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2009-05-29 4:45 am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what is it mean?

回答 (3)

2009-05-29 6:10 am
✔ 最佳答案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意思如下:「没有怜悯伤痛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善恶的心,不能算是人;怜悯伤痛的心,是仁的发端;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发端;谦辞礼让的心,是礼的发端,辨别是非善恶的心,是智的发端;一个人有仁义礼智这四端,就如同身上有手足四肢一样。」
參考: yazhenxia+baidu
2009-05-30 12:40 am
原文出處:
《孟子》

全文如下:
論四端 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語譯:
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恤別人的心情。先王因為有憐恤別人的心情,這就有憐恤別人的政治了。憑著憐恤別人的心情來實施憐恤別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轉運小物件於手掌上一樣的容易。

我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恤別人的心情的,道理就在於:譬如現在有人突然地看到一個小孩子要趺到井裡去了,任何人都會有驚駭同情的心情。這種心情的產生,不是為著要來和這小孩的父母攀結交情,不是為著要在鄉里朋友中間博取名譽,世不是厭惡那小孩的哭聲才如此的。

從這裡看來,一個人,如果沒有同情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羞恥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推讓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是非之心,簡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恥之心是義的萌芽,推讓之心是禮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

人有這四種萌芽,正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樣,(是自然而然的。)有這四種萌芽卻自己認為不行的人,這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便是暴棄他君的人。所有具有這四種萌芽的人,如果曉得把它們擴充起來,便會像剛剛燒燃的火,(終必不可撲滅;)剛剛流出的泉水,(終必匯為江河。)假若能夠擴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擴充,(讓它消滅,)連事奉父母都不行。」
2009-05-29 8:08 am
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 白話解

孟子說:「沒有憐憫傷痛的心,不能算是人;沒有羞恥憎惡的心,不能算是人;沒有謙辭禮讓的心,不能算是人;沒有是非善惡的心,不能算是人;憐憫傷痛的心,是仁的發端;羞恥憎惡的心,是義的發端;謙辭禮讓的心,是禮的發端,辨別是非善惡的心,是智的發端;一個人有仁義禮智這四端,就如同身上有手足四肢一樣。」


收錄日期: 2021-04-15 23:58: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28000051KK018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