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製衣業的演變
1949年 上海製衣業人才及資金大量南來香港定居及發展
1980年 製衣業黃金時期,港廠承接大量歐美廠商外判工序
1990年 香港廠商逐漸北移到內地華南地區,於珠江三角洲投資設廠
2000年 全港成衣及紡織業空缺僅有1,687個,但失業人數卻達180,000人
2005年 紡織及成衣業配額制度正式撤銷,本地僅餘的製衣廠亦相繼結業
以下資料只供參考, 下次要自己做!!!
從經濟角度看,香港過往給世界的第一個印象是他擁有質優高效的製造業。紡織製衣業是香港製造業的一個主流,而其中的表表者有由陳瑞球博士創辦的長江製衣有限公司。
提到陳瑞球的名字,自然教人聯想起香港的紡織製衣業,而陳博士的傳奇成就,正正是香港光榮的舊經濟及香港現代創業精神的寫照。
以面積計算,香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百萬富翁。他們大多數在房地產或股票市場致富;陳瑞球則屬於少數的例外。他致富之道是傳統的:就是先製造,後銷售。
古語有云:「萬丈高樓由地起」。陳瑞球的王國起初也不過是家庭式店子;但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一萬五千名員工的多元化集團,業務遍及香港、澳門、台灣、中國內地及歐美等國家。雖然如此,他仍經常自嘲為「小池塘中的一條較大的魚」。如果這小池塘代表製衣業,陳瑞球的地位可算是顯赫非凡了!
紡織製衣業是由紡紗、織布、針織、漂染和成衣這幾個主要生產環節所組成。每個生產環節都有自己的商會。為了將各個不同的紡織漂染製衣業商會凝聚起來,希望在眾多代表中取得一把共同的聲音,陳瑞球和業界翹楚組成了一個「星期三例會」,經過多年無間斷的聚會和聯繫,最終於1988年成立香港紡織業聯會,陳博士亦在眾望所歸下成為該會首屆主席。在涉及紡織及製衣整體業務利益上,該會曾多次向政府剖析實況,提供意見,經多番努力,香港紡織業聯會更為紡織製衣業在立法會功能團體組別爭取到一席位!
多年來,陳瑞球一直無私地盡力捍衛業界的整體利益。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次勝仗是在60年代初期出口配額制成立時。當時,殖民地政府傾向於將所有配額都分給英資和印資的出口商,陳瑞球見事態嚴重,立刻與已故林根成先生聯同各大商會代表向政府力爭公平分配配額方法,最終獲政府同意出口商和廠商各分一半配額。此舉不單為香港製衣業奠下基石,亦為香港成衣出口帶來30多年的平穩增長,使製衣業成為本港的一個主要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