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也。』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呂氏春秋.察今》
2009-05-25 21:19:45 補充:
刻舟求劍這樣的故事不但發生在寓言裡,只要有像中信月刊那篇文章的作者那樣天才的人,現實生活也會發生。
他認為西元前二三五○年到二○○七年的實際人口增長率4.73‰非常合理可信,為什麼他又不用這個增長率計算一下西元前二三五○年到西元一年的人口有多少?
另外,他自己也說『例如從西元前二○七○年夏禹時代(人口1,355萬)到清朝順治八年(人口1,063萬)(註三),三千七百二十一年間人口增長率為負』,既然是這四千三百五十年之中便有三千七百多年是負增長,他還說什麼4.73‰非常合理可信?虧他的筆名還叫「誠信」,真幽默!
2009-06-02 00:39:51 補充:
用中信月刊那篇文章(誠信《從人口增長率看進化論》)的刻舟求劍邏輯,用4.73‰增長率,計算挪亞至摩西出埃及年代的人口,也頗為有趣。摩西出埃及時大約公元前一四九○年,亦即距挪亞大洪水860年。計算出來 468 人!根據《民數記》,僅僅以色列人就有約二十萬人!是否應該寫一篇《從人口增長率看〈民數記〉》?
2010-01-05 12:26:03 補充:
雖然 a90316782 的答案不算很好,但起碼基本上沒有錯。
但樓主所擇選的答案是大錯特錯,而且錯得很白痴,竟然用刻舟求劍法去計算歷史人口增長。這樣白痴的理論,任何一個正常成年人--甚至小孩,都應該一看見便條件反射地捧腹大笑。
如果沒有人指出其錯處,樓主看不出錯,也不出奇,反正耶教也充滿了白痴的辯解,教徒將之當寶。但我已指其錯處,而且其錯處亦相當明顯,理由亦相當顯淺,樓主仍然要選這個大錯特錯的答案,足見樓主的厚顏無恥。
2010-01-05 13:30:11 補充:
『假定挪亞洪水發生在西元前二三五○年,算到一八○四年,共約四千一百五十四年間,世界人口由挪亞一家八口增加到十億。按上述公式算出實際年平均人口增長率約為4.5‰』
是不是也應該用同一標準去計算其他年代的人口?
摩西出埃及時公元前1490年,亦即距挪亞大洪水860年
全世界只約有 378人(4.5‰)
公元1年:
全世界只約有 304,439人(4.5‰)
公元2年漢朝做了一次人口普查,共約5,959萬人,僅僅是漢人(那時鮮有外族)便是「誠信」方法計算出來的全世界人口的196倍!
2010-01-05 13:57:33 補充:
我在一個回答評論過這個膠論:
請問現在全球有多少猶太人?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060800695
yahoo 知識+ 還有其他基基貼這篇膠文:
qid=7009072700517(落選的 007,奇怪的是本題的最佳回者godtobelieve在該題也沒有引用這篇膠論,大概是他已從我在意見的發言發覺這篇膠論荒謬無稽、滑稽可笑)
qid=7009122701224/qid=7009122900524,均已落選,其中qid=7009122701224的最佳解答也有對這個膠論反駁。
2010-01-05 14:08:58 補充:
在討論區,這個膠論曾被挖苦取笑:
【奇文共賞】從人口增長率看進化論
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9039860
古代由於醫學落後,出生之後的夭折率遠高於現代。是故,不要說戰爭年代、瘟疫年代,就算是太平盛世,人口增長率也只可能小數後兩個位的百分比(即萬分之幾)。如遇上災難,更是銳減(例如漢末、歐洲的黑死病)。
夭折率高,不單是嬰兒階段,就算是兒童、少年,也頗高。即使成年人,也常因不明疾病而去世。是故,古語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蘇軾年約三十寫江城子,已自稱老夫:「老夫聊發少年狂」,現代,六十歲都未敢自稱老夫!
史前還未有房屋,還要面對猛獸、林火……。
2010-01-05 15:43:34 補充:
「誠信」膠文註三的連結提供了中國歷代人口數,雖不十分準確但也有
http://www.sinology.cn/book/3/02-lib/01-zg/03-guoxue/其他历史书籍/历史工具类/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htm
另外,以下網頁列舉了主要的現代學者估計的全世界歷史上歷代人口數,他們已根據眾多資料、記錄,計出來的數字有一定參考價值:
http://www.census.gov/ipc/www/worldhis.html
根據這網頁,到了十七世紀的下半葉(上半葉還是負增長),還不到0.4%,幾個有估計這段期間的人口,其增長率全部低於0.4%。
2010-01-27 12:23:03 補充:
事實上「誠信」的文章是以人口增長相當穩定作為基礎。
「誠信」說4.73‰「與十七世紀世界人口增長率5‰非常接近」故「非常合理可信」,假如不是假設相當穩定,是不能以平均數與得出這平均數的其中數字接近為由去說這個平均數「非常合理可信」。
例如用A、B、C、D、E、F六個數計出一個平均數 50,如果這六數分別為 1、20、30、70、80、99,一定不會說「與 A 非常接近,可見 50 非常合理可信」。
所以事實不是「sowhat錯誤假設4.73‰是一個常數」,而是sowhat用「誠信」的人口增長相當穩定的假設去核算他的主張,結果當然是由「誠信」承受。
2010-01-27 16:46:25 補充:
我用「刻舟求劍」去比喻「誠信」的人口增長相當穩定的言論,而且我還分析了各種原因造成古代增長率極低,一再重申,並且舉出實際數據支持:
「以其中Biraben的估計為例:公元1年的2億5,500萬人,到1900年的16億3,300萬人,平均增長率比1‰(0.1%)還要低,0.979‰(0.0979%);若公元1年到1500年的4億6,000萬人,則更低至0.4‰(0.04%)!可見古代人口增長率極低,其他的不一一枚舉了。」
我講到明是因應「誠信」的假設,去為他計算。
飛機仔竟說我『假設4.73‰是一個常數』,簡直睜著眼顛倒黑白。
2010-01-27 17:15:49 補充:
我用「誠信」的人口增長相當穩定的假設去為他核算時,取樣已盡量寬鬆,只取很長的時期(860年、2,350年及2,007年),中間縱有天災人禍理應已均衡了--更何況「誠信」主張這些影響有限(以與一個世紀的增長率接近,便說合理,即是受了天災人禍影響後,每個世紀的平均增長率都應該接近總平均增長率)。
我明白「眾所周知,人口增長取決於很多因素:生活環境、出生率、夭折率、醫藥衛生水平、天災人禍等等。」不等於「誠信」明白。事實上「誠信」從未提及生活環境及醫藥衛生水平。他在解釋他計算出的總平均增長率與近現代的差別時,也只提及「考慮到古代戰爭頻繁及天災瘟疫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沒有生活環境及醫藥衛生水平。
2010-01-27 17:41:01 補充:
《從人口增長率看進化論》一文自相矛盾之處很多。
例如他假設人口增長相當穩定,但他又承認有負增長,而且還是很長的時期(公元前2070年中國人口1,355萬至的清朝順治八年1,063萬人這3721年間中國人口)。若以大洪水時至2007年的4,357年間,其中佔有3,721年中國是負增長,漢人在這4,357年期間的平均增長率不可能不是遠低於4.73‰。事實上若計算夏禹時代的1,355萬至今,只要平均增長率是 1.1‰(不足4.73‰五分之一),便達到 11 億9,690萬人。故這期間平均增長率極低,雖然不是全世界人口,但現在漢人佔世界人口 18%強,漢人的人口增長對世界人口增長舉足輕重,必有明顯影響。
2010-01-27 17:44:45 補充:
「誠信」的自相矛盾,又例如他認為大洪水後世界人口只剩8人,但他又計算由亞當年代至今的人口增長。我之前已指出,本應所有大洪水之前的人口數都必須抹掉,推倒重來。
其結果3.652‰(六千年計)或2.2‰(一萬年計),他還一樣與二○○○至二○○五年世界人口增長率12‰及十七世紀的5‰比較,他也說「非常接近也相當合理」,又「因為古代人口基數很小,故人口增長受戰爭和天災瘟疫影響很大」,這次的差距較大,所以他的理由增加了「古代人口基數很小」故「影響很大」,明顯是因為已包括了更古老的年代,而更古老年代人口較少,故客觀因素對人口增長較單以由大洪水起計算為大。
2010-01-27 17:50:34 補充:
也是沒有提及生活環境及醫藥衛生水平。
但他馬上以公元前2070年中國人口1,355萬至的清朝順治八年這3721年間中國人口負增為例去說明這個「影響很大」,既然他認為公元前2350年全世界只剩下8人,公元前2070年的事,這與大洪水前的事有何關係?
2010-01-27 17:59:02 補充:
我在文章附有的有關世界歷史人口的連結,我就已抽出其中Biraben的估計的由公元1年的2億5,500萬人,到1900年的16億3,300萬人,平均增長率比1‰(0.1%)還低。若公元1年到1500年的4億6,000萬人,則更低至0.4‰(0.04%,比「誠信」認為「非常合理可信」的4.73‰的十分之一還要低)。
2010-01-27 18:00:29 補充:
明顯古代人口增長率是極低,十七世紀的約5‰(其實如果根據Historical Estimates of World Population的各數據,也沒有這麼高)已經屬於後期的高增長率。早期,在第一個千禧,多數世紀的零增長,其餘是負增長或極低增長,有的比0.1‰還要低,高的也不過略高於 1‰。之後隨著人類知識增加而有所提高,但直至十七世紀,也只有極個別世紀略高過2‰,其餘大部份低於2‰。
別忘記這已是文明史後的事,在還未有房屋的年代,人類還要面對日常的自然災害,當然是比這更為低很多很多。還未計遠古未有醫術這個因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