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從何來?為何突然愛上一個人?

2009-05-12 2:48 am
愛從何來?為何突然愛上一個人?
從 心理學或其他學術角度上有冇得解釋??

回答 (4)

2009-05-12 6:40 am
✔ 最佳答案
心理分析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說:「成熟的愛是在保存自己的完整性、保存自己的個人性之條件下的結合。愛是人生中一種積極主動的力量,這種力量突破將他的人類同胞隔離的牆垣,把他與他人結合起來;愛使他脫出孤立與隔離狀態……」


愛是一種自由的行為,而不是被迫的「傾向」——激動、激情。愛是心靈的活動,是同胞之間的互相「給予」,是心靈得到滿足的一種創造行為(一種藝術)。

愛是包括照顧、責任、尊重以及了解。建基於愛的性,雙方是一體又是兩(異)體。建基於愛的性,伴侶應該互相愛護、觸動、給予、接納,是互相體貼、關懷的。


自從人具備覺察力,覺知自己與世界的分離,覺知自己與同胞的分離,具備理性卻已失去了大自然的和諧。因此,人性中有「隔離感」﹝孤獨感﹞......



以下選自在下劣文:心靈﹝2﹞──性與愛



從生物,或是心理的角度來說,性愛一般都是我們得到滿足的途徑。從單細胞生物,到豬、牛、鳥、魚,其任務都是在繁殖。它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也從不享受生命,它們只知不斷繁殖,繁殖足以讓其滿足,當中也有「給予」的愉悅。人與物無異,本也為獸——甚至所有生命本來都可能是一體——那麼繁殖(乃至性愛)對人們而言自然重要。

通過一致化或結合方法,我們可以脫離「隔離感」與孤獨感。性愛,無論從生物或心理學上,一般都能使我們獲得滿足。

但正如佛洛姆之意,性應該是建基於愛,否則便不能維持下去:「成熟的愛是在保存自己的完整性、保存自己的個人性之條件下的結合。愛是人生中一種積極主動的力量,這種力量突破將他的人類同胞隔離的牆垣,把他與他人結合起來;愛使他脫出孤立與隔離狀態……」(選自《愛的藝術》)愛是一種自由的行為,而不是被迫的「傾向」——激動、激情。愛是心靈的活動,是同胞之間的互相「給予」,是心靈得到滿足的一種創造行為(一種藝術)。

性是短暫的狂歡行為,不能長久地脫離孤獨,達至滿足。愛是包括給予、照顧、責任、尊重以及了解。建基於愛的性,雙方是一體又是兩(異)體。建基於愛的性,伴侶應該互相愛護、觸動、給予、接納,是互相體貼、關懷的。

真正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被愛」,而不是因為需要、期望;是希望對方的生命得到成長、快樂,而不是成為自己的期望模樣——甚至與自己一體。

這是一般人性的愛,它超越了自然界的純粹繁殖。但這樣的愛,雖然使心靈滿足,卻始終會因緣起緣滅而結束,永遠離不開、擺不脫心中的孤獨。

2009-05-16 15:25:28 補充:
人生一定會有愛...只是看人認為愛是什麼......

愛並非單指愛情啊......還有父母愛.兄弟愛.朋友愛.愛神.愛眾生.......
參考: 佛洛姆叢書;my blog (http://hk.myblog.yahoo.com/woodreus18)
2009-05-15 7:52 am
愛從何來?




(一) 愛 , 來自生命體 ( 包括人類 ) 的「缺憾」 ,

因為人類自身的慾望 , 不能自給自足 , 需要外求 ,
故此人向外界攀附之力用 , 構成愛恨等等情操 ,

試想想 ,
如果你心中想吃蘋果 , 就能得著蘋果 , 就是自給自足 ,
就毋須爬上樹上摘蘋果了 ,
如果你心中想要一個女伴 , 就能得著女伴 , 就是自給自足 ,
就毋需送花討好女子了 ,

如果你的生活能自給自足 , 毋須外求 ,
如果任何事都是垂手可得 , 你還需甚麽愛 ? 愛甚麽呢 ?

因此 , 決定「愛」等等之情操生成 ,
在於人類的「缺憾」,




(二) 愛 , 來自「恨」,

假設你要外求 , 才能得著吃 ,
假設你看到遍地滿是蘋果樹 , 你能隨意採摘蘋果 ,
你毋須要愛它 ,
因為蘋果樹本來就是你的 ,
你愛不愛它 , 蘋果樹都是屬於你的 ,
你毋須要愛 ,

後來 , 有人入侵 , 偷取你的蘋果 ,
你開始意識到 , 原本屬於你的蘋果 , 並非必然是你的 ,
你開始討厭那些入侵的人 ,
你亦開始珍惜你的蘋果 ,

因為那些入侵的人 , 而令你生起「恨」,
因為你「恨」那些人 , 而迫使你要「愛」蘋果 ,
因有「恨」而有「愛」 , 因有「愛」而有「恨」,
這就構成「愛恨一體性」,




同理 ,
假設你要外求 , 才能得著女伴 ,
假設你是世上第一男 , 除你以外 , 再無男子 ,
美女們盡都投入你的懷抱 ,
你毋須要愛她們 ,
因為這些美女都是你的 ,
你愛不愛她們 , 她們都是屬於你的 ,
你毋須要愛 ,

後來 , 有俊男們入主你的地盤 , 同你爭食 ,
你開始意識到 , 原本屬於你的女人 , 並非必然是你的 ,
你開始妒忌那些入侵的俊男 ,
你亦開始珍惜你的女人 ,

因為那些入侵的俊男 , 而令你生起「恨」,
因為你「恨」那些人 , 而迫使你要「愛」女人 ,
因有「恨」而有「愛」 , 因有「愛」而有「恨」,
這就構成「愛恨一體性」,
2009-05-13 2:30 am
如果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他和你說話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緊張和會臉紅
參考: 自己
2009-05-12 11:51 pm
愛是一種發乎於生物內心的情感。通常多見於人或動物。
愛最佳的定義可能是主動行動,以真心對待某個生命體或物體(可以是人、物品、神),使其整體得到快樂。
簡而言之,愛即主動使整體得到快樂。(Thomas Jay Oord)。
愛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可以認為是人性的特質,換言之,愛是作為人必須具備的本質之一。愛可以包括靈魂或心靈上的愛、對法律與組織的愛、對自己的愛、對食物的愛、對金錢的愛、對學習的愛、對權力的愛、對名譽的愛、對他人的愛,數之不盡。
不同人對其所接受的愛有着不同的重視程度。愛本質上為一個抽象概念,可以體驗但卻難以言語。
費雪提議愛有三種主要的狀態:情慾、吸引、依附。愛通常會由情慾狀態開始,主要着重激情而忽略其他元素。此階段最基本的推動力是基本性本能、如外表、氣味與其他相似的因素是選取夥伴的主要因素。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其他元素可能會增多而激情則減少,但這卻是每個人皆不同。在吸引階段,人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其對對方的影響上,而此時忠誠最為重要。
與此相似,當一個人長時間被愛,其將會與其夥伴發展出依附的關係。根據現代科學對愛的解釋,由吸引至依附轉移需要三十個月時間。其後激情消失,愛會由熱愛轉向友愛,或由浪漫之愛轉向好感。
唉... ...一定要解释得如此透彻嘛~??愛,就是愛吖。是不... ...??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36: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11000051KK012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