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台、日青年自殺率

2009-04-25 10:02 pm
求台、日青年自殺率,數據包括來源。最好新d,th'x....

回答 (1)

2009-04-30 12:05 am
✔ 最佳答案
台灣的自殺率的確在逐年上升中。近十多來,台灣的自殺死亡人數一直增加,民國80年自殺死亡人數為1465人,民國86年為2172人,且自殺成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名列第十。民國88年,人數上升為2281人。到了民國90年,自殺死亡人數增加為2781人,民國91年是3053人,民國92年是3195人,民國93年為3468人,為十大死因的第九位。從以上的數字可以發現,這10多年來,台灣死於自殺的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還在逐年增加當中。可見自殺的確成為台灣的社會問題,值得大家多加以關注。
在自殺問題中,最讓學校教師與輔導人員擔心的是青年的自殺。根據民國93年的生命統計,15-24歲的青年,自殺是第二大死因,僅次於意外死亡,佔青年死亡人數的10.52%,也就是每十位死亡的青年中,就有一位自己選擇結束生命。這個數據已經足以讓人憂心,然而,真正的死於自殺的人數可能遠高於這個數據。因為自殺與意外死亡原本不易區分,若沒有確實的證據(如:留有遺書)顯示為自殺,為了顧慮家屬的感受或是基於保險理賠的緣故,死亡原因多半會歸為意外死亡。基於以上的原因,許多研究自殺的學者認為,真正死於自殺的人數可能遠高於官方的統計數字,有人保守估計至少為2倍,甚至可能是3-4倍。無論真實數據為何,都顯示出自殺問題可能比我們所想像的要嚴重的多,值得教育人員多付出時間與心力來關注。而且,自殺不僅一個生命的消逝,它對周遭識與不識者都會造成相當的衝擊,其後續的影響既大且遠。因為自殺對周遭親友而言,是非常重大的打擊,甚至可能造成終身的遺憾。連不認識自殺者的人,僅僅是知悉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人自殺,都是不愉快的經驗。因為自殺者藉此行動,透露了「生命沒有意義」「生命是痛苦的」的訊息,這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種令人難過的心理衝擊,特別是當時心理較為脆弱的人,或是正處於自我懷疑或對生命感到疑惑的青少年。正因為自殺行為對社會有非常大的衝擊,因此,面對日漸升高的自殺率,整個國家與社會必須研擬對策,以降低自殺率。許多自殺防治的學者認為,學校應該要在整個自殺防治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面對台灣的自殺問題,學校應投入更多的心力於自殺防治的工作上。
在學校推動自殺防治的工作,首重預防重於治療,因此,自殺意念與自殺企圖的現象更值得我們重視。如果能夠妥善輔導自殺意念者與自殺企圖者,就可以預防自殺死亡事件的發生。自殺意念在學生族群中是蠻普遍的,根據過去一些學者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發現,約有20-43%的大學生過去一年曾經想過要自殺,約有5-10%的大學生最近六個月有嚴重的自殺傾向,還有4-5%曾採取自殺企圖的行動。雖然這些研究多半是以美國大學生為對象,但是台灣的數據可能相去不遠,甚至更高(因為台灣的自殺率高於美國)。根據一份2002年以台灣北區某科技大學學生為對象的研究發現,過去一星期中曾有自殺念頭的比例竟然高達83.5%,還好這些學生的自殺念頭絕大多數都是一閃即逝,僅有0.5%的人會持續地想自殺。另外,還有6.3%的學生過去曾有過自殺企圖 http://www.hk.edu.tw/~sfch/e_book/pbt13/pbt13-002.htm
從1999年開始,日本每年因自殺身亡的人數超過3萬人,2003年更是達到歷史的最高峰:34427人。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日本青少年的自殺率呈大幅上升趨勢,19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長。

也就是說,日本每天有近100人自殺身亡,該人數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倍。 在所有的發達工業國中,日本的自殺率是最高的,美國的自殺率只是日本的一半。 據專家調查,除了疾病以外,日本最主要的自殺誘因是失業、破產、債務等與財政有關的因素。 專家將自殺的主要原因歸咎於日本十多年的經濟衰退。一位日本青年對本刊記者說,在日本,如果35歲以後失業,意味著一生事業的毀滅,因為很少有雇主願意僱35歲以上的新人。 所以,如果你年屆35被炒魷魚,只有三個選擇:自己做生意,當一輩子臨時工,或自殺。

專家還指出,日本人內向拘謹的性格,也是導致高自殺率的原因之一。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多數日本人選擇沉默。 內心的鬱結長期得不到疏理和排解,便可能最終引致輕生的念頭。 在基督教文化里,自殺是一種罪孽、一種懦弱和不負責任的表現。 而在日本傳統文化中,自殺是一種對失敗負責的行為、一種謝罪的形式。 www.ei-training.com/sqwz/rb.html




2009-04-29 16:06:27 補充:
珍惜生命!!!
參考: various

收錄日期: 2021-04-11 17:03: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25000051KK009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