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知道 , ”點解南京條約中有中國的字眼”

2009-05-17 2:52 am
有沒有人知道 , "點解南京條約中有中國的字眼"
到底叫大清國 , 還是中國

回答 (2)

2009-05-22 1:40 am
✔ 最佳答案
「中國」的涵義早期指的是「在黃河流域建立的國家」,如夏商周;到了秦國,疆域擴
展至長江流域以南;大漢則又拓展到更南、更北的地方;疆域最大的大清國,更無所不包。
其間「成則王,敗則寇」的「正統」國家,包括來自邊疆民族之國(如五帝、周、秦、大唐、
北魏國…等), 通通歸類成「朝代」,於是形成「斷代史」組成的「中國通史」。認為
「中國不過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的西方學者, 乾脆先以 「Sin,」 「Chins,」
「Sinae,」(秦),後以 「China」(支那≒中國)稱之,以免腦筋轉不過來。 藏經一向
有「支那撰述」的名稱;宋代《翻譯名義集》(AD 1157)卷七〈諸國篇〉「脂那」條注曰
「一雲支那,此雲文物國,即讚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西域記》(按AD 646)雲,
摩言可至那,此曰大唐」。 可見,因日本侵略中國引起的反日心理,連帶使得日本稱呼中
國「支那」、稱中國人「支那人」成了不受歡迎的「污衊」詞;其實原先未帶此意,還是贊
揚「衣冠文物之地」的美稱.「中國」兩字,最常見諸清國對外條約,如清英《南京條約》
(1842),正式國名「大清」,內文有「中國」、「中國人」字樣;其他如清美《望廈條約》
(1844)、《天津條約》(1858)、《北京條約》(1860)…等,也有同樣記載. 最顯著的
例子是清日間的條約,如《台灣事件專約》(1874)、《馬關條約》,使用的是「大清vs.
大日本」,清方條文有「中國」字眼;但日方認為「中國」帶有大國沙文主義,因此所持有
的同樣條約以「大清國」、「清國」字眼代替。
明清之交的荷、英文獻Chinese=大明國人,滿洲人=Tartar(韃靼);有時福州以北
的漢族也被歸類為韃靼人。不過等大清政權於晚清因漢化關係,對外開始使用「中國」,常
以「漢人」自居,因此涉藏的諭旨、奏摺,「漢官」、「藏番」字眼處處可見。

p.s. 早在康熙朝簽訂之《中俄尼布楚條約》一開頭就稱康熙為“中國大聖皇帝”﹐條約中多次使用“中國”字樣﹐ ... 有時把“中國”和“大清”並用﹐作為同義詞。
2009-05-26 5:38 am
中華民國以前的中國是指"中原華夏的一個國家"

收錄日期: 2021-04-11 17:05: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16000051KK015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