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民黨遷台後不繼續用簡體字?

2009-05-18 7:54 am
簡體字本是由中華民國頒布的,
它是國民黨首先引入中國的.
為什麼國民黨遷台後,竟然用繁體字, 不繼續用簡體字?
更新1:

To walterman_fai, 請注意: 問題是問為什麼國民黨遷台後,竟然用繁體字, 不繼續用簡體字? 不是為什麼大陸選擇用簡體字不用繁體字. To silverdragon321 簡體字早在國民黨時期便已出現了,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 1934年1月,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第29次常委會通過了錢玄同的《搜採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呈請教育部施行。經教育部批準同意後,委託錢玄同主持編選《簡體字譜》。 1935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簡體字324個。這是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推行簡化漢字。

更新2:

To s033202 簡體字明明是國民黨首先推動的,為什麼國民黨遷台後會覺得簡體字不正統?繁體字才是正統? 如果遷台後的國民黨是為了代表自己是正統政府而用繁體字,那是不是代表它認為以前的國民黨推行簡化漢字不是正統的做法?

更新3:

懇請各位用心回答問題!

回答 (7)

2009-05-26 6:47 am
✔ 最佳答案
版大的問題大有問題。你所提到的維基資料,「這是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推行簡化漢字」的下一句便是「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由公布到暫緩前後僅六個月,應該是來不及執行便胎死腹中,從未正式用過,所以不存在「繼續用」這個問題。

不過,國民黨遷台後,的確曾經計劃推行簡體字,結果仍然像第一次那樣,胎死腹中--這一次更快。

簡繁之爭,由來已久。由一開始已爭論不休,即使時至今日,在大陸最近還有要求取消簡體字的聲音(例如: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建議恢復使用繁體字)。支持和反對的理由都耳熟能詳。支持者認為中國字很多筆劃繁多,不利學習,簡化可減文盲;反對者則認為「正」體字乃中國文化之載體,強行簡化就是破壞中國文化。至於當年蔣介石兩次取消推行簡體字,很明顯只是怕麻煩--怕反對聲音,兩次都是因為出現反對聲音便取消(當然那些反對聲音很有份量)。

其實早在晚清便有人提倡簡體字,1909年,清末學者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的文章,在歷史上首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事實上,即使在未有人提倡之前,已有部份異體字悄悄地流傳,甚至用於政府公文,我就曾見「製造」的「製」用「制」的公章。

* * *

蔣介石兩次推行簡體字

  第一次推行簡體字

  早在1920年,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就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章,提倡簡化漢字。1922年,錢玄同與黎錦熙等知名學者又向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次大會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系統地闡述了簡化漢字的理由和辦法。

  專家們的建議與主張,引起蔣介石的關注。他找來教育部部長王世傑詢問漢字簡化的可行性。王世傑說:「一些從事語言文字教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對簡化漢字比較積極,但反對的人也很多,我個人認為,有的漢字筆畫確實太多,書寫起來很不方便,應該作些簡化。但這個問題只能逐步進行。」

  蔣介石贊成王世傑的意見,並當即指示,逐步推行簡體字。

  王世傑於是召開會議,布置漢字簡化的有關事宜,並委托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主持這項工作。黎錦熙組織了一個專門班子,向教育部提出了簡化1000餘字的方案。王世傑認為簡化得太多,又指示黎錦熙重新挑選三四百個迫切需要簡化的字報教育部審批。1935年8月,王世傑以教育部的名義,頒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並通知各印書館。

  不料,因事沒有參加討論簡化文字會議的國民黨中央常委、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得知此事後,十分氣憤。他跑到蔣介石辦公室大吵大鬧,說簡化漢字十分荒謬,破壞了中國文化,還說教育部趁他不在京,討論這麼重要的事情,是有意回避他。

  蔣介石雖做了一些解釋,但戴季陶仍聽不進。他多次在公開場合揚言,如果教育部不收回《簡體字表》,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召開的任何會議,他一概不參加。果然,在此後的3個月裡,戴季陶拒不參加國民黨的會議,也很少過問公事。

  蔣介石雖然覺得戴季陶太過分,但由於戴季陶是國民黨元老,沒辦法,蔣介石只得讓步,下令暫不施行簡化漢字,1936年2月,戴又促蔣介石以「國民政府」的名義下了一道「不必推行」簡化字的命令。

  再次嘗試文字改革

  大約在1952年秋的一次國民黨宣傳匯報會上,蔣介石再次提出文字改革。他說:「我們的漢字筆畫太多,士兵教育困難,學生學習難度也太大。我覺得漢字還是應做適度的簡化。我的意見,與在大陸時期一樣,先提出一個簡化方案,再提交到會上來討論。」為取得大眾的支持,蔣介石指示「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先在報刊上寫些文章造輿論。同時,台灣當局的「教育部」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立即組織專家、學者研究簡化漢字的方案。

  就在蔣介石又一次推動簡化漢字時,國民黨中央委員、著名學者胡秋原突然站出來極力反對。他認為,漢字是漢文化的載體,是中國文化之根,已使用了幾千年,書寫時並沒有什麼不便,完全沒有必要簡化,簡化漢字就是破壞中國文化。

  胡秋原的主張得到台灣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部分人的支持。於是,他一面利用「立法院」這個講台,猛烈抨擊提倡漢字簡化的羅家倫等人,一面寫文章向台灣民眾闡述為什麼不能簡化漢字。此後一個時期,胡秋原聯絡一幫人在黨內黨外利用一切機會,反對簡化漢字。

  蔣介石見社會上不斷有人反對文字改革,感到此事阻力太大,恐怕一時難以施行,便不再提簡化漢字的事了。

  (《世界新聞報》4.28汪幸福文)

http://www.gmw.cn/CONTENT/2006-05/16/content_413646.htm

* * *

有幾篇資料頗多的文章:

漢字簡化始於晚清: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注:「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出自魯迅語)

委員:用簡體字,還是用繁體?歷史上一直是個問題

鮮為人知的民國漢字簡化方案

2009-05-28 11:19:42 補充:
hk5987461230:

不同意『樓主這題問得有點牽強』。

我認為問這個問題並不牽強,只不過樓主的問題有點小錯,如果改為「為什麼國民黨遷台後不推行簡體字?」之類便沒有問題了。

從史料看,台灣也的確幾乎用了簡體字。要不是老蔣行事素來有和稀泥作風,要不是他忌憚元老,台灣已用了簡體字。不過,當然如果台灣用了簡體字,同大陸的那一套不盡相同,現在依然有兩套標準文字。
2016-05-25 12:57 pm
政治因素,因为国民党得知後來共産党実行漢字简化.便停止漢字简化並抹黑中国共産党是「摧毁」中国文化之所谓「元兇亅!神又是你,鬼又是你,国民党連自己打敗了之责任也歸咎中国共産党!作为中国人的吾,也为你感羞耻!
2009-05-30 12:51 am
很抱歉表達錯了問題,對不起.

其實在下發問這問題,用意是在探討國民黨不用簡體字究竟是不是因為內地用才避嫌.

簡體字是國民黨首先頒布,即使後來胎死腹中,第一個用簡體字的都是國民黨.既然如此,再用回自己以前想推行的文字有何不妥?怎會被人說是跟了共產黨?

即使跟,也是共產黨跟國民黨.
可見反共一說並非主要原因.
2009-05-27 3:53 pm
繁簡本來就不分你我

正式或重要時用繁而平時用簡

樓主這題問得有點牽強

2009-05-27 07:57:04 補充:
況且,國民和共產黨本來就你打我我打你

而共產黨用簡後,國民還會跟共產黨嗎?

這純粹是不甘示弱----跟了共產黨不就丞認了共產黨?

這是當時國民黨所不容許的

2009-05-29 07:54:50 補充:
sowhat2002002:

台灣是不會用簡的
一來反共
二來寫繁已是台灣的習慣性
再者,台灣也不是全部用繁呀
2009-05-22 9:43 pm
簡體字在大陸確實是國民黨先提倡
只不過後來(還沒退出大陸之前)又選擇推行正體字
這些都是國民政府仍在大陸時期就發生的事
與後來遷退到台無關
過程似乎跟國府投票有關,就像最早投票決定國家官方語言一樣
廣州話只差一票就變成國語了
2009-05-19 5:38 am
自國共內戰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台灣後,國民政府一直以正統自居。中國大陸推行簡化字後,相對書寫複雜的傳統字體被其官方稱為繁體,而中華民國政府則將其稱為正體。
代表自己是正統政府。
參考: 維基百科
2009-05-18 8:38 am
最簡單的說,大陸的簡體字就是“草書楷寫”。簡體字是在過去,是掌握于文人墨客的一種字體,這些人為了書寫的快捷,或者是表現自己狂放不羈的個性,而在書法筆記中大量使用簡體字。後來,簡體字向民間泛化,人們也開始在非正規的場合使用簡體字。因此在過去,總的來說,簡體字一直是一種民間的字體,是一種沒有官方權威性的字體。



後來,中共在大陸建國,經過8年抗戰和3年內戰的中國已是千瘡百孔,文盲率極高。為了更快的在民眾中普及知識,提高國民的教育素質,也是為了上面有個網友說的“加快作業”,就是提高書寫效率,政府開始組織學者對散落在民間的簡體字進行大規模的整理。漢字簡化的基本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儘量 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國民黨的宣傳


收錄日期: 2021-04-26 11:46: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17000051KK024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