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文物的資料

2009-05-10 1:13 am
我想找古蹟文物的資料2日.... .....20點快

回答 (2)

2009-05-10 1:41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hk.wrs.yahoo.com/_ylt=A3xsaCTOTAVKozoBwFi.ygt./SIG=12ao0dup7/EXP=1241947726/**http%3A//static.flickr.com/1039/896041805_031d0597f6.jpg



聚星樓,又名~魁星塔、文昌閣 ,當地人稱之為文塔,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屏山上璋圍北面,原為新界原居民五大家之一的鄧氏家族聚區地的風水塔。

  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為屏山鄧族第七世祖寧國府正堂鄧彥通所建,有超過600年歷史,為香港現存最古的古塔,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亦是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跡之一。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

名稱由來~

  據鄧族父老相傳,當地立村之時,風水先生曾指出當地依山環水,定必子孫繁衍而千年不衰。唯不足之處是~

1). 青山尖而高大,旺火為忌,宜多水而濟之

2). 而西北缺口,北煞傷人,將來鄧族文官升堂,自有擋煞之法。

  但至於何謂「文官升堂」,當地風水先生只答曰:「天機不可盡洩」。

圖片參考:http://hk.wrs.yahoo.com/_ylt=A3xsaCVpTAVK7BsBgcS.ygt./SIG=1224dthn9/EXP=1241947625/**http%3A//www.ecotourism.org.hk/images/Pagoda.jpg


歷史~

  明朝洪武15年(1382年),屏山鄧族第七世祖寧國府正堂鄧彥通受封,在上任升堂的第一天晚上,他夢見故鄉西北角上空星光燦爛,但群星突然落下,聚集於西北的河口。鄧彥通夢中驚醒,並想起立村時風水師傅的說話, 回顧始祖至他雖已經七代,但總共只有12個男丁,而其中竟有4人早逝。

  鄧彥通心中不安,於是聘請風水師傅謀求擋煞之法。師傅說:「貴村之立村先師果然學問不凡。大人升堂而群星來會,應建樓以聚之,借助於眾星,自有雷霆萬鈞之威而北煞服焉。苟有文筆而無掌筆之才,不為用也!」鄧彥通恍惚大悟,於是在此建立了七級浮屠(即佛塔),恭奉文武諸神,擋北煞,鎮水災。

  果然,鄧彥通以後的七代人,發了22個男丁,當中10人另建圍村,有幾位做了壽官,有兩位建了二公祠,有的長壽達八十多歲、九十多歲,鄧氏家族在屏山的男丁有1,500多人。鄧氏在明清兩代人材輩出,每能在科舉中金榜題名,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族人相信是塔恭奉的文曲星庇佑,故族人亦稱此塔為「文塔」。

建築~

  聚星樓原高七層,但後來因風雨侵蝕,上面四層經已在風災中塌毀,只剩下現時的三層。聚星樓呈六角形,建基於一矮台之上,主要以青磚及麻石砌成。三層的聚星樓約十三公尺高,最上層供奉著主宰文運、掌管功名的魁星。聚星樓每層均有吉祥的題字,由上層而下分別是「凌漢」、「聚星樓」和「光射斗垣」。

聚星樓開放時間:

  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屏山文物徑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屏山鄉,環繞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新村、洪屋村、橋頭圍、灰沙圍及上璋圍,長約1公里,途經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物。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鄧氏家族早在12世紀時已定居於此。在古物諮詢委員會建議下,經古物古蹟辦事處和建築署數年籌備安排,屏山文物徑於1993年12月12日由當年港督彭定康主持開幕,並為香港首條文物徑。文物徑的設立費用由香港賽馬會及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贊助,工程由建築署負責,並得到屏山鄧族的支援。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入屏山文物徑的文物共有10項,包括:

* 聚星樓(香港現存的唯一古塔 ,為香港法定古蹟)

* 上璋圍(古老圍村,有200年歷史)

* 楊侯古廟(數百年歷史)

* 古井(200年前已經存在)

* 社壇(數百年歷史)

* 鄧氏宗祠(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700年歷史,為香港法定古蹟)

* 愈喬二公祠(逾500年歷史,為香港法定古蹟)

* 覲廷書室(古時為村中子弟準備科舉考試的書室)

* 洪聖宮(建於清朝,逾200年歷史)

* 清暑軒(逾100年歷史)

除了上述被列入屏山文物徑的10項文物外,該區還有幾項文物,包括:

* 若虛書室

* 聖軒公家塾

* 仁敦岡書室

* 達德公所

* 述卿書室古門樓

* 秀才故居

* 五桂書室(已不存在)

文物徑沿途設有路標和石刻為參觀者引路,並設置資料板介紹古蹟的背景。以上古蹟有部份正在維修中。
2009-05-10 1:41 am
宋王臺是香港最有名的一處古蹟,有六百多 年歷史。可惜人事滄桑,如今只剩一塊殘石, 讓人追憶往事。
(一)位置
位於九龍馬頭圍馬頭涌道,鄰近土瓜灣消防局、聖三一教堂及舊德機場。可乘5、5A、11、11X、26、28、75X、85、85A、85B、93K等巴士,於香港保護兒童會下車,步行三分鐘可至。
(二)歷史背景
宋朝末年,宋室遺裔益王昰和衛王昺南下避元兵,曾在九龍短往過一段時期。二王抵港時,哥哥益王年僅十歲,後稱端宗;衛王是弟弟,陸秀夫在厓門背負着投海的便是他。宋末二王在九龍只停居半年,又再他遷。
宋亡後,有紀念二王避居海隅的人,在大石刻上「宋王臺」三字。歷元明兩代,刻字受風雨剝蝕,日漸模糊。及清朝嘉慶年間,發起重修。現存的「宋王臺」三字,是舊有的還是重修時新刻的,已不可考。
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後,英國人對宋王臺也不敢 輕視,特稱之為「聖山」(Sacred Hill)。隨着九龍城一帶的大規模開發,立法局華人代表何啟,於一八九八年八月十五日代表九龍居民要求港府立例保存這一具紀念性的古跡。這一動議立法局通過,港府遂撥款在宋王臺四周加建圍牆,並豎立碑誌。
及至一九四三年,日本人侵佔香港後,為着戰爭的擴展,要增闢啟德機場。宋王臺首當其衝,巨岩慘被轟裂,拋滾山腳。香港光復後,港府繼續擴建機場,剷平了聖山,原
有的宋王臺址,便成了啟德機場的一部分。後因九龍城街坊會的請求,港府派工人割下殘餘的刻字岩石,在宋王臺原址以西一百米的地方,興建一個宋王臺公園,將歷劫苟存的「殘石」擺放園中,於一九六零年開幕,供人憑弔。
(三)文物簡介
(1)宋王臺遺址碑記:宋王臺公園初建曾立一碑 記,以簡介宋帝昺的事跡。此碑文有英文譯本,以供外籍人仕細閱。
(四)遊覽小錦囊
大家可以參觀宋王臺的石刻,然後再細閱宋王臺遺址碑記,認識宋帝南逃九龍的史事。離開公園時,再看看宋皇臺道的「皇」字和石刻中的「王」字是不同的,從而了解古代避嫌的民間風氣。

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相關的網址:

http://www.geocities.com/Tokyo/Springs/4965/index.html

http://www.geocities.com/wanchi525/ntplace.htm

2009-05-09 17:49:50 補充:
屯門的青山,又名杯渡山,是南粵的名山之一;青山上的青山寺(青山禪院),是香港三大古剎之首。登臨青山之顛,可飽覽屯門一帶的美麗風光。
(三)文物簡介
1)青雲觀:北宋徽宗時,把杯渡庵改為道場,因此在青山寺的大雄寶殿旁,至今仍有一座供奉觀音和斗姆的青雲觀。青雲觀內的古物包括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該觀在重修時所鑄造的銅鐘,而青雲觀正門的石額也是道光年間所刻,歷史悠久。(2)「高山第一」石刻......(3)杯渡禪師像......(4)挹曉亭..5)香海名山牌坊....
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相關的網址:
http://www.geocities.com/wanchi525/ntplace.htm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36: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09000051KK013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