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篇關於「汗武帝獨尊儒術是正確的決定」的說法是否有理?

2009-05-28 8:52 am
「汗武帝獨尊儒術是正確的決定」的說法是否有理?的議論文

回答 (2)

2009-05-28 6:02 pm
✔ 最佳答案
獨尊儒術,全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指在政權和國家上層建築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
在春秋戰國時各國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針,影響了各自國家的政策。 到秦朝時,政府推行法家思想建立國家基本政策,秦始皇時有「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說法。
漢朝建立後,廢除了原秦朝的禁書政策,原戰國各學派思想逐漸恢復,尤以儒家、道家兩派為盛。漢朝初期各君主主要奉行「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但七國之亂平定後,漢朝中央政府權威空前強大,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急需大一統的思想標準。但是隨著國家的發展,到漢武帝時,日益需要完整、深厚的哲學思想來維護政權的權威。
由於當時的學者還是各尊各道,沒有統一的思想。漢武帝即位後,權臣衛綰、田蚡、竇嬰等主張尊崇儒術,貶抑法家,同主張道家思想的竇太后展開政治鬥爭,建元二年(前139年),竇太后一度得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支持儒家的官員重新得勢。
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徵召天下著名儒生入長安策問。其中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應「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得到漢武帝的贊同,在全國的思想、仕進上只採用儒家思想的觀點。
此後,漢武帝大量任用儒生為官,同時張湯、杜周等人主張以《春秋》決獄,逐漸使通曉儒家經典成為為官為吏的必要條件之一,儒家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
但是,漢武帝尊崇的儒術同孔子的思想,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區別,這時的儒術,已經成為以原儒家思想為主體,大量吸納其他諸子百家思想的一種新的思想體系。後來的史學家稱為獨尊儒術。
漢後歷代一直將儒家思想作為政權的核心思想,統治了中國歷史的大多數時間。


希望幫到你!!!!!!!!!!!
2009-05-28 9:50 pm

「汗武帝獨尊儒術是正確的決定」的說法是絕對有理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本是由以下三点决定的。

(一)、政治转轨变型,思想必须改弦更张。

西汉立国之后,内忧外患百弊并存。政治上,不得不暂行分封,但为时不久,诸王坐大,“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28)至景帝时,终于爆发“七国之乱”。虽然旋即被平定,由于并未从体制上真正解决问题,隐患依然存在。这是长期困扰西汉政府的一件事情,也是景帝留给武帝的一道历史难题。西汉前期最大的边患是匈奴的掠夺侵扰。由于汉廷反击匈奴尚无实力。于是采取娄敬“和亲”之策,苟安延年,以待时机。景帝时,已经作了反击匈奴的准备,但未真正实施,这一历史重任又留给了武帝。经济上,西汉初年承接秦末大乱之势,社会凄凉残破,经济彻底崩溃。为了恢复经济,西汉政府早年以黄老思想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经过文景两朝的薄赋轻徭,励精图治,终于造就了“文景之治”的伟大盛世。

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好大喜功的特性,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他一定会奋然跃起,内多兴作,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扩大汉家基业。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而黄老之术“出世”的性质和“无为”的取向,与其政治抱负处处相左,显然已经过时。于是绌抑黄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就必然地提出了。

(二)儒学名高势大,势在必尊。

儒家是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在先秦百家争鸣中,已经名高势大,与墨学并称为显学。随着秦王赢政振长鞭,扫六合,一并天下,法家学说也被奉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其后则又“焚书坑儒”,重创儒学,使儒学进入低潮;但“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29)经秦末大乱后,儒学又重新振作起来。至武帝即位,儒学已经发展到名家辈出,学科精细的繁荣阶段。“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鲁自胡母生、于赵自董仲舒。”(30)每一位名家都是一面思想的旗帜,每一门学科都是儒学的渊薮,所以很容易统摄社会的思想信息。儒学的发展也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人学儒、从儒、如鲁申公自楚返鲁之后,“退居家教,终生不出门”,但其“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31)儒生之众多,儒势之炽烈,儒学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面对这种不可抗拒的学术势力和思想家群体,任何政治家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和价值,贵因顺势,才是上上之策,所以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三)、实行多欲政治,儒学可用。

汉武帝之前汉代政治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寡欲政治”。但自汉武帝开始逐渐转向“多欲政治”,这就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汉武帝之所以面对百家而对儒学情有独钟,关键是儒学适应他的多欲政治的需要。首先,儒学自身功能完备。此时的儒学,经过吸纳百家,整合体系,阐幽发微,不仅形态完备,精英辈出,而且其势难违,儒学积极入世的性质,特别是它所倡导的“主唱臣和”、“主先臣随”,与汉武帝的多欲政治最为投合,诸如《春秋》公羊传开卷即讲“大一统”,这就很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需要,因而被拿来作为政治统一,强化君权的理论依据。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官至长史,“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32)其次《春秋》公羊学既提倡尊王攘夷,又说“复九世之仇”。这正好为汉武帝对外用兵,特别是征讨匈奴提供了一条“最高指示”。这种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是任何其他理论所无法提供的。再次,儒学还可以修饰统治行为。历来的旧统治,其本质都是赤裸裸的暴力行为,但总得经过一番精心包装之后才隆重推出。《汉书汲黯传》说:“上(武帝)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吏民巧”三字就是传神之笔,很可玩味一番。汉武帝在封禅泰山时,“颇采儒术以文之。”(33)名臣倪宽为汉武帝行封禅之事,也“自制仪,采儒术以文焉”。(34)汲黯曾当面指称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35)此话太过直截了当,直呛得汉武帝龙颜大怒,拂袖罢朝;但又所言真切,他也无可奈何。即使是主张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公开建言“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36)后世据此常说汉武帝阳尊儒术而阴事申韩,此说中肯。这也是汉武帝以后中国封建时代经常运用的一个统治术,但也仅是“术”而已。




2009-05-28 13:50:57 補充:
结论: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轨变型需要的重大举措,先后以十一年之久,历经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士、绌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六个阶段,由政治开路到理论完成继而组织实现,构成一个险象环生、波澜迭出的历史过程。此举对后世历史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并从此成为后世历代的正统思想;另一方面,它又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中华民族为此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收錄日期: 2021-04-27 15:20: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28000051KK001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