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起源的簡介

2009-04-28 2:37 am
中國文字起源的簡介、中國文字的特色、中國文字的成就、中國文字的貢獻(有關中史)
plz help me...

回答 (3)

2009-04-28 4:41 am
✔ 最佳答案
中國文字起源的簡介
給你這網址慢慢參考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601/html/b01/images/mid02.jpg

http://www.chiculture.net/0601/html/index.html

圖片參考:http://polyart.com.hk/nop/n30.gif
2009-05-04 2:32 am
睇怕這條都入投票區。
投票區我不會投票。
2009-05-01 9:46 am
第五講 中國文字的起源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4.gif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當今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文字,也是當今世界上應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中國文字在當今世界上的各種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的文字,按年齡計算,恐怕有四、五千歲了,因為遠在公元前十四世紀,它已經是相當發達的文字體系了。在地球上,只有幾種文字比中國文字早,最出名的是在另外兩個古老的文化策源地上出生的古埃及的聖書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經很發達了,它們記錄了古埃及帝國、古代蘇末王朝、巴比倫王朝、古波斯王朝……的有聲有色的歷史故事。不過這兩種古老的文字,早在公元前後已經被埋在滾滾黃沙和斷垣殘壁之下了,是近代的考古學家的考古發掘才使它們重見天日的。它們都是歷史博物館裡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了。中國文字是流傳到現代的唯一的歷史碩果,是文字中的最老的壽星。將四、五千年不曾間斷的中國文字的加以研究,對揭示文字的歷史及其發展規律有著特殊的意義。
中國文字的誕生,標誌著中國歷史由傳說時代進入信史時代。有文字即有文獻,有文獻則前人記錄和總結的歷史經驗,包括政冶經濟、生產技術、天文曆法、思想信仰、文化藝術等等,才得以直接傳給後人,並且一代代地積累和發展,大大地縮減了後人摸索經驗的過程。從此,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再以萬年千年作為計程單位,而縮短為以百年十年作為計程單位,人類文明出現飛速發展的局面。可見,文字和文獻的出現,是人類社會步入文明的里程碑和新紀元。正如李學勤先生所指出的,「對中國文字起源的探討直接關係到找國古代文明何時開端這樣的重大課題」。(李學勸《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1985年,第15頁。)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一般認為包括兩個問題,一是中國文字如何產生?二是什麼時候產生?不過裘先生認為這的提問,嚴格說起來,不很恰當。基本上,中國文字這類完全或基本上獨立創造的文字體系,它們的形成都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程。因此,關於漢字的起源,應該這樣提出問題:
? 漢字這一文字體系的形成過程開始於何時,結束於何時?
? 漢字是怎樣從最原始的文字逐步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地記錄語言的文字體系的?
裘先生認為第一個問題,即漢字形成過程的起訖時間問題,目前還沒有徹底解決的可能。而第二個問題,由於缺乏原始漢字的資料,目前還沒有可能復原漢字形成的具體過程,目前還無法討論。因此只能就第一個問題作一些很初步的討論。(參見《文字學概說》頁22)
不過在本講次中,我們仍然針對這個問題,把過去許多摸索和推測提出來給同學參考。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取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儀),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許慎認為,在中國文字產生之前,曾有過一些過渡階段。起初是庖犧(伏羲)氏創作八卦符號用來表示「憲象」即反映客觀世界。其後有神農氏結繩記事,由於不能適應日益繁多的事物,巧飾作偽的事也逐漸萌生了。至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了書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萬民由此得到督察,這大約是由易卦中的夬卦得到的啟示。從八卦到結繩到書契,這種文字起源的模式雖不見得符合文字起源的客觀實際,但也並非毫不相關。下面分別加以討論。
5‧1 中國文字來源的各種說法
說中國文字是怎樣來的,其說種種不一。關於神賜說、聖人造字說、源於結繩、刻契說,在上一講中都介紹過了。這裡再要補充一下的。
5‧1‧1 畫卦說
課堂說明
5‧1‧2 結繩說
課堂說明
5‧1‧3 契刻說
5‧1‧4 倉頡造字說
課堂補充說明→中國文字是自源文字還是它源文字呢?
5‧2 中國文字起源的新探討
隨著文字學的深入研究和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的新發展,對中國文字的起源又有了一些新的研究和新的探討。
5‧2‧1 資料的新發現(原始陶符)
自本世紀3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發現了我國原始社會時期遺留下的一些幾何形刻繪和一些象具體事物的圖形。如:
1954年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上,刻有幾何形符號計27種:
(見《西安半坡》第197頁,圖141,又圖版167一171,文物出版社,1963年。)

圖片參考: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Character-Lecture/wwwboard/board/e5-02.GIF

圖一
半坡類型的這種陶符,還在陝西寶雞北首嶺、長安五樓、郃陽莘野、銅川李家溝和臨潼姜寨、零口、垣頭等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其中以姜寨遺址發現最多,計有38種:
(參見王志俊《關中地區仰韶文化刻劃符號綜述》,載《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3期。)

圖片參考: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Character-Lecture/wwwboard/board/e5-2.GIF

圖二
略晚於仰韶文化的馬家窯文化,早在30年代就在甘肅的和政半山和青海的民和馬廠沿兩地出土的陶壺和陶罐上,發現有用顏料描繪的符號,曾收集有10種:
(見巴爾姆格倫《半山及馬廠隨葬陶器》,載《中國古生物志》丁種第3號第1冊,1934年。)

圖片參考: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Character-Lecture/wwwboard/board/e5-3.GIF








收錄日期: 2021-04-24 22:37: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27000051KK012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