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能夠把以下中文翻譯成英文嗎 幫助我?! thanks
1972年8月16日的倫敦彩虹劇院,宇宙搖滾巨星Ziggy Stardust身著超級高跟鞋、發亮連身裝、紅色眼影、橘色頭髮,從乾冰中緩緩出現。才要把這個世界賣掉 的大衛鮑伊,在這張新的概念性專輯The Rise & Fall of Ziggy Stardust中,卻以宇宙搖滾巨星的身份拯救地球。Ziggy Stardust雌雄同體、揉合著華麗與頹廢,充滿未來主義的前衛造型,自此改變了搖滾樂的美學想像,以及搖滾樂與情慾的愛恨糾纏。
華麗搖滾可以說就是六○年代音樂與青年文化種子開出的一枝花朵,但同時也是對六○年代精神的否定與顛覆。
Ziggy Stardust並不是這場革命的開始。在1971年的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中,鮑伊就以性別曖昧的造型出現 。但當時影響力更深遠的是在同一年,T.Rex的靈魂人物馬克波倫(Marc Bolan)開始化上濃妝、身著閃光亮片衣服、頭頂紅色膨鬆頭髮, 從1971年底起,馬克波倫和大衛鮑伊的成功開始捲起一片華麗搖滾的風潮。
整個1972、1973年,英國排行榜上都是這些不論在造型、形象、舞臺表演,甚至歌詞中嘗試性別越界,穿越前衛與頹廢的團體。
這是華麗搖滾的黃金時期。
Ⅱ Oh,You Pretty Thing!
1969年6月,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同志酒吧石牆(Stonewall Inn),美麗少年們群起反抗警察的粗暴。這是改變同志平權運動的石牆事件,同志扮裝文化也在此誕生新的起點。而在石牆事件的背後,是整個六○年代反文化運動中的性解放動力。
當六○年代是情慾開始從父權體制的桎梏中被逐步解放,七○年代就是對情慾流動或性別認同可能性的進一步探索。
對當時的美麗少年而言,華麗搖滾是令人興奮但也是危險的。當馬克波倫開始化上濃妝演唱時,所有美麗少年──不論是異性戀男孩或同志──開始敢於去打扮自己
華麗搖滾更深的影響是顛覆了搖滾自誕生以來和情慾的關係。因為搖滾樂本來誘惑的就是青春期的騷動。當貓王用他的臀部撼動這個世界時,他就是以挑逗年輕人的性慾來進行對成人世界的反叛。
所有戲劇性的造型及表演不過是商品包裝的手段,或者是藝術表演的形式。至於曖昧的性別認同也多半是在當時的時代氛圍中突出個人形象的宣示。就像大衛鮑伊本來就是以永遠的表演者自詡,所以每個時期的造型∕形象都不過是一場經過準確評估後的精彩演出。
Ⅲ 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華麗搖滾的核心是對藝術的可能性以及性別認同界限的探索。它的風格遠大於實質,因而缺乏一致的音樂特質。
華麗搖滾毋寧更像是一種特定時空脈絡下的時尚潮流、青年次文化,而非音樂型態;不像其他的青年運動,華麗搖滾從來無法被複製、再現,無法成為一種固定存在的次文化。所以當其他音樂類型如龐克、重金屬、雷鬼在獨領風騷的時代過後,都能各自有延續的音樂次類型,華麗搖滾卻只能有限地滲透其他音樂類型:如八○年代的後龐克(The Cure, Siouxsie & the Banshees)、新浪漫派(Duran Duran、Boy George),以及華麗金屬(glam metal)。
如今,也有人說華麗搖滾在九○年代復活了,那些在七○年代初就現身的「二十世紀男孩」的美麗靈魂,三十年後又在二十一世紀來臨前重新化成肉身:從最具華麗搖滾扮相的早期Manic Street Preacher,到Placebo(鮑伊曾說Placebo是他最喜歡的新樂隊),或是未化女妝,但更具陰柔氣質的Bret Anderson(Suede的主唱)及Jarvis Cocker(Pulp的主唱)――後者的確無法不讓人聯想起Roxy Music樂團主唱Bryan Ferry――乃至以雌雄同體加上未來主義造型,而宛如Ziggy Stardust殭屍版的Marilyn Mason。
但這些終究只是表象的複製。離開了那個既有性別關係剛面臨崩解、而年輕人正不斷探索新認同可能性的七○年代初,這些九○年代的角色複製縱然有炫麗的外殼,卻再也無法攪動一個新世代的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