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目標確定過程如下:
根據陸軍航空隊最初選擇的目標清單,共有19個日本城市,選擇的依據係根據目標的軍事能力,包括軍備或軍力,因爲當時盟軍尚在計劃登陸日本。與此同時,由於德國未投降,也對德國城市進行了篩選。
再經過由曼哈頓計劃專家以及航空隊專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篩選,在19個目標確定了四個城市,重要性依次係小倉、京都、廣島同新瀉。篩選標準係為求準確測定原子彈威力,不能在之前的轟炸中毀壞嚴重,城市也不能太小,另外為充分發揮威力,目標應是平原地形。
四個目標情況如下。小倉有當時日本最大的兵工廠。京都由於未經大規模轟炸,大量人口和工廠遷入。廣島係僅次於東京的軍隊指揮部,有大量軍隊集結同轉運。新瀉係綜合性工業中心。
委員會呈報目標清單時,由於國務卿Stimson強烈反對,清單中京都被刪除,而長崎遞補。長崎係重要軍港和造船中心,缺點在於處於谷地中,限制原子彈威力發揮。
轟炸廣島前,規定當時目標依次在廣島、小倉、長崎中選擇,如果先一個目標天氣不良,就飛往下一個目標。結果廣島天氣良好被炸。
轟炸長崎前,由於新瀉距離較遠,從目標清單中取消,目標順序為小倉、長崎。由於小倉天候惡劣,改爲轟炸長崎。
2009-05-13 18:18:47 補充:
廣島根據1951年日美聯合調查團結果是死亡6.4萬人,不包括當時在當地的4萬餘軍隊(由於大部分在爆心附近,據信死亡比例很高)。可以統計到的直接經濟損失為9-11億日元(1945年幣值)。
長崎方面根據同一調查結果為死亡2.9至3.9萬人,當地駐軍死亡人數很少。直接損失4.8億日元。
2009-05-13 18:27:37 補充:
更正一點,最初陸軍航空隊選擇的轟炸目標為17個而非19個。分別為
東京湾、川崎、横浜、名古屋 、大阪、神戸、京都、広島、呉、下関、山口 、八幡、小倉、熊本、福岡、長崎、佐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