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諸葛亮打分

2009-04-29 7:56 am
為諸葛亮品格,功德,道德方面打分(10分滿分)爆!!!!!!!!!!!!!!!!!!!!!!!!!!!!!!!!!!!!!!!!!!!!!!!!!!!!!!!!!!!!!!!!!!!!!!!!!

回答 (4)

2009-04-29 8:46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2.gif
諸葛亮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nick_tse83/4.jpg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氣宇軒昂,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不測之機。三國時蜀漢丞相,封武鄉侯,諡 忠武侯。諸葛亮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有一兄長諸葛謹,兩位姊姊和一個弟弟諸葛均,而他的父親諸葛珪,字子貢,曾任泰山郡丞。諸葛亮小時候,父親就死了,由他的叔叔諸葛玄扶養,諸葛玄與荊州的劉表是朋友,所以將家搬到襄陽去住,在劉景升的管轄下作事。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才搬到南陽臥龍崗去住,而其哥哥諸葛謹到了孫權帳下工作,兩位姊姊又出嫁了。諸葛亮平日耕讀外,彈琴唱歌,頗得其樂,經常與有識之士徐庶、司馬徵、崔州平、黃承彥等共談論天下大事,而且他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又會占卜相命,更精通兵法策略,稱得上是一位絕代奇才。另外更娶了黃承彥的醜女為妻,引起一時奇談。他自稱為臥龍山人,也有人稱他為臥龍先生或伏龍先生。他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不過有些人只覺得他不過是自大狂妄的黃毛小子而已。當然「大鵠之志,黃雀豈知」。他的讀書方法很特別,只是觀其大略,不像徐庶、崔州平等人逐個字去閱讀。因此諸葛亮有日與朋友共談及將來的志向,孔明說他們可以當上刺史或太守,但當朋友問到諸葛亮時,他只笑而不語,其實他的朋友也知道其志向理、想都比任何人遠大得多了。他只是在默默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值得自己為他鞠躬盡瘁的賢主罷了。
沔南名士黃承彥非常敬重諸葛亮的才華。一天,他對諸葛亮說:「聽說你還沒有娶妻,我有一個女兒,相貌雖不太好,但才學可與你相配,不知你是否中意?」諸葛亮早已聽說黃老先生有一才女,自己也有心求慕,如今聽老先生一問,便欣然應允。這位黃夫人後來給了諸葛亮很多助益,據說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就是從夫人那裡受了啟發。

一次,劉備向司馬徽求教。司馬徽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伏龍即臥龍諸葛亮,鳳雛即龐統。」不久,徐庶投靠劉備,又推薦諸葛亮。劉備想讓徐庶把諸葛亮召來。劉備思賢若渴,就帶領關羽、張飛到隆中拜訪,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當時是公元二○七年隆冬,劉備四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劉備虛心向諸葛亮請教,於是引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隆中對策。聽了諸葛亮的分析,劉備茅塞頓開,於是懇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覺得劉備胸懷大志,又三顧茅廬,便慨然應允。從此諸葛亮離開隆中,開始了後半生的戎馬生涯。......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4.gif

諸葛亮品格=5分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2.gif

諸葛亮功積=4分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1.gif

諸葛亮道德=3分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29.gif




2009-05-03 00:17:31 補充:
小弟較欣賞司馬懿啊!^一^

2009-05-03 02:21:34 補充:
諸葛得名聲而司馬得天下......

2009-05-03 02:28:03 補充:
品格=扶助二主!

功積=負隅頑抗!!

道德=失信殺孟獲!!!

2009-05-03 02:31:21 補充:
其實諸葛亮只是中才......

2009-05-04 00:33:58 補充:
馬谡失街亭,其實是孔明用人失策呀......

2009-05-04 04:04:48 補充:
◇ 复弟孚书(晋宣帝司马懿)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_^

2009-05-04 13:43:18 補充:
孟获http://baike.baidu.com/view/25042.htm>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著《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张华烂的观点其实代表了许多学者的观点。那么,到底有无孟获其人? ???......

2009-05-04 13:52:31 補充:
因孟獲是否存在成疑。
修改:諸葛亮道德=6分!因其盡忠職守,雖然出師未捷......!

2009-05-04 14:02:50 補充:
-----說文:孟獲乃南蠻語不知道之義

-----征南秘史:蜀丞相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戰而獲七酋豪,問其名,皆搖頭晃腦曰:孟獲!孟獲!丞相遂以之為名,成都上下爭相傳誦,皆搖頭晃腦曰:孟獲!孟獲!

-----西南帝國興亡史:西南有數十國,大者為夜郎、滇國,小者亦有烏戈、木鹿國,其俗尚擺頭舞軀,曰孟獲!孟獲!以辟邪鎮惡云爾

-----成都賦:………欠錢兮,無可償還,但云孟獲孟獲……國事兮,干卿底事,亦云孟獲孟獲………^_^

2009-05-04 20:00:56 補充:
林肯總統:品格7、道德7 ^_^

2009-05-08 14:00:26 補充: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050800623問三國南蠻王孟獲之死因和陵墓所在地?????
2009-05-04 7:07 am
回001: 孔明殺孟獲? 哪本史書有說?《三國志》中說孔明降服了孟獲。

2009-05-03 23:07:29 補充:
評論之先 , 請問品格和道德之定義是什麼?
個人認為品格和道德是一樣的。
品格 : 高尚 (9分) 原因: 有「窮則獨善己身,達則兼濟天下」之思想 , 出仕前「不求聞達于諸侯」, 一直期待明主出現。出仕後一直忠心仕二主 , 「鞠躬盡瘁 , 死而後已」, 明知實力懸殊 , 仍努力不懈 , 以報知遇之恩。(「運移國祚終難復 , 志決身殲軍務勞」杜甫 詠懷古跡其五)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而且兩袖清風 , 史記曰 : 成都有桑樹八百株 , 薄田十五頃......不使內有餘帛 , 外有贏財」。(欠一分之原因是人無完美)
功德之德與道德之意思大同小異 , 是以只說功積。
功積 : 10分 原因 : 其在生之時無閑暇之日 , 出仕後全心為蜀漢辦事 , 東聯孫吳 , 南撫蠻夷 , 西鎮西羌 , 北抗曹魏 , 內和諸將(關羽、馬超之事) , 以法家之嚴濟劉焉父子之寬 , 「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三國志) , 漢志不遂卻無損其功積 , 終孔明一生曹叡 , 仲達無大意之日 , 未敢輕言入蜀。 又薦董允、費禕、郭攸之等賢臣予後主 , 蜀末之重臣也 , 允在生時閹人黃皓不得亂政 , 使亮殆後蜀政能維持不墮。「伯仲之間見伊呂 , 指揮若定失蕭曹」實非虛言 , 孔明或非一統天下之關鍵 , 卻是蜀漢興盛之支柱。無孔明玄德或能割據一方 , 斷不能與孫曹鼎足而立。
總括而言 , 「宗臣」二字孔明當之無愧。

2009-05-04 11:47:58 補充:
回001
首先仍然是那句 , 請註明史料來源。

其次 , 孟獲死於孔明所派地方官員之手 , 是否出于孔明之意 ? 如是 , 則無異于孔明殺孟獲 , 如否 , 則不能歸咎於孔明之失。

馬謖失街亭無疑是孔明之失。

還有 , 尚有一問題 , 您的回答中在下看不出會導致孔明品格、道德低賤之端倪 , 請詳述之。

2009-05-04 12:12:53 補充:
《漢書春秋》: 「帝(司馬炎)曰 : 使我得此人(孔明)以自輔 , 豈有今日之勞乎!」
《漢書春秋》: 「宣王曰 : 吾能料生 , 不便料死也。」
以上二者皆顯示出孔明個人之才華、對國家盡心盡力之心及孔明對國家之貢獻。
蜀亡時 , 鍾會軍途經武侯祠 , 會令軍不得騷擾武侯祠 , 包括于祠附近伐木 , 以表示尊敬。由此可見 , 孔明除有功于國家外 , 其品格、道德皆十分高尚 , 是以得敵軍尊重。
回001《复弟孚書》或許能指出孔明之不足 , 然對其品格、對蜀之功積無礙。

2009-05-04 19:57:06 補充:
品格5、道德3已算高分 , 那有哪人可以拿更高的分 , 難道你的眼中無品格道德高尚之人?

「孟獲之死孔明肯定有責任」究竟從哪得知?

你這種說法未免過于缺乏科學求證精神 , 亦流于主觀 , 而且更與插贓嫁禍無異。

2009-05-04 22:03:23 補充:
有人謂孟獲之死乃孔明之責 , 此實無理之論 , 蓋言者無可支持之證據 , 便妄下斷論 , 故此為揣測 , 無真憑實據可言 , 不應因此而影響孔明之品格、功積。
參考: 純是一己之見 , 以上多從儒家角度論之。, 《漢書春秋》、《三國志》, me
2009-05-04 4:19 am
諸葛亮遂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二十七歲時提出的《隆中對》,成為之後數十年間劉備和蜀漢勢力的基本國策。
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
赤壁之戰後,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先生可以自行其事。)」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只是與諸葛亮共仕而已。
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 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接。八月逝世,享年五十四歲,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
品格:9分
功德:9分
道德:8分
2009-04-30 2:11 am
沔南名士黃承彥非常敬重諸葛亮的才華。一天,他對諸葛亮說:「聽說你還沒有娶妻,我有一個女兒,相貌雖不太好,但才學可與你相配,不知你是否中意?」諸葛亮早已聽說黃老先生有一才女,自己也有心求慕,如今聽老先生一問,便欣然應允。這位黃夫人後來給了諸葛亮很多助益,據說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就是從夫人那裡受了啟發。

一次,劉備向司馬徽求教。司馬徽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伏龍即臥龍諸葛亮,鳳雛即龐統。」不久,徐庶投靠劉備,又推薦諸葛亮。劉備想讓徐庶把諸葛亮召來。劉備思賢若渴,就帶領關羽、張飛到隆中拜訪,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當時是公元二○七年隆冬,劉備四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劉備虛心向諸葛亮請教,於是引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隆中對策。聽了諸葛亮的分析,劉備茅塞頓開,於是懇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覺得劉備胸懷大志,又三顧茅廬,便慨然應允。從此諸葛亮離開隆中,開始了後半生的戎馬生涯。......

諸葛亮品格=4分

諸葛亮功積=6分

諸葛亮道德=5分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9 14:12: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28000051KK020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