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的點心歷史悠久,不同地域便有不同風味點心。一提起中國的飲食文化,飲茶必然是首選。傳統以來,香港人就喜歡上茶樓品茗,一盅兩件,這都是大多數港人於晨曦後必到茶樓的例行事務。在香港飲茶的文化根深蒂固下,不論是中國茶道、港式飲茶,都有著獨特的品味與文化。
香港開埠以來就有茶樓,早期的茶樓分有樓上雅座及樓下地廳,雅座地方寬敝,價錢當然較貴;地廳大眾化,價錢則較便宜。侍應方面早期就以全男班為主,不像現今以女侍應居多。而飲茶,就不可不提及點心,點心初時只是配角形式出現,因人們到茶樓品茗時主要享受喝茶,使點心已演變成為茗茶中的主角。
點心推出初期款式並不多,有大包、叉燒包、燒賣、蝦餃、蒸腸粉、盅頭飯等廿多款點心。其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競爭,今時今日的點心烹調法已多樣化,蒸、炒、煮、炸,樣樣俱全,色香味更為注重,如炸雲吞、豉汁鳳爪排骨、白菜鮮蝦餃、灌湯魚翅餃、煎釀三寶、碗仔翅...還有很多極富創意美食,一般酒樓現有的點心已逾四十多款,吸引遊客到港也一定要品嚐馳名中外的港式飲茶,感受一下廣東點心的滋味。
論品類繁多,用料精廣而多變,首推是廣州和香港的點心。香港與廣州的點心乃一脈相承,上茶樓吃點心、「飲茶」對老、中、青任何一輩來說,都有份莫名的親切感。即使隨口說出各樣點心的名稱、味道,每樣點心背後都有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例如雲吞早於公元五世紀前已是極流行的食品、燒賣最初是與湯同吃、春卷於宋朝時代有祈福蠶業豐收之意,還有很多有趣典故,使人對 "千年美食" 有另一番體會。
早年的茶樓,設備簡陋,賣的點心是一般大眾化小食,用大竹籠盛載,由企堂捧著向客人叫賣。
直至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飲食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競爭逐漸激烈,點心便改放在內置火爐的點心車上,熱烘烘的向客人推介。喜歡吃煎製點心,也可到即叫即煎點心大排檔自行點選,點心員會即時煎製。而製造點心的師傳更費盡心思,除傳統的製作技巧外,更揉合中西飲食文化,創製出質素精美,格調高雅的港式「飲茶」文化,並將之推廣至世界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