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001: 孔明殺孟獲? 哪本史書有說?《三國志》中說孔明降服了孟獲。
2009-05-03 23:07:29 補充:
評論之先 , 請問品格和道德之定義是什麼?
個人認為品格和道德是一樣的。
品格 : 高尚 (9分) 原因: 有「窮則獨善己身,達則兼濟天下」之思想 , 出仕前「不求聞達于諸侯」, 一直期待明主出現。出仕後一直忠心仕二主 , 「鞠躬盡瘁 , 死而後已」, 明知實力懸殊 , 仍努力不懈 , 以報知遇之恩。(「運移國祚終難復 , 志決身殲軍務勞」杜甫 詠懷古跡其五)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而且兩袖清風 , 史記曰 : 成都有桑樹八百株 , 薄田十五頃......不使內有餘帛 , 外有贏財」。(欠一分之原因是人無完美)
功德之德與道德之意思大同小異 , 是以只說功積。
功積 : 10分 原因 : 其在生之時無閑暇之日 , 出仕後全心為蜀漢辦事 , 東聯孫吳 , 南撫蠻夷 , 西鎮西羌 , 北抗曹魏 , 內和諸將(關羽、馬超之事) , 以法家之嚴濟劉焉父子之寬 , 「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三國志) , 漢志不遂卻無損其功積 , 終孔明一生曹叡 , 仲達無大意之日 , 未敢輕言入蜀。 又薦董允、費禕、郭攸之等賢臣予後主 , 蜀末之重臣也 , 允在生時閹人黃皓不得亂政 , 使亮殆後蜀政能維持不墮。「伯仲之間見伊呂 , 指揮若定失蕭曹」實非虛言 , 孔明或非一統天下之關鍵 , 卻是蜀漢興盛之支柱。無孔明玄德或能割據一方 , 斷不能與孫曹鼎足而立。
總括而言 , 「宗臣」二字孔明當之無愧。
2009-05-04 11:47:58 補充:
回001
首先仍然是那句 , 請註明史料來源。
其次 , 孟獲死於孔明所派地方官員之手 , 是否出于孔明之意 ? 如是 , 則無異于孔明殺孟獲 , 如否 , 則不能歸咎於孔明之失。
馬謖失街亭無疑是孔明之失。
還有 , 尚有一問題 , 您的回答中在下看不出會導致孔明品格、道德低賤之端倪 , 請詳述之。
2009-05-04 12:12:53 補充:
《漢書春秋》: 「帝(司馬炎)曰 : 使我得此人(孔明)以自輔 , 豈有今日之勞乎!」
《漢書春秋》: 「宣王曰 : 吾能料生 , 不便料死也。」
以上二者皆顯示出孔明個人之才華、對國家盡心盡力之心及孔明對國家之貢獻。
蜀亡時 , 鍾會軍途經武侯祠 , 會令軍不得騷擾武侯祠 , 包括于祠附近伐木 , 以表示尊敬。由此可見 , 孔明除有功于國家外 , 其品格、道德皆十分高尚 , 是以得敵軍尊重。
回001《复弟孚書》或許能指出孔明之不足 , 然對其品格、對蜀之功積無礙。
2009-05-04 19:57:06 補充:
品格5、道德3已算高分 , 那有哪人可以拿更高的分 , 難道你的眼中無品格道德高尚之人?
「孟獲之死孔明肯定有責任」究竟從哪得知?
你這種說法未免過于缺乏科學求證精神 , 亦流于主觀 , 而且更與插贓嫁禍無異。
2009-05-04 22:03:23 補充:
有人謂孟獲之死乃孔明之責 , 此實無理之論 , 蓋言者無可支持之證據 , 便妄下斷論 , 故此為揣測 , 無真憑實據可言 , 不應因此而影響孔明之品格、功積。
參考: 純是一己之見 , 以上多從儒家角度論之。, 《漢書春秋》、《三國志》,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