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官職

2009-06-07 7:15 pm
太平天國有什麼官職(所有)?

回答 (3)

2009-06-09 5:09 am
✔ 最佳答案
太平天國官爵名稱繁多,然別其門類,不外乎正職官、同職官兩大類,同職官又分典官、屬官二途,典官、屬官的等級地位視其“職同”正職官某一級為准。
太平天國前期正職官分朝內官、軍中官、守土鄉官、女官幾種,等級依次為:王、侯、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正如清方《賊情匯纂》所記:“其品級次序則偽王最尊,次偽侯,次偽丞相,次偽檢點,次偽指揮,次偽將軍,此偽朝內官品級之大略也。軍中總制最尊,次監軍、次軍帥,次師帥,次旅帥,最下為卒長、兩司馬,此偽軍中官品級之大略也。侍衛、典事注以職同某官,意皆偽朝雜職。”[1](第3冊,p100)
太平天國前期職同官分典官、屬官兩大類,大略有:(1)京中各典官及各軍典官:如總聖庫、總聖糧、提某關、總巡查、天朝督內醫、各門巡守將軍、典繡飾等。(2)天王宮及各王府典官:侍衛、侍臣、掌朝儀、掌朝門、左史、右史、引贊、通贊、朝內拯危急、典天輿、宣詔命、宰夫、漿人、舂人、禦正、理文、理袍、理靴、理茶、提教等。(3)各級正職官的屬官:六部尚書、丞宣、僕射、參護、通傳、指使、經歷、六部掌書、書理、大旗手、尉、伺、傳等。
通過對太平天國前期官爵名稱的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太平天國官制的思想來源。
1.太平天國領袖們根據《周禮》等古代經典創造性地設計了自軍帥以下的低級軍中官、鄉官及各類典官。時人筆記記載太平天國的州縣鄉官根據《周禮》所載而設。《皖樵紀實》載:“賊竊周官制,立偽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伍長等鄉官(軍、師、旅帥,以前、後、左、右、中等營分)。”[2](第2冊,p92)《劫餘灰錄》稱:“賊踞南京,偽法姬周儀制,不設府州縣,令立軍、旅、師帥、百長、司馬名目,統屬監軍節制……”[2](第2冊,p140)實際上太平天國並非照搬周官制,《周禮夏官司馬第四》載:“凡制軍,軍有二千五百人為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為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周官制是以卿、中大夫等各品階的官員來任軍、師、旅、卒、兩各級建制的長官。而太平天國則直接取周官制中的師帥等階為官名,並先後改“軍將”為“軍長”、“軍帥”。
太平天國的各類典官和後宮女官,多以職事為官名。其中一些官名直接襲用《周禮》,如左史、右史、禦正、舂人、漿人、傳等。而更多的是略為變通周官制,取周禮中官吏的命名原則,如取“掌炭”、“司戈”、“典絲”等官名中的“掌”、“典”、“理”等動詞,加上所管職事,構成“典天輿”、“理文”、“掌朝儀”等太平天國官名。所不同的則是隸屬天王、東王等各王的太平天國典官須分別冠以王號,區別隸屬關係。如天王的典馬轎官為“典天輿”,東、西各王的則曰“典東輿”、“典西輿”等。仿《周禮》而制定的官名,職掌與名稱相符,通曉明白。即使如“典天浪”、“理能人”等貌似莫名的典官名,只要弄清“天浪”指雨,“能人”指傷患,便可知這些官名仍循周官制的命名原則。
由於太平天國的上層受文化知識的局限,有時不免也會因對《周禮》望文生義而鬧出笑話。太平天國的宰夫只是卑微的屠夫頭目,而《周禮》中的宰夫是監察官,地位僅次於天官塚宰之大宰、小宰。故被曾國藩的情報官員張德堅攻擊為“妄托古制,沿其名而悖其意”[1](第3冊,p77)。然而他不明白官名的發展趨勢是愈來愈簡明,職事愈來愈明瞭,太平天國官制的命名原則順應了這種趨勢。
2.太平天國借用秦漢以來歷代官制中的部分官名來設置前期的中高級職官。張德堅《賊情匯纂》言太平天國的“一切偽教章程及行軍號令,皆雲山及盧賢拔所訂”。馮雲山“粗知文義,為村塾師,兼通星卜”,盧賢拔亦“粗通文墨”,兩人都是誦習過封建經書和典制的小知識份子,故他們擬定的許多官名都取自古代漢族政權的官制。







2009-06-08 2:55 am
一、太平軍的編制與統兵體制
1 、太平軍的兵源和編制。 太平軍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軍事組織,產生於1850年11月的“金田團營”。 前期兵源的基本成份是來自廣東、廣西一帶的漢、壯、瑤族的貧苦農民,礦工和燒炭的山民。 史載“從者俱是農夫之家,寒苦之家”( 《李秀成書供》影印本。) 。 他們是為了反抗封建剝削和壓迫而從軍的,也有少量的地主或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參加。 太平軍團營之時,紫荊山、貴縣、平南、象州、陸川、博白、化州、廉江等地的拜上帝會會眾紛紛變賣家業田產,成群結隊向金田村一帶進發。 至11月,各路群眾萬餘人匯集金田,一時形成四方來效,舉家樂從的局面。 後期因太平軍急於擴充實力以應付中外反動軍隊的圍剿,改變了前期不濫收兵員的政策,不僅招收了不同信仰的其他會黨武裝,如在粵失敗而北上之三合軍,苗沛霖的練軍等。 而且還收容了大量的清軍降兵,甚至還有一些土匪、賭棍、惡霸、土豪等也混入軍隊之中。 這是造成太平軍軍紀軍譽受到不良影響的重要因素(簡又文:《太平天國典制通考》下冊,1343 —1345頁。) 。
太平軍的編制與清朝軍隊不同,帶有農民起義軍的特點。 與中國古代農民起義軍相比,也有很大差別。 太平軍隊伍之龐大,編制之健全是歷代農民起義軍無法比擬的。 洪秀全、馮雲山等以推翻清朝統治為志,所以他們在太平軍的編制上沒有沿襲清軍的編制,而是對《周禮》、《夏官》、《司馬法》等古代文獻和歷代統兵、編制方式加以吸收研究,斟酌古今,根據需要決定取捨,結合戰鬥實踐創造了自己的軍隊編制。 他們以《週札》束伍和寓兵於農的規製作為基本原則,制訂了太平軍的編制:5人為伍,設伍長1人。 5伍為兩,設兩司馬1人,轄25人。 4兩為卒,設卒長1人,轄104人。 5卒為旅,設旅帥1人,轄525人。 5旅為師,設師帥一人,轄2630人。 5師為軍,設軍帥1人,轄13155人。 包括軍帥本人,一軍計官兵13156人。 其中軍官(兩司馬以上為軍官)656人。 士兵12500人。
在太平軍一軍中,以師帥為營,按前後左右中的次序分為5營,無論屬於某旅、某卒、某兩,前面必冠以前後左右中某營。 太平軍的番號非常嚴謹,兩司馬以上的軍官均有旗幟,旗幟的尺寸、顏色、形狀由於官職級別不同而不一。 伍長、伍卒沒有旗幟,只有招衣和腰牌。 只要看到軍人的旗幟或腰牌,詔衣的番號,即可知道屬於某軍、某營、某旅、某卒、某個兩、伍。 太平天國軍制規定,每個戰士都必須配戴腰牌,外罩招衣,以利辨認。
2 、太平軍女軍的編制。 太平天國早在金田團營時,就分男行女行,後來又組成男營女營。 1853年定都南京後,建立了女軍40軍。 天國女軍的編制和太平軍男營的編制有些差別。 每軍設女軍帥1人,其上有監軍、總制,以下無師帥、旅帥,直接管轄卒長25人,每個卒長管轄營長4人,共有營長(女軍中兩司馬稱營長)100人,女兵2500人,一軍帥共統轄官兵2625人。 女軍的編制序列是以前、後、左、右、中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進行組合,從前一至前八,後—至後八,如此類推,一直到中八,共成40軍。 女軍在總制之上設將軍、指揮、檢點、丞相,再上又有女軍師4人。
女軍在太平軍初創時期曾經參加過戰鬥,定都天京後,主要從事挑磚、負米、割稻等日常勞動和挖戰壕、團城池等戰備勞動,基本上不去遠征打仗。 女軍在配合男營守衛天京或輔助男營出城作戰方面曾經起了很大作用。 1855年初,天國允許太平軍和天京等地人民恢復家庭後,廣大婦女即回家中,女軍的編制也隨之而撤消。
3 、太平軍的統兵體制。 太平軍的統兵體制和指揮系統明確而嚴密。 以軍為鎮守或行軍作戰的基本單位,但軍帥尚不是一軍的最高統領,其上還設有監軍和總制。 軍帥主要負責平時的管理訓練和行軍途中結營扎寨等軍務。 督軍則主要負責戰時的調度指揮即所謂“至出師,乃以監軍統之”(張玉田等編著:《中國近代軍事史》,91頁。) 。 監軍、軍帥、師帥至兩司馬構成了司令部系統,而職同監軍的各種典官及其屬官則負責後勤和軍需供應,屬於後勤部系統。 司令部系統與後勤部系統均受總制的統轄,總製成為對一軍全面負責的最高長官。
..
2009-06-07 7:46 pm
Please click to the following website:


收錄日期: 2021-04-29 20:16: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607000051KK005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