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一詞

2009-05-10 1:13 am
通常後世會讚揚某皇帝勵精圖治
哪方面看到他是勵精圖治呢???
請用唐太宗來說明!!
謝謝!!
更新1:

勵精圖治喎!!

更新2:

不是呢

回答 (2)

2009-05-10 2:21 am
✔ 最佳答案
貞觀君臣論治
唐太宗即位以後,勵精圖治,經常和大臣一起探求治國方略,商討如何能迅速致治。在討論的時候,君臣們很能針對現實問題,引經據典,並結合歷史事實,一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還提出了許多很有意義的理論性問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貞觀君臣論治。
《貞觀政要》
唐朝歷史家吳兢把貞觀君臣議論的內容,加以分類編撰成《貞觀政要》一書,傳於後世。
大亂之後能否迅速致治?
唐太宗剛即位時,與大臣討論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迅速致治。有的大臣認為夏、商、周以後人心愈變愈壞,只有仿效秦、漢那樣用嚴刑酷法,才能壓服人民。意思是大亂之後不能立即致治。魏徵則引歷史事實為證,認為大亂之後人民渴望致治,只要教而化之,採取適當措施,上下同心,是可以迅速致治的。
以王道治天下
魏徵的言論使唐太宗對國內形勢有了一個清醒的認知。因此,當有人主張用重法去鎮壓盜賊時,唐太宗堅決地拒絕了這種高壓做法。他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役繁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指出了只有輕徭薄賦,以仁義治天下,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經過幾次的君臣辯論後,以王道治國的方針很快就被確定下來。
獨斷招亡
貞觀初年,有人上書說,皇帝應該獨掌威權,不可將權柄移交臣下,請唐太宗實行獨裁統治。但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則對唐太宗說:隋朝皇帝不信任大臣,每件事都要親自過問,獨斷獨行,結果是錯誤積累愈來愈多,怎麼能不滅亡呢?
皇帝並非萬能
貞觀四年,唐太宗對隋文帝的施政作了進一步的發揮,他認為:隋文帝不肯信任各級機關,什麼事都要自己決斷,雖然非常辛苦,但事情卻不能盡合於理。因此他指出:「朕意則不然。以天下之廣,海內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動。……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唐太宗在這段話裡承認,皇帝是不可能遍知天下之事的,皇帝每件事都自己做決定,一定會造成大量的錯誤。這也就是承認皇帝並非萬能,也是會犯錯誤的。
集思廣益
唐太宗作為一個皇帝,自己撕下皇帝萬能的神秘面紗,在古代的專制王朝政治中是具有很深意義的。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凡是國家大事,唐太宗都會召集大臣一起商量,凡是重要的政務,也會讓各個部門先提出意見,經過宰相的研究,再奏請執行。
防止錯誤
太宗還要求各個部門都須負起責任,特別是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員要勇於提出意見,防止錯誤的發生。這對於保證國家政策、法令和各項決策的正確性和恰當性,具有重要意義。據《資治通鑒》記載:「由是鮮有敗事。」自此以後便很少發生決策錯誤的事。

2009-05-10 09:38:05 補充:
鼓勵精闢之方法,以圖治國為本者...

2009-05-10 18:20:31 補充:
咁想問番樓主心目中何謂勵精,以什麼為圖治...圖治甚麼呢???願聞其詳!

2009-05-10 18:56:55 補充:
如果你認為001&002都唔貼題就不如取消這條問題罷...我無所謂,

OK!
唐太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 )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唐太宗和魏徵是一對歷史上有名的君臣,他們之間的一些趣聞。魏徵對於太宗的各種諫言,史書中多有記載,這裏只談一些他們之間的小故事。 說到他們兩人,就不能不提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盛世”。太宗即位時才二十九歲,改年號為“貞觀”,這就是貞觀治世的開始。太宗在政治上,建立了良好的決策和諫諍制度,在人事方面,以選拔賢能之士為本。太宗要求自己是個聖君,同時也要求臣下為賢臣。而最難得的是,君臣雙方對於這個偉大的抱負,都能貫徹始終,而且互相鼓勵,惟恐無法達成。 太宗和羣臣經常在一起討論各種問題,形成共識,所以貫徹的力量非常強大。“貞觀四年”時,整個國家就已經進入“貞觀之治”的盛世了。“貞觀”一朝人才濟濟,名臣如雲,而其中以“諫諍”聞名的就數魏徵了。魏徵輔佐太宗十七年,史書稱他:“有志膽,每犯顏進諫,雖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為之霽威。”就是形容他對太宗進諫時的模樣,雖然太宗天威震怒,他還是神色堅定,毫無懼色,而太宗也能漸漸的息怒,聆聽諫言。他們兩人,一個從善如流,一個直言敢諫,君臣之間,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的佳話,有許多的事績,一直到今天仍令後人傳誦不已。 魏徵對於太宗,不管是公事還是私事,只要他認為不恰當的地方,都會馬上提出糾正。太宗非常喜歡打獵,也非常喜歡玩一種叫做“鷂鷹”的鳥。為了這個嗜好,他還特地成立了一個“鷂坊”,派專人飼養著大批的鷂鷹。有一次太宗帶鷂鷹出去玩時,就嘆息著說:“唉!玩鷂鷹的時間怎麼過得那麼快,總沒個夠!”可見他沉迷之深了。 一天,太宗得到了一隻小鷂鷹,非常喜歡,正放在手上逗著玩兒呢,忽然看見魏徵走過來了,便趕快把小鷂鷹藏入懷中坐好。可是魏徵遠遠的早就看見了,於是就故意把話題拉長,講個沒完。好不容易等魏徵走後,太宗急忙把懷中的小鷹取出,一看,哎呀!小鷹早已悶死了!經過了這件事後,太宗終身都不再玩鷂鷹了! 還有一次,太宗要去終南山打獵,這事兒被魏徵知道後,就跑到宮門口去等候,想要勸阻太宗。可是等了半天,都沒見太宗出來。不得已只好跑到宮裏看看,只見太宗全副獵裝端坐在那裏,可是又不像要出門的樣子。魏徵只好硬著頭皮上前問道:“聽說陛下要去終南山打獵,怎麼還沒去呢?”太宗笑著說:“我本來是要去打獵的啊!但我想你一定會來勸阻我的,所以我決定不去了,你放心的回家吧!”於是魏徵就笑瞇瞇的叩拜出宮去了。 太宗即位以後,勵精圖治。曾多次請魏徵到臥室,商量政事,請教得失。魏徵有見識才略,個性忠直,又碰到明君,所以更加知無不言。而太宗也十分信任魏徵,對於他的意見,無不欣然採納。但是這種治國雅量,也是需要反覆磨練,才能成熟的。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宮後,盛怒未息,對長孫皇后說:“遲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皇后急忙問道:“陛下要殺誰呀?”“魏徵總是當面侮辱我,不給我留情面!”皇后聽完後,立刻換了禮服出來向太宗道賀說:“君明則臣直。魏徵忠直,敢於犯顏直諫,正說明你的聖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賀啊!”太宗聽完後,怒氣漸消。想起魏徵的為人處世,內心油然生起了無限的敬意。所以太宗曾說:“人言魏徵舉動疏慢,我但見嫵媚耳。”就是說,人家都說魏徵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嫵媚可愛的地方啊! 魏徵端正嚴肅,不拘言笑,太宗其實也很喜歡去開開他的玩笑,逗一逗他。有一次太宗聽說他喜歡吃“醋芹”--就是一種用醋浸泡的芹菜。於是就賜宴魏徵,席中也準備了醋芹。果然魏徵一看到醋芹就喜形於色,兩三下就吃光了。太宗看了就笑嘻嘻對他說:“你說你沒有嗜好,可我今天看見了矣!”魏徵面對著太宗的調侃,拜謝道:如果君主沒有什麼作為,只想探索這些無聊小事,那我們做為臣子的,也只好就喜歡“吃醋芹”這種平凡的事了。魏徵的態度恭謹而語鋒敏銳,既是回答也是進諫,他希望天子要有大作為,這樣臣下也才能勵精圖治啊!太宗聽後沉默了許久,望著天再三嘆息著。因為他在話裏聽到了更多的期望與鼓勵,而感動不已啊!
參考: 天之心


收錄日期: 2021-05-03 17:55: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09000051KK013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