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登於5//11/2008美西版之「星島日報」)
發表於去年12月15日星島廣場版上的[九聲粵語平北派;千字文章捧南宗]一文,因受版面文字字數限制,意猶未盡,特再寫此文。此文也可看作是該文的補充或續篇。
前人寫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此見解在北語仍有入聲之當吋,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然而在今日卻未必了。因北語(普通話、國語) 語音發生了變化,漢語中本有的入聲在北語裡消失了(即有些入聲歸了上聲或去聲,有部份則歸入了平聲)。古時各聲的音調現今都有些變化了…於是,以今天的普通話吟誦唐詩宋詞,語音音調不合古時四聲聲律;也不合詩詞格律之“格律節奏”( 大家接受我創的這新辭新名稱嗎?)…這就是為甚麼現時以仍有入聲的地方話(例如有九個聲調,其中有三個入聲的粵語廣州話)去吟誦唐詩宋詞,會比以普通話吟誦動聽的原因。
北人簡單地認為:詩律中將古漢語中的平、上、去、入四聲分為平、仄兩種格,平聲屬平格,上、去、入三聲屬仄格,這簡單易辦。普通話雖沒有了入聲,但普通話四聲中的陰平、陽平當屬平聲,上、去兩聲屬仄聲,豈不一樣可對號入座?
殊不知此種講法, 証明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有北方人(包括近代只懂說普通話或只懂以普通話觀點去著書立說、談詩論詞的北方詩詞家們) 都墜馬於此!而且不知因何墜馬!
作詩填詞時,對著古人編寫的詩韻詞韻書校對平仄, 北人平仄格律是寫對了,可是他以現代漢語普通話亂吟一通,整首節奏全吟錯!有些高明點的還頗有見解地指出:詩中某字某字在古時應讀某音某音 。而用北語吟出的詩詞整首之“格律節奏”全吟錯了,他卻不知!這就是“…北人會作(舊體詩詞) 不會讀(准确地說應是“不會吟”)” 了。
詩詞格律如若歌之曲,歌之詞可改,歌之曲不可亂改,一亂改就不是原來那支曲(格律) 了。吟錯“格律節奏”等於改曲而歌。今日北人以普通話吟誦唐詩宋詞,有若改曲而歌,唱出的已不是原來的那支歌了。但他們通不覺察問題所在!真是“整個北方都如此,只好稱他為北派” 了。
近日我上網看<<中華詩詞論壇>>網頁,網頁上有幾十首有聲唐宋詩詞供听,但沒有一首是整首吟得出合乎詩詞格律所要求的那種節奏的,因為都是用普通話去吟誦。(若用粵語去吟誦,就覺聲調豐富,節奏合律,較悅耳多了。)
據說普通話的興起是近代三、兩百年的事…滿人入關,占了漢族地區,滿請皇親國戚、貴族功臣,坐鎮北京城內。統治中國,需學漢語,因漢人生活地區的各種复雜事物,不能以只可交流簡單游牧生活的滿語表達(詞匯不夠),且漢族人多,漢人又多不曉滿語,於是滿人便學說北京的城內話。他們不曉發漢語的入聲,說時又帶滿語口音,由此這沒了入聲、帶滿語口音的北京城內話,先在北京城內的滿人中流行;漢人要求功名,要在滿人統治下生存,又只好學他們那种腔調說話。至使這種話慢慢地擴散開來,成為今日的普通話。總而言之,普通話是帶外族口音、沒有傳統漢語之入聲、由外族創造的漢語。
(現今似是整體滿族人都講漢語____普通話____了,滿語近乎失傳。人數遠遠少於漢族、文明程度又大大低於漢族的外族人以武力征服漢族,到後來反而會被漢族的文化征服,會被漢化。此是又一例子。)
東北地區是滿族的發源地、根據地、主要活動地,所以東北地區的人多能說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廣東、福建等地區,因山高皇帝遠,受滿語口音的影響較少,故此這些地方反而能保持住有入聲的漢語……
現在的情形是:由於科技的發展,例如收聽到北京中央廣播電台、電視台的廣播,廣州話受了些普通話語音的影響,某些字的讀音近似普通話了;自改革開放後,南風向北吹,普通話採用了一些廣州話裡的俚俗辭和古雅辭,如“搭的”、“靚” 等。有趣的是北人將廣州話裡的“埋單” 一辭錯寫成“買單”,“埋舖”、“埋岸” 不知會不會被錯寫成“買鋪”、“買岸”?
三藩市
朗月高山(陳國明穗)
6/11/2009
更新1:
台湾雅虎网比香港雅虎网,设计更难明,我的这篇文,不知贴何栏!还是大陆雅虎网站好,设计栏目清清楚楚,让人晓寻哓贴饶问。
更新2:
莫明其妙,这篇文章怎么会安排到〝本国史〞的栏目上?难道台湾雅虎没有〝诗词〞的栏目吗?
更新3:
讲岭南派的詩词读法不能不讲入聲,講入聲不能不讲岭南派的詩词读法,现在看來,詩词读法是跨學科(语音學和詩词學)的東西了.这篇岭南派的詩词读法理论跟詩词一點关係也沒有?北派的詩词读法理论就跟詩词有关了? 建議你在大陸的网站上读读各篇南宗詩论散话,別誤會了这篇東西"純粹是在講語言比較及變化". 请你提供點与詩词读法相關的資料让我參考參考,看看怎样的讲法才与文学詩词拉得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