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東吳君臣賢如孫權、陸遜亦無法問鼎中原???

2009-05-03 9:24 pm
為何東吳君臣賢如孫權、陸遜亦無法問鼎中原???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9.gif

詳情???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28.gif

回答 (4)

2009-05-08 7:25 am
✔ 最佳答案
原因如下:
1. 軍事方面: 東吳不擅陸戰. 孫權曾多次攻打合肥, 因合淝對孫吳黎講, 係用兵江北既前哨重地, 想有發展, 一定要攻下合淝. 但合淝既抵死之處係位於長江北岸, 要攻打就要打陸戰... 對江東人黎講, 同魏打陸戰等於送死, 原因是東吳軍隊不擅陸戰. 另外, 要攻打中原, 騎兵必不可缺, 但東吳根本沒有這種力量. 後來孫權曾經遠交遼東公孫氏, 目的之一是獲得優良的戰馬, 可惜最後亦失敗.

2. 經濟方面: 其實蜀吳兩國加埋, 都唔係魏國個皮, 只係天下大亂時, 北方亂得最勁, 死得人多, 好多土地荒蕪晒, 恢復需時, 而南方反而得到大量移民, 不少地方得到開發, 所以係三分天下之初, 仲可以維持均勢. 但時間一長, 魏國休養生息之後, 力量既差距就會好明顯... 無論人口定耕地都比南方多. 人口唔夠多, 兵就唔會多, 即使你不停徵兵, 但耕地不足, 亦養唔到咁多人...

p.s. 關於愈到後期力量分野愈大, 其實是諸葛亮最明白亦無奈既地方, 所以雖然好多人反對, 佢心底可能都明白打唔贏魏國, 但都抱萬一既心態北伐, 就是希望人力可以改變到大勢...

3. 內部問題: 吳國被山越拖了後腿, 孫權用了差不多20年時間才完全擺平山越的反抗, 雖然得到山越既人口補充, 但係平山越既過程中亦消耗左好多力量.

另外, 孫吳同大族既關係唔係表面咁好, 上面幾位都有講及... 唔再詳述.

4, 樓主話魏國人才少, 但東吳都唔見多. 而且當時北方仲係文化中心, 南方雖然有進步, 但在文化上亦不及北方, 如果講人才, 北方一定較多. (我講既所謂人才, 唔係史書有記載既少數人, 而係一般性既知識分子)

總括黎講, 當時整個南方加起來, 都不及北方強勁. 這情況直至南宋才開始改變. 所以古代歷史上唯一一次南方戰勝北方, 是明朝. 在這之前, 都是北方征服南方.
2009-05-05 4:24 am
我認為東吳無法問鼎中原有三個原因:
1.魏國數次攻打東吳,均無功而還,東吳卻沒有進行反擊。東吳數次攻打魏國,也是處於被動,而且魏國後期雖然兩面受敵,但還有司馬懿、鍾會、鄧艾等將才,因此皆無功。
2.請看以下文字:

赤烏四年(241年),孫權的長子孫登死亡。次年孫權立孫和為太子,不久又封孫霸為魯王,引發「二宮之爭」,又稱「南魯黨爭」,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最終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名臣陸遜亦在二宮之爭中被逼死,最後幼子孫亮反而被立為太子。吳國經此事件,非但皇室遭刑,而且舉國分歧,埋下內部鬥爭的禍根,逐漸開始衰敗。
252年四月,孫權駕崩,年七十一。孫亮即位,改元建興。由諸葛恪、孫弘、孫峻等輔政。253年春,諸葛恪征淮南,慘敗。諸葛恪被孫峻所殺,大權落入孫峻之手。
256年孫峻病死後,事付從弟偏將軍孫綝。後孫綝廢孫亮為會稽王,改立孫休為帝。不久孫綝又為孫休所殺。
東吳國內形勢不穩,名將陸遜被殺,內部經常鬥爭,逐漸衰敗。
3.請看以下文字:
東吳欲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左典軍萬彧向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推薦孫和的長子孫皓即位。據《三國志》記載,孫皓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又開倉振貧、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餘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令主。但很快他便變得粗暴驕盈、暴虐治國,又好酒色,從而民心喪盡 ,又曾遷都至武昌,大興土木,民怨不絕。幸陸抗、陸凱等人的全力支撐才讓吳國茍延殘喘。
東吳後期,孫皓即位。他粗暴驕盈、暴虐治國,又好酒色,從而民心喪盡 ,大興土木,民怨不絕。試問這種君王怎能問鼎中原?
參考: 維基百科和自己
2009-05-04 8:40 am
曹魏後期已兩面受敵,將才日少?
真的嗎?單是一個司馬懿,便勝過無數將才了?
而且在三國後期,不單是曹魏,東吳的人才都差了很多。
孫權晚年,一改早年溫和作風,不但變得奢侈,而且暴戾。
動不動就殺人,這樣的國君,如何一統中原?不信的話,可以看看維基這段史料:
晚年的孫權「多嫌忌,果於殺戮」,而且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陸遜等國家重臣都受到牽連,使政局更加混亂。其身後的吳國最終淪落為黨爭劇烈、暴政盛行的黑暗王朝。孫權的七個兒子中,除長子次子因病早亡以外,一個被孫權自己賜死,另有三個在孫權死後被孫氏子侄殺死或逼死。
這樣的國君,如何一統中原?
再者,孫權對陸遜,完全不及對周瑜那樣推心置腹。據《三國志》記載,陸遜是被孫權反覆的責備氣死的。
陸遜雖然曾被委任為丞相,但不久在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間的皇儲派系爭奪之中表態支持孫和,遜上疏陳述:『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
這番話不但不被孫權接納,甚至遭孫權多次譴責。就這樣,陸遜於吳赤烏八年(245年)去世,享年62歲。
即使有賢臣又怎樣?!遇上這樣的君主,如何可以消滅強大的魏?
且看蜀的情況,諸葛亮受劉禪百分百信任,多次攻打曹魏,也是無功而回。諸葛亮並非泛泛之輩,他手下猛將如雲,如魏延,又不一樣輸了~可見曹魏的強大,不是蜀,吳可比。如果吳萬眾一心,孫權又願意對陸遜完全信任的話,或者都有機會,不過晚年的孫權,不再是那個曹操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了。自然攻不下曹魏。
其實早在三國早期,魯肅已說過,吳要和劉表(當時劉備仍未崛起)聯合抗曹。即使在三國早年,吳處於興盛,人才輩出,君主英明的時候,吳尚沒有能力對抗曹,更何況是後期?曹魏晚年,雖然論實力不及曹操時期,但因為時間長了,札根在中原日子深了,有一定勢力,不是吳,蜀之輩可以輕易消滅的。
以東吳而論,後期更有二宮之爭」,在這爭鬥中, 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最終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名臣陸遜亦在二宮之爭中被逼死,最後幼子孫亮反而被立為太子。吳國經此事件,非但皇室遭刑,而且舉國分歧,埋下內部鬥爭的禍根,逐漸開始衰敗。
這個的政權,不被曹魏滅掉已是萬幸,如何可以問鼎中原?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B1%E5%90%B3&variant=zh-tw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B8%E9%A6%AC%E6%87%BF&variant=zh-tw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B8%E9%81%9C&variant=zh-tw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AB%E6%AC%8A&variant=zh-tw

2009-05-15 16:28:49 補充:
004 回答見解獨到全面,令人甘拜下風.
2009-05-04 3:51 am
讓我嘗試答一答,

在孫策時期的東吳,曾想過北上攻曹,問鼎中原,可惜不久他就因暗殺而死了.而曹操則因滅了袁紹,而日漸強大,這時的東吳巳經沒有力量擊敗曹操

在赤壁之戰完結後的東吳,本來可以佔領荊州,擴大版圖,成立天下二分之勢,以和曹操抗衡 但卻因為劉備先佔領了荊州,因此東吳沒有了這個抗衡的機會,而赤壁之戰後的曹操則漫漫恢復了元氣

在取得荊州後的東吳,跟本巳不能北上攻撃恢復了元氣的曹魏

而在孫權晚年的東吳,主戰派越來越小,就連孫權自己都變得越來越沒有大志...


我認為東吳無法問鼎中原的原因是地方不足,兵不夠多
而且其餘兩個國家將才都很多,只是沒有士兵,沒有地方,英雄無用武之地


以上只是個人的見解...

2009-05-16 14:50:11 補充:
本來想投自己,但004真係答得太好
參考: 自己的知識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36: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03000051KK008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