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該如何投資與投資什麼

2009-06-11 6:11 am
請問現在該如何投資與投資什麼比較會賺 做個小生意嗎 基金嗎 電子公司嗎 或者房地產 了解現各方面景氣百業都不是很好 現本身是個無收入.失業或工作不穩定之狀態 想請問該如何錢進呢 想投資又怕有很多陷阱風險 現到底要投資什麼才好
更新1:

本身有存一些小錢

更新2:

請為以上個別詳細分析與說明

更新3:

本身是有想投資基金與電子公司的構想 可與否 請建議與看法

更新4:

很怕基金開戶之後 公司或專業人員動了手腳 結果最後錢卻一毛都拿不到 甚至確被一點一低的扣光 真的是阿劣 自己聽說有很多人就如此 還有基金就等於股票嗎 另外如果投資選擇要電子公司或遊戲產業一定就得投資他們的股票價嗎 還是單純的投資加入他們也可以 請說明 請問如何投資自己呢 比如呢

更新5:

還有現投資電子或遊戲產業恰當嗎

回答 (7)

2009-06-11 8:38 pm
✔ 最佳答案
基金...股票...其實最大的贏家是政府(俗稱組仔頭)

一般市民散戶根本很難跟他們對抗.....你絕對要相信這一點

基金...股票其實是...公司..法人..投僱...政府他們4個主角在玩滴..

一般市民散戶只是小蝦米....而已

小蝦米....則是專門來填飽那些大鯨魚的肚子

最好的投資是自己......其次是與人合資投資穩賺不賠的公司
參考: 自己
2009-06-16 7:40 am
建議倒不如採用傻人投資法「定期定額」,既可向下攤平也可向上累積,既省時又不花腦筋,只要看對景氣趨勢方向,傻人也會有傻福,利用每個月固定投資五千元,累計六到十年下來,存個百萬元沒問題!所以,如果不想每天擔憂漲跌,平白少了成千上萬的腦細胞,那麼試試定期定額傻瓜投資術,只要願意長期持有,永遠是機會!

推薦你只要五千元就能買到坦伯頓中國20%、富蘭克林印度20%、曼氏避險基金60%
你買到「純血」中國基金嗎? 因為在法令限制下,無論各家基金一再標榜原汁原味的純中國基金訴求,但在台銷售的中國基金還是存在直接投資中國A股10%上限的根本問題。
掌握投資致勝關鍵的方法不外乎四種:均衡配置、全球布局、定期定額、長期持有。
這次的危機是金融自由化造成的,轉變正在發生,但每個人想賺錢過好日子的慾望不變,所以定期定額+長期持有+避險,基金三年沒煩惱喔!通常聽到、看到很多人賺錢時再進場,都已經來不及了。
基金絕對賺錢的兩個因子:1.時間要長 2.每年都要有獲利。
※推薦你投資曼氏AHL避險基金來追求長期穩健的〝正報酬〞1996年成立至今每年都維持正報酬(平均年報酬18%)。
參考: 幸運草投資經驗
2009-06-12 6:36 pm
你好:我是國營事業部,現階段國營事業部目前有一個投資案我想你應該會有興趣了解一下,主題是在台北車站南面迴廊開設台鐵懷舊車廂咖啡館與車站內早餐吧,目前有開放民間自然人投資. 詳情洽:
國營事業部 黃副總
電話: 0987-252655
2009-06-11 8:55 am
您好,這個行業不管是您有想從事,或是不想從事,他都一定能幫助您賺錢
參考: 我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q926733386
2009-06-11 8:54 am
來我家看看吧..
一定有收獲~~~
基金我們3千人在討論~~~

2009-06-11 01:35:58 補充:
股票不懂.不要去碰~

投資基金~

2008/11/20落底.
2009年2.3月築底完成.是最佳進場時機~
我世礦2/27下單筆都賺50%囉...

我不是來宣傳~~是看你很茫然!

3千人在做基金的家族....
家族:王姐理財聊天室(審核制)
部落格: 王姐理財聊天室

2009-06-12 18:40:04 補充:
空頭......
大家都怕得要命~我們很高興..
因為~~
市場財富正要重新分配.機會不是常常有的~錯過了就再等幾年吧...

一般人以為波動大風險大.波動小風險小~這觀念是錯的.
風險~不在基金本身而是在於買的人(爛基金除外)
買的人不懂基金如何操作.

我們有3千個人在玩基金~
風險~不在基金本身而是在於買的人~~~
2009-06-11 8:06 am
你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投資自己^^
2009-06-11 6:58 am
以目前的狀態下

比較會是投資基金

比較穩一點

因為如果你投資小生意或是房地產之類的

風險會比較大一點

基金是屬於長期投資型的

理財不是一時一刻 而是一輩子的


自己個人所學及想法,提供給你做個參考
參考: 自己 網路 知識+


收錄日期: 2021-04-27 16:28: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610000016KK106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