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龍鍾會等於流淚的樣子?

2009-05-18 7:45 am
為什麼龍鍾會等於流淚的樣子?
龍鍾和流淚有甚麼關係?
可有典故?
是誰人先把龍鍾用作代表流淚的樣子?
更新1:

To manyu_yan 為什麼龍鍾可以指濕漉漉的樣子??? 龍鍾和濕漉漉的樣子有甚麼關係?

回答 (2)

2009-05-25 2:58 am
✔ 最佳答案
龍鍾是一個疊韻聯綿詞,古代的雙音節單純詞往往以雙聲疊韻之法構成。清學者王念孫就有說:「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連語」就是現代所講的聯綿詞,只能看成一個詞,所以龍鍾二字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聯綿詞的構造側重於表音,好像透迤、崔巍等在古籍中有無數個形態。而龍鍾在古書上會寫成隴種、東籠、籠東、儱偅、躘蹱等,實在是同出一轍。
龍鍾最早形態見於《荀子.議兵》:「圜居而方止,則若磐石然,觸之者角摧,案角鹿埵隴種,東籠而退耳。」隴種和東籠都解作摧敗披靡的樣子。後來所用範圍擴大了,泛指動作、老態、心境等各方面的狼狽潦倒之狀。
濕漉漉的意思應來自瀧涿。漢《方言》:「瀧涿,謂之霑漬。」清《說文.段注.涷條》:「瀧涿亦曰瀧涷」(涿是涷的入聲)。從古音方面看,今普通話讀zh-聲母的字,在古時一般都是d-聲母的,即是說「種鍾鐘」跟「東涷潼涿」有著相同的古聲母,然則這些字的古音比今音更加相近。「瀧涿、瀧涷」或跟「龍鍾、隴種、東籠」有詞源上的關係。
有人認為龍鍾由基本義引申為沾濕弄髒,以示出受窘的樣子。這引申義則寫成瀧涿、瀧涷、瀧潼等。試看潦字,原指水積、雨的盛大,後引申為飄泊狼狽。濕漉漉就是狼狽的樣子,這樣引申沒有問題。但狼狽的樣子不就是濕漉漉,由狼狽引申為濕漉漉,的確有點距離。
如是用以形容淚水,最早應該是蔡邕《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亂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龍鐘兮。」這裏的龍鐘既可是雙關語,也可以是詞彙的移就,總之就是指淚流狼藉。
龍鍾可形容行進,有人寫作躘踵;可以形容人貌和心境,有人寫作儱偅;如果用以形容沾濕,則有人寫作瀧涿、瀧涷。然歷來大多寫作龍鍾,用法還是圍繞著狼狽潦到的意思,只是可以應用在不同情況之中。字典解作沾濕的樣子,但只就用法上說,核心意義還是狼狽潦倒。
2009-05-18 6:22 pm
龍鍾可以指濕漉漉的樣子
而流淚時, 衣袖及臉容很容易會變得濕漉漉,
所以有人會以龍鍾來形容流淚時的情況

見:

漢 蔡邕 《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亂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龍鍾兮。”
涕龍鍾兮 -->眼淚和鼻涕使變得濕漉漉


唐˙岑參˙逢入京使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雙袖龍鍾淚不乾 -- >淚流不乾使雙袖變得濕漉漉

2009-05-22 14:43:47 補充:
翻查二字字義:
龍 -->本義: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鍾 -->作動詞用時,集聚之意

所以我猜 :
龍鍾 -->集聚雲雨,雲雨皆為水,因集聚水,所以濕漉漉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41: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17000051KK024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