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冇祭妹文作法分析,修辭....???唔該

2009-05-04 8:03 am
請問有冇祭妹文作法分析,修辭....???唔該

回答 (1)

2009-05-07 12:02 am
✔ 最佳答案
袁枚<<祭妹文>>分析:
袁枚的<<祭妹文>>是我國文學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文章通過對作者與亡妹童年以及成長後的許多生活瑣事的敘述,表現了對亡妹的深摯悼念之情。文章質樸清新,其抒情藝術更是出於自然,不著痕跡。本文(除開頭,結尾外)以時間先後為順序組織材料,以兄妹間的親密關係作為貫串全部內容的線索,寫出死者一生的經歷,顯示死者的品德,抒寫了對死者的深情悼念。
1. 結構方面
開頭總說亡妹葬於異地,交代祭奠時間,祭者身份,並用「嗚呼」一語轉第一人稱為第二人稱,直呼亡妹,奠定全文淒切哀惋的基調。主體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把她的「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歸咎於詩書。以下便按時間的順序敘事。 先記幼年瑣事,表現兄妹間的親密關係。接著敘妹歸母家後兄妹相依之情,從而表現死者的才德。這以前,亡妹在夫家一段情節,已於上文概述她不幸的一生時提及,所以只用「義絕高氏」四字帶過。再往下便敘亡妹的病危和死,寫她忍死待兄,而臨終未得一面,對自己的遠遊無限懊悔,一字一淚,是全文的頂峰。然後寫亡妹身後之事的籌措,安慰與傷痛交錯。結尾直抒悲痛之情。 「哭汝」二字總括全文, 「奠汝」二字與前面交代語中「奠以文」相應。末了連說「嗚呼哀哉」,呼應開頭一段的悲嘆,一往情深。
從選材的角度看,作者奠祭亡妹邊哭邊訴,筆隨憶至,兒時的回憶,往日的手足情,對亡妹身後諸事的安排,一齊傾敘出來,似乎寫得很散,但是這一切往事,又始終圍繞著親密的兄妹關係和哀悼亡妹這一中心,這就使文章在結構上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從組織材料的角度看,把當年事和眼前景相結合:通過憶舊來悼念逝者,寫這些往事時都緊扣眼前。比如寫「今予殮汝葬汝」的事實,就自然聯想到兒時共同葬蟲吊蟲的情景由此更加深了內心的悲痛。這就使「形散而神聚」的特點更加突出。
2. 語言運用
本文在寫作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敘事中充分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感情。具體來說,是通過兩種方式來抒情的:一種是寓情於事,以情動人。文中所記的許多小事都滲透著作者懷念,同情和悲痛亡妹的真摯情意。另一種是在敘事中穿插一些抒情性的語句,來直抒胸臆,表達感情。例如: 在回憶兒時的共同生活後說:「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為印證者矣。在寫袁機絕高氏而歸對自己的幫助後說:「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後托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在寫自己病中受到袁機的關心後說:「嗚呼! 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在寫袁機病危及去世後說:「然則抱此天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在寫為袁機辦理後事聯想到自己無子時說:「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這些都是在敘事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哀痛心情,感人至深。
3. 景物描寫
作者在交待了對亡妹的安葬之後,緊接著描寫了其墓地的環境。 「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在這裡不僅渲染了淒切悲涼的氣氛,而且通過對亡妹逝後所處環境的描寫,表達對亡妹的關心,在關心中自然流露出對亡妹的深摯哀悼之情。
4. 敘述事件
本文是一篇祭文,祭文的特點是要求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蹟,而袁機是一個封建社會中的婦女,生平無事蹟可言,而她和作者又是同胞兄妹。所以作者選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來寫。例如,回憶幼年時的生活情況,寫了兄妹共同捉蟋蟀和埋蟋蟀,兄妹一同在書齋讀書,兄長弱冠遠遊時小妹的悲慟和中進士還家後全家的歡樂等幾件事;記敘袁機歸居母家後的情況,寫了她扶持堂上阿母,治辦家中文墨和在兄病時終宵刺探,為說稗官野史等幾件事;記敘袁機病中及去世時的情況,寫了她病重時阻人走報,病危時盼望兄歸,病逝後一目未瞑等幾件事。文章就是通過這些生活瑣事的敘寫,寄託了作者的無限哀思,表達了兄妹間相依相存的親情,對妹妹不幸遭遇的悲痛之情和感激妹妹的相助之情。

綜論:
古代的祭文是一種對死者表示崇敬和懷念的文體,相當於現在的悼詞。祭文的體例,一般是以簡敘死者生卒年月,享年多少,由某人主祭為發端,以追敘死者生平事蹟,抒發哀痛之情為主體,以呼告死者安息,「尚饗」結尾。由於一般祭文是應合禮儀的需要,作者也就虛應故事諛頌死者,因此多浮誇不實,缺乏感人的力量。而本文和一般祭文不同,從內容來看,它不像一般的祭文那樣追敘死者生平事蹟,而是選取一些典型的生活瑣事來寫; 從感情為抒發來看,它語出肺腑,表達了哀惋真摯的感情。所以,它被稱為祭文代表作。

<<祭妺文>>寫作及修辭手法:
寫作手法:
袁枚<<祭妹文>>格式固定不拘,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為後人傳誦。這篇祭妹文表現了兄妹之間深摯的情感。文中作者對亡妹的哀痛之情不單是因為對妹妹的摯愛,還飽含著對她的同情和憐憫,對邪惡不公的憤懣,對「一念之貞」的痛恨,對自己未盡職責的無限悔恨。這使得文章包孕了豐富的思想內含,增強了震憾讀者的心靈力量。





2009-05-06 16:02:58 補充:
另外,<<祭妹文>>構思精巧,別巨匠心,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從素文墓地入筆到病根禍源的交代,從野外同捉蟋蟀到書齋共讀詩經,從胞妹送哥眼淚流到把盞喜迎兄長歸,從離家出嫁到中道歸返,從侍奉母親以示其德到關愛長兄以顯其情,從素文之死到後事料理,情節層層推進,感情波起浪湧,敘事歷歷可見,抒情句句見心,文情並茂,渾然一體。

2009-05-06 16:03:54 補充:
<<祭妹文>>擅於利用今昔對比的手法,造成時空流動,呈現出物是人非的滄。例如: 由幼時捉蟋蟀,「歲寒蟲僵,同臨其穴」,接著轉筆至數十年後「今予殮汝葬汝」,慨嘆之情不言而喻。又例如: 而昔日兄長病重,妹妹「終宵刺探」、「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接著轉筆至未來「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昔日的相依相伴,今後的惆悵、失落,流露字裡行間,不禁使人低迴。

2009-05-06 16:04:42 補充:
修辭手法:
作者在祭妹文的文章的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且文章伴隨深刻的內心體驗與型的細節而出,成為藝術的佳構。表現的真情平淡而不覺貧瘠; 自然而不乏味。本文採用了重複的語句。簡約與繁複,作為文章表現手法,井無劣之分,它們都是行文所必需的。

2009-05-06 16:05:04 補充:
本文的幾處重複正是作者渲染情感,形成高潮的必要手段,堪稱反複修辭法的範例。例如:「嗚呼! 其信然邪? 其夢邪? 」開頭的那一段: 「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 」下文又出現一次。這種重複系作者刻意為之,目的是強化那種「其然邪?其夢邪?」的真幻無定的精神狀態。面臨突如其來的巨大不幸的人們,往往會產生這種信又不信的恍惚心理。語言的重複正是這種恍惚心理現象的映射。在下一段中的結尾也有「嗚呼哀哉!」的重複,這種重複同樣是強化情感的必要手段。

2009-05-06 16:06:20 補充:
作者在祭文中採用了借代手法,而且運用得含蓄委婉,韻味雋永,能引導讀者深入句子裏,揣摩研究句子外的深層意思,體會作者的心靈深處的情感世界,格外耐人尋味。例如:「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這句採用了借代手法,「披宮錦」是唐代舉子考中進士後,要披宮袍以示榮譽,這裡借用了這種慣例和行為來表代指自己中進士。

2009-05-06 16:06:41 補充:
又例如「吾自戊寅年讀汝哭姪詩後,至今無男。」作者的妺妺寫了首「哭侄詩」,是因為她的侄兒不幸夭亡了,作者通過讀妹妹的哭侄詩來指自己愛兒夭亡這事,在這裏通過借代,我們不但了解作者中年喪子的哀痛,更能通過這種含蓄的手法,感受到作者亡子後再沒有子嗣的荒涼心境。另外,「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這句也採用了借代手法,用雕刻印刷的材料「梓」來代指印刷,不但代指了一件事,還讓讀者明白到將作品變成書籍的過程真的不容易。

2009-05-06 16:06:59 補充:
祭妹文中「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又以「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作結,在寫作手法上是屬於借景抒情。通過墓地的環境及祭奠時的景狀的描述,有與三妹的傾吐,有坆場的空曠與陰森,有朔風的吼叫,有漫天飛揚的紙灰,有祭者的抽泣,回首,踉蹌與呼嚎... ...無論在視覺,聽覺和心理覺上都給人心靈以沉重的撞擊,反應作者心中的悲淒,讀之令人痛傷而垂淚。作者有效地通過選段中偶爾穿插寫景,使敘事,抒情和寫景融合。烘托了悲涼氣氛,強化了悲傷情感,有利於淋漓盡致地抒情,增強感染力,令人潸然淚下。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37: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04000051KK000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