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 居 生 活 的 小 丑 魚 , 和 海 葵 有 著 強 烈 的 共 生 關 係 。 由 於 海 葵 的 觸 手 會 分 泌 一 種
物 質 ,可用來麻痺獵物。讓 其 他 魚 類 不 敢 靠 近 , 所 以 受 到 驚 嚇 或 攻 擊 的 小 丑 魚 , 會
迅 速 地 躲 到 海 葵 柔 軟 的 觸 手 中 , 而 經 過 馴 化 的 小 丑 魚 正 好 不 怕 這 種 物 質 ,因為小
丑魚身上有一層保護膜,不會受到棘刺傷害。所 以海葵反而成了他的護身符。
小 丑 魚 對 海 葵 的 回 饋 也 不 少 呢 !它 們 的 食 物 碎 屑 , 或 者 是 食 物 碎 屑 引 來 的 微 生 物 ,
甚 至 是 追 趕 其 他 的 小 魚 , 來 做 為 海 葵 美 味 的 大 餐 。 偶 爾 , 也 會 有 小 巧 透 明 的 清 潔
蝦 來 分 一 杯 羹 哩 ! 無 論 是 安 全 的 避 風 港 , 或 是 獲 得 食 物 的 溫 飽 , 小 丑 魚 和 海 葵 ,
真 的 是 互 利 共 生 的 最 佳 拍 檔 。
小丑魚與海葵的共生關係最為人津津樂道,所以又稱為海葵魚,別小看那柔軟無力的海葵,牠可
是小丑魚最倚賴的堡壘。海葵觸手上的刺絲胞,像蓄勢待發的弓箭一樣,對於外來的入侵者隨時
給予痛擊,同時也是海葵覓食的法寶。海葵為何不會對小丑魚發動攻擊?小丑魚身上特殊的黏膜
,造成牠與其他生物有所區別。有學者提出假說,認為黏膜的組成成分主要為醣類,不同於其他
海洋生物的蛋白質黏膜﹔因此小丑魚被海葵誤認為「非生物」,所以能相安無事地共同生活。海
葵為小丑魚提供保護,小丑魚也為海葵清理食物殘渣、寄生蟲,兩方都獲得相當的好處!
小丑魚 (genus Amphiprion, family Pomacentridae)
居住在海葵的觸手之間。
這些魚可以使海葵免於被其他魚類食用,而海葵有螯針、刺的觸手,可使小丑魚免於被掠食,而小丑於本身則會分泌一種黏液在身體表面,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 org/wiki/%E5%B0%8F%E 4%B8%91%E9%AD%9A
一部電影,掀起一股小丑魚流行風,從海裡到水族市場,大家都在尋找小丑魚,討喜的小丑魚,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焦點,「可愛」竟然招惹來可憐的命運,其實不只小丑魚,從色彩繽紛的熱帶魚到稀奇古怪的蝦蟹類,有愈來愈多的海洋生物開始往陸地上移民…
深夜12點,水族批發業者開始忙碌起來,遠從印尼峇里島空運來台的「漁獲」,才剛剛卸貨,就吸引零售業者前來挑貨,這些用塑膠袋一包一包分裝的「漁獲」,不是吃的魚,而是水族養殖的明星「熱帶魚」,這一批貨中,卻缺少了這一季最熱賣商品「小丑魚」。
觀賞性珊瑚礁魚類飼養風氣,大概始於1980年代,最早期台灣地區所捉的熱帶魚還曾外銷日本等地,在資源量減少之後,如今改由東南亞等地進口,如果連東南亞都捉光了,又要到哪裡才找得到熱帶魚呢?
無論人類如何塑造人工飼養環境,都沒有自然環境來得舒適,況且小丑魚的生態習性相當特別,與「海葵」共生的小丑魚,有獨特的性轉變現象,在同一群體中,個體最大的是母魚,負責交配的公魚體型次之,其餘個體的體型更小,當母魚消失之後,公魚會變性取得原母魚的地位,其餘個體接續遞補,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一般飼養者很難提供如此特殊演化的環境,根據魚類專家分析,目前台灣海域的小丑魚,確實已面臨生存的危機,因為其演化的特性,比一般珊瑚礁魚類的生存條件還要嚴峻,人類一味盲從畜養風潮,只會加速其滅亡,雖然現在許多研究單位與水族業者積極推廣熱帶魚人工繁殖,但復育的程度卻依舊趕不上破壞的速度
如果喜愛小丑魚,就要善待牠,而不是害死牠,不要讓「海底總動員」裡的劇情在現實中上演,讓家中的水族箱,成為海洋生物的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