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問題: 尿無啦啦冇色?
在正常情況下,尿液大多呈現透明狀,尿量多時呈淺黃色,尿量少時呈黃褐色,晨起後的第一次排尿顏色較深,當尿液顏色發生變化時,可能是因為喝水太少,服用藥物或罹患某種疾病所致。究竟是什麼因素會造成尿液異常?不同顏色的尿液又是何種疾病的徵兆呢?請看本文教您如何從尿液異常做簡易的自我診斷。
無色尿液:喝水太多,會使尿中尿色素的比例變小,尿色變淡,不必擔心,若非飲水問題,則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間質性腎炎的前兆。(但上述各病有其特定病徵,還有,要觀察尿的比重很重要 )
乳白色尿液:若伴有排尿異常、發熱、腰痛時,應懷疑是嚴重泌尿道化膿、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腎結核,使尿液呈現乳白色。
白色黏液狀尿液:由於男性尿道是精液與尿液的共同出口,所以成年男性偶爾會從尿道中排出白色黏液狀的尿液,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需多慮,但是經常排出白色黏液狀尿液時,則可能是罹患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等症狀,應及早治療,否則將傳染給配偶,引起生殖器官炎症,造成不孕。
深黃色尿液: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中藥大黃,維他命(尤以B2等藥劑時,尿液會變深黃,只要停食就會恢復正常,急性發燒或上吐下瀉的病人,因水分會隨汗或糞便排出,所以尿液也會濃縮變黃,當肝或膽發生病變時,膽汁會往尿道排出,使尿液呈深黃色;肝炎患者的尿液也會呈現濃茶狀的顏色,此外泌尿器官化膿時,也會排出黃色混濁的膿尿。
棕褐色尿液: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輸錯血型或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患者,會排出如同醬油顏色的尿液,而食用蠶豆後,會排出棕褐色尿液,並伴隨有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為蠶豆症患者。
紅色尿液:即俗稱的血尿,排出血尿時,往往是泌尿系統及其鄰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的前兆,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白血病、過敏性紫癜、全身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結締組織性疾病;腎小球腎炎、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泌尿系統感染、結核等疾病;中年男性出現排尿不暢,血尿等現象時,可能是罹患尿道結石或膀胱癌;老年人出現斷斷續續且無痛性的血尿現象時,是泌尿系統癌變的徵兆,應及時至醫院診治。
服用某些藥物如:大黃、瀉藥酚或抗結核藥、止痢藥、驅蟲藥時、尿液也會變紅;婦女經期中,尿液會受經血污染,也會產生尿潛血現象。
黑色尿液:罹患急性血管內溶血,如惡性瘧疾的病人,會排出黑色尿液,酚中毒或罹患黑色素瘤,尿黑酸病時,也會產生黑尿。
綠色尿液:大量服用消炎藥或尿內有綠膿桿菌滋生時,會排出綠色尿液。
建議:尿液顏色異常者應做尿液篩檢,並至泌尿科做詳細的檢查。
正常的尿量:正常成人一天排尿大約是1000-2000CC。但在冬天出汗少,排尿會增多,夏天出汗多,排尿會減少;飲食中喝水量增多,或吃利尿性的食物,飲料(紅茶,咖啡等)也會使排尿量增加。此外,兒童的排尿量較成人少,通常3或4歲的幼童約600-700CC;10歲以上者,約800~1400CC。
正常的排尿次數:正常人一天排尿,日間大約是4-5次,夜間大約是0到2次。每次的尿量則維持在200-500CC左右;兒童約6至10+次。
尿量過多(多尿)尿崩症、糖尿病先兆
若每天尿量超過2400CC,即稱為多尿;除了喝大量飲料;氣候等因素外,多尿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等的徵兆,不可忽視。
尿崩症:尿量特多,可能高達4000-6000CC,甚至一萬CC,就算少喝水也不會減少,並且有口渴想喝水,全身無力,頭痛等症狀,多見於青少年。
糖尿病:此病三大特徵為多喝、多尿、多吃,一天排尿量可能高達3000到10000CC。此外,多尿症狀還可能發生在腎炎,黏液性水腫,肢端肥大症,腦或脊髓腫瘤,精神創傷等患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