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images/museum/stum4.jpg
三棟屋平面圖
三棟屋村由陳氏所建,原本居住於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後來有一支搬到去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羅芳。到了第十三代,當中的村民陳任盛搬到荃灣居住,並興建一座草屋。其長子陳健常其後看中牛牯墩西部一地,發現風水極佳,便在該處立村,稱為三棟屋村,雖經歷百多年歷史,但三棟屋卻保存得很好,1981年三棟屋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成為博物館,1987年正式開放。
這座建築物為何稱為三棟屋呢?三棟屋正中的公用地方主要分為三部份,即是宗祠、中廳和下廳,每一部份的屋頂都是由一條橫樑所承托,而這條橫樑又可稱為棟,三棟屋這名字就是由此得來的,供奉祖先的大廳座落在房子的最前端,另兩座廳堂則較為自然質樸,適合作為淳樸居民日常生活作息的中心。
當走近三棟屋的前門,就會發現門外兩旁各有一個大瓦缸,這兩個缸是用來盛載清水的,據說用來食用或救火的。再抬頭一望,一副寫上帽山舒鳳彩,灣海獻龍文的對聯複現在眼前,帽山是指三棟屋後面的大帽山,灣海是指對出的海灣,由這副對聯,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昔日三棟屋的四周環境了。
進入下廳,立刻感受到中國建築古樸的氣氛,右面的介紹室圖文並茂,清楚說明了三棟屋的歷史和演變過程等等,而左邊的接待室亦陳列著各種農具及客家日用品,而且還有一些由區域市政局出版的中國藝術書籍展覽,供遊客選購,方便遊客更深入認識中國的古代文化。
經過下廳便是中廳和宗祠,中廳屋頂懸著一盞色彩奪目的子孫燈,當有男丁出世時,這盞燈才會掛起,這裏可看出中國傳統重男輕女的習俗。而祠堂位於上廳,指引出祖先的重要性,如果細心留意祠堂的上方,就會發覺有兩塊匾額,分別寫著百子千孫和長命富貴。
中廳和宗祠兩旁分別是四間故居,每間故居的間隔大致一樣,面放置了一些舊酸枝傢俱及一些木制舊傢俱,古色古香。最值得一提的是當一踏進故居,有一堵矮牆隔著右面的小角落,原來這小角落是洗澡間,當進入屋內抬頭一看,就會發覺屋頂瓦與瓦之間有幾塊玻璃,作用是讓陽光透進屋內,節省資源。
左右排的橫屋分別精緻地介紹了香港昔日的房和寢室的佈置,這些佈置和現代家庭的居室佈置相比,真是有天淵之別。而最特別的用品,可算是那個可將穀種和穀殼分開的風櫃,當用手搖動風櫃時,就會產生風力將比較輕的穀殼和雜物吹走,餘下的便是乾乾淨淨的穀種了。
三棟屋建築風格獨特,為新界圍村之典範,該村為長方形建築,形狀就如一個棋盤,左右對稱,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有四間獨立居室,而左右及後排的橫屋則將整條村莊圍攏起來,此一建築特色,反映出客籍人士尊重宗族的特色。
目前館內陳列了當時的農具與傢俱,還有廚具和一些日常家庭用品,以供遊客參觀。屋外尚有一魚池、打穀場和出來守衛整個村落的門房,它真實地反映出中國南方的舊農村生活,更於1990年榮獲亞太區旅遊協會頒發;太平洋古跡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