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慾望,無論感情上的、理性上的、真理上的、社會上的、靈性上的、宗教上的,和心理上的種種慾望,基本上都是一種動力。既然是動力就要懂得如何操控,操控得當,方向合宜,對我們就會產生助力,反之,操控不當,方向不對,慾望就會變成一種干擾能場,消耗身體能量,人很容易就會出問題。
1. 佛家講空,道家說無,但人不可能完全沒慾望,要如何駕馭慾望?如何不被慾望所干擾而消耗生命能量?
老子說:「塞其兌,閉其門」意思是,我們的慾望都太過頭了,必須「塞其兌」,把慾望的能量收住,不要讓「自我」的狀態過於膨脹,而且要「閉其門」,把五蘊五毒鎖住,讓它出不來,這樣慾望所產生的力量就會沉潛。慾望沉潛,不爆發出來,就能為己所用,像鍋爐一樣把熱能往內收並轉進推出,就成為良好的動力。慾望如果不能沉潛而爆發出來,就為他人所用,能量不能往內收,很容易就走火入魔。
佛家談到慾望都說要捨得,捨掉慾望之後,人會返還真空狀態,自性就會出來。這種境界確實可以達到,但是蠻難的,捨掉一切,放下一切,對一般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因為我們習慣有很多慾望,想要擁有這,擁有那,想要得到別人的贊美,得到別人的肯定,想要掌控一切等等,一旦這些東西都不能擁有,我們就會非常痛苦。
2. 孟子講「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直養而不害,充沛於天地間」,這種功夫如果能鍛鍊出來,自然是仁者無敵,問題是,我們沒有這種機會。因為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我們現在這個年代,沒有歷經大時代考驗的這些人,無論學習、工作、成長等各方面,要進入孟子所說的那樣磨練,真的是沒有機會。即使歷經大時代考驗,真正開悟的又有幾人。
現代人覺得慾望很重要,古人雖然也覺得慾望很重要,但他們能把慾望轉為有用的力量,而我們現在只是把慾望變成追求的東西,反其道而行!在饑荒、戰亂的年代裡,人們面對的是生存問題,什麼尊嚴,什麼面子,都沒有比活著更重要。現代人少了生存的壓力卻不懂得生存之道,恣意自我的慾望漫無限制的擴張,為了尊嚴,為了面子,不顧他人死活。
如果我們能深切的體驗到戰爭的真面目時,也許對慾望的控制能力會多一些。那麼多的戰爭電影,沒有一部真能讓人感覺歷經那真真確確的生死關頭,就算當今的美伊戰爭,透過媒體播放,也讓人感覺不出那種真實。因為看不到全面,看不到那立即的、突發的、無預警的爆炸場面,極殘忍、無人道和荒謬極的各種生死片段;因為媒體不是給美國控制了,就是有所選擇和美化了,也就感覺不出戰爭的恐怖,我們所看到的是新聞上經過人道處理過的畫面,感受不到戰爭的殘酷,我們就不會珍惜生命。
倒是張藝謀所導的「英雄」,從反戰的角度,點出人類的最大盲點是不懂得生命的尊貴。看看「英雄」裡那些英雄人物,為救生而犧牲自己,為止殺而不殺,其目的與佛經中論及的國王割肉救鳥,因捨生而懂救生的道理一樣。再看布希、錢尼和倫斯斐的為私利而動殺機,又欲蓋彌彰的說,自由是包括搶劫、殺人、做壞事、瘋狂事等的扭曲解釋,不但完全放棄自由主義的高貴普世價值,反而把私慾和私利帶到最高點,所作所為與徐克「新蜀山劍俠傳」中的魔教教主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布希等人和陶醉在慾望裡不時跟慾望纏鬥的人們,其生命境界與「英雄」中的無名、殘劍是否相去十萬八千里?!
慾望不可避免,但透過練氣修練可以轉輪化生,轉識成智,把慾望變成動力。慾望氣化之後,自己的問題解決了,不但己渡,有緣的話也可以幫別人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