不是原來的那支歌了。但他們通不覺察問題所在!真是“整個北方都如此,只好稱他為北派” 了。

近日我上網看<<中華詩詞論壇>>網頁,網頁上有幾十首有聲唐宋詩詞供听,但沒有一首是整首吟得出合乎詩詞格律所要求的那種節奏的,因為都是用普通話去吟誦。(若用粵語去吟誦,就覺聲調豐富,節奏合律,較悅耳多了。)

據說普通話的興起是近代三、兩百年的事…滿人入關,占了漢族地區,滿請皇親國戚、貴族功臣,坐鎮北京城內。統治中國,需學漢語,因漢人生活地區的各種复雜事物,不能以只可交流簡單游牧生活的滿語表達(詞匯不夠),且漢族人多,漢人又多不曉滿語,於是滿人便學說北京的城內話。他們不曉發漢語的入聲,說時又帶滿語口音,由此這沒了入聲、帶滿語口音的北京城內話,先在北京城內的滿人中流行;漢人要求功名,要在滿人統治下生存,又只好學他們那种腔調說話。至使這種話慢慢地擴散開來,成為今日的普通話。總而言之,普通話是帶外族口音、沒有傳統漢語之入聲、由外族創造的漢語。

(現今似是整體滿族人都講漢語____普通話____了,滿語近乎失傳。人數遠遠少於漢族、文明程度又大大低於漢族的外族人以武力征服漢族,到後來反而會被漢族的文化征服,會被漢化。此是又一例子。)

東北地區是滿族的發源地、根據地、主要活動地,所以東北地區的人多能說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廣東、福建等地區,因山高皇帝遠,受滿語口音的影響較少,故此這些地方反而能保持住有入聲的漢語……

現在的情形是:由於科技的發展,例如收聽到北京中央廣播電台、電視台的廣播,廣州話受了些普通話語音的影響,某些字的讀音近似普通話了;自改革開放後,南風向北吹,普通話採用了一些廣州話裡的俚俗辭和古雅辭,如“搭的”、“靚” 等。有趣的是北人將廣州話裡的“埋單” 一辭錯寫成“買單”,“埋舖”、“埋岸” 不知會不會被錯寫成“買鋪”、“買岸”?

三藩市
朗月高山(陳國明穗)
6/11/2009
更新1:

台湾雅虎网比香港雅虎网,设计更难明,我的这篇文,不知贴何栏!还是大陆雅虎网站好,设计栏目清清楚楚,让人晓寻哓贴饶问。

更新2:

莫明其妙,这篇文章怎么会安排到〝本国史〞的栏目上?难道台湾雅虎没有〝诗词〞的栏目吗?

更新3:

讲岭南派的詩词读法不能不讲入聲,講入聲不能不讲岭南派的詩词读法,现在看來,詩词读法是跨學科(语音學和詩词學)的東西了.这篇岭南派的詩词读法理论跟詩词一點关係也沒有?北派的詩词读法理论就跟詩词有关了? 建議你在大陸的网站上读读各篇南宗詩论散话,別誤會了这篇東西"純粹是在講語言比較及變化". 请你提供點与詩词读法相關的資料让我參考參考,看看怎样的讲法才与文学詩词拉得上關係?

回答 (3)

2009-06-19 3:39 am
✔ 最佳答案
給版主 gmchen838您好!!!
中國古典文學之美非三言兩語說的完整
自古中國發展的韻律學 是華夏人士的寶藏 我以紅藍分別方便閱覽
以下一篇鳳凰網 論壇 山裏漢子 發表 於 2009.5.18.. 20:47
唐詩的時代韻律
在華夏傳統文化的寶庫裏,唐詩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直到今天,她的光輝依然使人感覺到靈魂的震顫。唐詩幾乎成了華夏傳統文化的象徵。關於唐詩如何傳承的問題,一直以來吵嚷不休。爭論的焦點就是唐詩的格律問題。筆者以為“任何規則都是一分為二的,都有他的靈活性。詩詞的格律也一樣。格律是為創作服務的,詩人不能反過來成為格律的奴隸。處處拘泥格律,反而損害了詩的意境。形式阻礙了詩人自由發揮的空間,使良好的內容不能充分體現。我們不能讓詩詞的思想內容去遷就形式,而是應該把良好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統一起來,得心應手地驅遣格律,而不為格律所束縛。”毛澤東一貫倡導“古為今用”。這正是需要我們嚴肅思考的問題。唐詩的改革勢在必行。

我們有必要順著詩歌發展的脈絡來認識唐詩繁榮的原因。並與現實做比對。眾所週知,文學藝術的發展,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基礎的。恩格斯在闡述十八世紀法國和德國哲學繁榮的原因時指出:哲學和那個時代文學的普遍繁榮一樣,都是經濟高漲的結果。唐代經濟的高漲和文化的高漲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現實之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發展了而意識形態卻滯後了。片面追求經濟的高增長,而忽視了對人文的關懷。亦導致了詩歌發展的畸形。以致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詩人、詩歌迷失了方向。所謂“詩必盛唐”的陰影籠罩著現代詩壇。

唐代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是促進唐詩繁榮的一個直接因素。這反映了唐王朝對詩歌文化的高度重視。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對於重視詩歌、愛好詩歌之社會風尚的形成,對詩歌技巧的學習與培養,對詩歌藝術經驗的積累和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宋代嚴羽說: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以詩取士,使得整個知識分子階層幾乎都是詩人。唐代詩歌的繁榮離不開這個詩歌大普及的局面。其次,詩歌在唐代社會的應用價值得到空前的提高。這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中,是任何一種文學形式在任何時代所罕見的。詩人們可以利用詩詞來取悅帝王貴族,離別、還鄉、慰問同僚朋友、婚喪嫁娶、書信往來等也用詩歌來表達情感。詩歌的影響遍及所有的階層。詩人們憑藉詩歌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讚譽。而在號稱文明社會的今天,只有在幼兒園才能聽到咿咿呀呀的唐詩。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甚至沒有做過一首古詩。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唐詩的認識幾乎為零。不知是國人的悲哀,還是唐詩的悲哀。對唐詩審美觀念的僵化,也與漢語、文字改革片勉強調通俗化,缺乏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銜接,有直接的關係。在這一點上,是對古人智慧的褻瀆。

唐詩的繁榮亦取決於詩歌自身傳統的發展。我國最早的詩歌以《詩經》、《楚辭》為最。但四言詩和楚辭在唐代以前就已經衰落和僵化。一種新的所謂近體詩在六朝時逐漸醞釀和發展。終於在唐初沈佺期、宋之問手裏形成了完整的五律和七律。五絕源於六朝樂府和文人的聯句,到唐初開始流行。七言四句的詩體起于六朝樂歌;文人寫作七絕始盛于武則天和中宗李顯時期。唐代詩人在創作實踐中創造出許多詩歌新體,形成唐代古體詩的獨特風貌。因此,唐詩具備了廣闊發展、不斷創新的內在條件,成為詩人們反映生活、敘志抒情、馳騁才華的有力武器。

唐詩之所以有卓越的成就,筆者認為關鍵的因素是唐朝詩人能夠在詩歌藝術上大膽改革,推陳出新。熟讀“詩選”是唐代詩人普遍的文學修養與基本功,但他們的作品很少是“詩選”的翻版。不像後代詩人常常製作一些唐詩的仿製品。這是唐詩藝術的一項寶貴經驗。整個唐詩發展的過程,就是推陳出新的過程。從唐初到唐末二百八十多年間,每一時期的藝術成就都和自覺的革新要求息息相關;也和繼承優良傳統密不可分。“風雅比興”、“漢魏風骨”都在唐詩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古人“陳言務去、詞必己出”的創作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如果說唐詩藝術有值得借鑒之處,首先就是這種大膽改革、推陳出新的經驗。


詩詞格律是詩詞的表現形式之一。

文章太長文章超過太長
網址如下: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683936&extra=page-ifbase4-base8-JTNEMQ~~### 此文首先在詩社張貼。歡迎評論。
這是中國古典文學幽美的地方也是華人的驕傲


2014-07-25 6:03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09-06-13 8:34 am
除了聲調之外
粵語、閩語又有多少是唐宋時代的語言特色呢?又有多少其實是外族人的語音呢?粵語的長短音之別難道就是唐宋的中古漢語,還是其實是百越民族的語音特色呢?閩語的並母字怎麼還是跟幫滂母字同讀呢?
建議你找過更多相關資料再來談這個議題。

2009-06-13 09:09:45 補充:
有東方文學這個條目,只是因為你po的東西跟文學詩詞一點關係也沒有。純粹是在講語言比較及變化,所以根據它的分類matrix會被分到這個類別。

建議你多讀點相關的資料再來談這個議題。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46: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612000016KK046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