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文物制度對後世@ 當代的影響

2009-04-18 2:41 am
中史報告:
秦始皇統一文物制度對後世@ 當代的影響!!
急!!!
(約300字)

回答 (2)

2009-04-22 2:54 am
✔ 最佳答案
  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注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爲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從各方面都表現出新興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統治後期,秦國併吞六國的條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執政以後,儘管在如何統治中國的方法上與呂不韋有分歧,並從而引起一場屠殺,但在向東發展消滅各割據的諸侯國的基本方針上,他始終堅持秦的既定國策,沒有絲毫動搖、猶豫,他認請了有利形勢,當機立斷,一鼓作氣的完成了統一事業。只要看看秦始皇執政以後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國進軍的步伐幾乎是馬不停蹄:

   從西元前二三○年開始,幾乎是一年一國地消滅它們:
  前二三○年滅韓
  前二二九年攻趙
  前二二八年滅趙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滅燕
  前二二五年滅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滅楚
  前二二二年滅代
  前二二一年滅齊

 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了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爲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爲此而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其主要統治地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統治時期,其國土竟達空前廣大的程度,面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爲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于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爲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爲後來的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局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但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殘暴不能僅僅用“地主階級本性”這種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釋。唐甄曾說過:“自秦以來,凡爲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這種看法是對的,但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於統一的措施,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發展,而在當時則成了一場浩劫,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徵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爲沈重的勞動。這種徭役負擔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從下述記載就可看出達到多可怕的程度。清人楊廷烈著《房縣誌》記載:有人發現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據說他們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的民夫,由於躲入深山老林,年長日久,全身長出毛,傳說當碰到毛人時,他先問你:“長城築完乎?秦皇還在?”只要回答:“長城未築完,秦始皇還在”“毛人”就會嚇跑。這個記載當然只能視爲人民群的一種傳說,然而如果歷史上根本沒有那樣殘酷的現實,絕不會出現這種可怕的傳說。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爲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致使社會簡單的再生産都難以維持下去,所以就連對歷史發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給當時的人民造成災難。

  秦始皇統治的殘酷,與秦國歷史傳統有密切關係。秦是以一遊牧民族立國。從立國之日起,秦就處於同敵人戰鬥的環境中。“秦人耐苦戰”是歷史造成的,統治者的“酷烈”也是同這種戰爭的殘酷現實相一致的。從秦襄公到商鞅、至秦始皇,其統治手段始終是極爲殘酷的:“夷三族”、“夷九族”,這在其他諸侯國是極爲罕見的,殉人多至上百也僅見于對秦的記載。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國君統一中國的計劃,同時也把秦國殘酷統治的手段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強調秦國的傳統,決不意味著開脫秦始皇個人的罪責,他個人性格殘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統一以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以及恣意享樂,乃是加重人民災難的重要原因。正因爲如此,也是由於他把當時的社會經濟推到崩潰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爲歷史上一個極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

  他有以下政積:
-創立中央集權
-統一六國(土地、政府)
-統一文字
-統一度量行
-修建長城
-修建運河
-修建直道以及馳道
-北打匈奴、南打百越
因此我認為秦始皇雖暴虐無道,但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君王,對日後中國的統一及政制發展確立了雛形。
2009-04-19 9:51 pm
秦始皇在滅六國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對當代跟後世的影響是有其關鍵的.當時天下各國有各自的文字以及一些物品的
製作規格..這對文化以及經濟的交流是很大的阻礙..試想當時
能學習文字的人已經不多.而讓文人成為少數的精英分子.能學會多國文字更是少之又少.長期以來知識變成文人的專利..在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要讓國家變得更強盛.就必須讓知識不再是文人的專利.要大幅提升人民的知識水平.要先讓知識容易學習跟了解...書同文..書寫用同一種文字..在學習跟知識的傳遞上
將門檻降低..讓更多人能學習.進而產生更多的知識讓人學習
造成一種循環..在當時文人一直以能識字掌握知識而自傲..一切優勢在一瞬間瓦解..在當時定會有為了各自利益以及堅持理想
的文人反對.書同文.群起抗爭..才會演變成焚書坑儒..或許殘忍激進.但如果以歷史的眼光來看..這對中華民族後代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雖然有助於知識發展..卻也因為焚書...讓一些典籍
從此消失..有功也有過..
參考: 我的大腦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17: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17000051KK016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