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諸葛亮 (181年-234年)
字: 孔明
籍貫: 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諡為忠武侯,所以常被稱為武侯、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號,也稱「臥龍」或「伏龍」。
效力國家: 蜀漢
效力君主: 劉備、劉禪
周瑜(175年-210年)
字: 公瑾
籍貫: 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東南)人
人稱「美周郎」
效力國家: 東吳
效力君主: 孫策、孫權
1D, 2B, 3A, 4C, 5E
這個故事也可參考了「三國誌演義」中的第四十三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周瑜是江東主戰派的核心,但是他在與諸葛亮相見時,卻故意賣關子,不肯說出自已的真實意圖,反說宜降不宜戰,魯肅不知是詐,與周瑜當面爭辯起來。
孔明先是對周瑜隨聲附合,裝作主張投降的樣子,然後說:我有一計,既不用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也不用親自渡江;只要派一名使者,送兩個人到江北給曹操,百萬大軍就會捲旗卸甲而退。」
周瑜問:「用哪兩個人?」
孔明說:我在隆中時,就聽說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壯麗的樓台,稱之為「銅雀樓」並且廣選天下美女置於其中。曹操原本就是個好色之徒,他很早就聽說江東喬公有兩個女兒,長日大喬,次日小喬,都有沈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經發誓說:「我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於銅雀台,以樂晚年。如此雖死也沒有什麼可恨的了」可見他率百萬雄兵,虎視江南,其實不過是為得到這兩個女子,將軍何不去找那喬公,用千金買下這二個女子,派人送給曹操。曹操得到她們之後,心滿意足,必然班師回朝。
周瑜:曹操想得到二喬,有什麼根據沒有?
孔明:曹操的小兒子曹植,下筆成文。曹操曾經命他寫了一篇「銅雀樓賦」。賦中的意思,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
周瑜:先生還能記得這篇賦嗎?
孔明:我愛其文采曾經把他背了下來。
說完即將「銅雀台賦」背誦了一遍。其中「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一語,果然是想要得到江東二喬的意思。
周瑜聽了後大怒,站起來指著北方大罵:老賊欺人太甚!
諸葛亮連忙勸阻說:當年漢朝皇朝曾以公主和親,今天為了退敵,這民間的兩民女子又有什麼可惜的呢?
周瑜:先生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特之婦(即孫策,孫權之兄,其時已死),而小喬乃周瑜之妻。
孔明併裝惶恐並說:我確實不知此事,失口亂說,死罪死罪!
周瑜:我與老賊誓不兩立,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於是二人逐訂下聯合抗擊曹軍之大計。
評析:
在談判過程中,雙方在相互試探中相互調整,為了作為策略、作為對虛理的攻擊,運用一些真真假假的話語,而將其控制在「非本質問題」的論述上,而這些「謊言」只是在雙方爭奪利益發中發揮作用,對結果的本質不產生負作用。也可作為一種反擊手段,為了「去偽存真」,採取以牙還牙的「謊言」評判對手也不過份。倘若不會運用「合理的虛語或編織的故事」針對對手的些虛語,反而會讓自己處於進退維谷的窘境。所以虛語也是一種手段。
同時在這個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孔明用激將法求勝的另一個用意是增加自己的價值,本來是孔明要依賴東吳的合作才能生存的,但是卻變成了周瑜要依賴明孔的智謀向曹操報復,如此一來才能顯示出明孔在這場談判中的價值與地位。
2009-04-19 14:59:22 補充:
才高八斗
原是對曹植的讚譽,後用來稱譽人的才學很高。
宋˙無名氏˙釋常談˙卷中˙八斗之才:文章多,謂之八斗之才。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次,才得見。
見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後用以比喻敬賢之禮或誠心邀請。南朝梁˙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黃石兵法,寧可再逢,三顧茅廬,無由兩遇。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2009-04-19 14:59:29 補充:
七步成詩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用以形容運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
周郎顧曲
周瑜精通音樂,雖酒過三巡,聽到別人奏曲有誤,必能辨知,知之必顧看,時人為之語曰:曲有誤,周郎顧。典出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
後比喻聆賞音樂。清˙俞樾˙余蓮村勸善雜劇序:誰謂周郎顧曲之場,非即生公說法之地乎!
2009-04-19 14:59:41 補充:
探囊取物
伸手到袋子裡取東西,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
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危在旦夕
比喻危險在短時間內即將來臨。
三國志˙卷四十九˙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官共飲耶!
鞠躬盡瘁
語本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意謂不辭辛苦的竭盡心力,一直到死為止。清史稿˙卷二七七˙陳鵬年傳:上聞,諭曰:鵬年積勞成疾,沒於公所,聞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懸罄。此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臣。
2009-04-19 14:59:56 補充:
羽扇綸巾
手持鳥羽做成的扇子,頭戴青絲便巾。形容態度從容不迫、瀟灑閑適。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七擒七縱
諸葛亮征南夷,七次生擒酋長孟獲,七次釋放,使之心悅誠服,不復背叛。見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後比喻善用策略,使對方誠服。元˙季子安˙粉蝶兒˙這些時套˙剔銀燈曲:俏冤家風流萬種,他也待學七擒七縱,把我似勤兒般推磨相調弄。
桃園結義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義為兄弟的故事。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亦作桃園盟、桃園三結義。
2009-04-19 15:00:32 補充:
吳下阿蒙
阿蒙,指三國名將呂蒙。原習武略,後聽從孫權勸說,篤學不倦,幾年之後,學識英博。見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後以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淺陋。晉書˙卷一二七˙慕容德載記:垂謂之曰:汝器識長進,非復吳下阿蒙也。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部˙賓白:常有當儉不儉,因留餘幅以俟剪裁,遂不覺流為散漫者,自今觀之,皆吳下阿蒙手筆也。
望梅止渴
2009-04-19 15:00:44 補充:
樂不思蜀
蜀漢亡後,後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設宴待禪,作蜀漢故技於前,禪樂在其中,司馬昭因而問禪:是否思蜀?禪答:此間樂,不思蜀。典出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後主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後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