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跟水牛那裡不一樣?

2009-04-15 10:20 pm
水牛跟黃牛哪裡不一樣,

我不要牠們的來歷,

除了品種不一樣,

還有什麼呢?

回答 (9)

2009-04-15 10:49 pm
✔ 最佳答案
你好
不要牠們的來歷.除了品種不一樣以外....
還有就是↓
水牛比黃牛力氣大.以前農夫喜愛養水牛
另外水牛個性比較溫馴.黃牛脾氣比較暴躁喔
水牛我小時候騎過.也看過其他人騎過.黃牛則沒有看到人騎乘
以上是我小時候親身的經歷
我老家在嘉義縣朴子市的農村!

2009-04-15 15:01:54 補充:
哈哈!...你們有騎過嗎?

2009-04-15 17:07:01 補充:
黃牛身體很黃.水牛長相沒有很...水

2009-04-15 17:09:52 補充:
三峽金牛角是仿造水牛不是黃牛

水牛角..月兒彎彎

黃牛腳..兩支尖尖

2009-04-15 17:10:40 補充:
訂正:是黃牛【角】

2009-04-19 22:32:50 補充:
艾莉姐..我是窮農夫的小孩啦!
參考: 農家子弟
2015-04-18 4:36 p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3-11-08 2:25 pm
全台唯一合法博弈網站隆重登場

中獎彩金領取僅需5分鐘立刻到手

快來免費試試手氣吧!

官方網站 aa777.net
2011-04-12 5:28 am
我剛剛要用
非常的感謝:目
謝謝謝謝:目
2009-04-21 2:51 am
我是發問者。非常謝謝回答者,讓我補充知識^ ^
2009-04-20 6:07 am
阿亞你是...朱元璋ㄇ?

2009-04-16 12:57 am
台行政院歡送游揆 台灣水牛變黃牛



--------------------------------------------------------------------------------



【大紀元1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嘉慧台北三十一日電)游內閣明天卸任,行政院今天為院長游錫(方方土)舉行歡送茶會,同仁們特別送了一只木雕「台灣牛」給游揆留念,在牛背上長大的游揆馬上就看出這隻牛不是「水牛」,而是「黃牛」,忙說「難道我的施政有甚麼地方黃牛嗎」?引起全場爆笑。

今天是游內閣三年任期的最後一天,游揆下午頒發一等功績獎章,給即將卸任的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政務委員林義夫、法務部長陳定南、衛生署長陳建仁、行政院秘書長葉國興。隨後行政院同仁為游揆、葉菊蘭、葉國興、林義夫舉行歡送茶會,場面溫馨感性。



行政院同仁為了表達對「台灣水牛」游揆的敬意,特別挑了一只木雕大師康木祥的作品「牛」送給游揆做紀念。大家原以為這禮物很有意義,不料立即被游揆識破,「一看就知道根本不是水牛,是黃牛」。



游揆說,他從小務農出身,一直騎在牛背上,騎到十八歲。黃牛、水牛一看就知道。「所以我剛才一面端詳這隻牛,一面自我檢討,施政上是不是有甚麼地方黃牛」?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不過游揆從這隻黃牛身上也悟出三個啟示。他說,第一,這是同仁對他的「勉勵」,不能黃牛。第二,這隻牛沒有鼻環,顯示牠沒有被人牽著鼻子走,所以是自由自在。第三,這隻牛很「肥」,可見未來他的工作很輕鬆。



游揆接著說,行政院對他來說,已經是「二進二出」:第一次到三樓的副院長辦公室,第二次到二樓的院長辦公室,下次再來,就是到一樓的會客室了。游揆臨別時的幽默,逗得大家笑聲不斷,也沖淡了不少離情。



茶會結束後,行政院同仁以人牆從大禮堂一直到排到二樓院長辦公室門口,歡送游揆離開,也獻上祝福。
2009-04-15 10:58 pm
約書亞 ( 專家 4 級 ) 的回答很罕見!
2009-04-15 10:31 pm

圖片參考:http://www.angrin.tlri.gov.tw/cow/genomic-library/39-5b.jpg

水牛在台灣的開拓史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台灣本來只有野生的黃牛一種,漢人來台後除了將之馴化外,也從華南一帶引進水牛。最早在荷據時期已開始,傳教士達尼威爾向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借了四千魯幣,買了一百多隻水牛,贈給台南地區平埔族的蕭壟社,教導他們進步的農耕方式。鄭成功時代,為了鼓勵漢人到台灣開墾,引進更多的水牛幫助農人耕田,自此一直到六、七○年代的台灣農村,水牛是最普遍的風景。水牛更是台灣文化中常常被感念的象徵。





歷史說  水牛是台灣最典型的勞力動物,原住民時代便懂得馴牛:「台郡內山深篠密箐中產野牛。番會社眾,以長竿繫繩為圈,合圍束其頸。牛曳繩怒奔,則縱其所在,伺其力盡,繩勢銷緩,徐徐收繫於木;餓之,漸進草食。俟馴習,然後服而用之。」(六十七《番社采風圖考
》)。
  漢人入墾後的三、四百年來,水牛一直是農業台灣最主要的生產力,更象徵著台灣人堅毅、刻苦、耐勞的本質。


圖片參考:http://farm1.static.flickr.com/200/521361916_08c77a1619.jpg

一般而言,中國的牛通稱為「黃牛」,稱作黃牛也有與水牛及犛牛加以區別的作用。的黃牛群體;引進的外來品種或經其改良供食用或役用的雜交牛均不是黃牛,它們與黃牛雜交的後代可以稱成黃雜牛,真正的黃牛目前已相當稀少。黃牛的毛色並不只限於黃色,亦有其他顏色,甚至也有全黑、白的毛色,只不過黃色的比例較高而已。
中國黃牛若從遺傳結構上來看,可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受歐洲牛影響的蒙古牛類型,另一類是受印度牛血液影響的地方品種,根據大陸學者的研究顯示,這類牛也有受到東南亞一種叫斑騰牛(banteng)的血液的影響。若從外貌及地理區域上來看,可分為三個類型:一是北方的蒙古牛型,這種牛由於受歐洲牛的影響,因此屬於無肩峰牛,亦即肩部無類似駱駝駝峰之構造;二是華南各省的華南牛,包括臺灣黃牛。由於受到經中南半島、東南亞而來的印度牛的影響,所以屬於峰牛;三是華北或中原的牛,受到華南牛北遷及北方無肩峰牛南移的影響,二者混血所產生的結果,外國學者視為華南肩峰牛與北方無肩峰牛的一種中間的牛,但仍屬肩峰牛,只是肩峰較小而已,與華南牛除肩峰大小的差異之外,體型上大致沒有什麼大的差別。
臺灣的黃牛起初自大陸內地、沿海移入,主要為廣東、福建。早在西元六世紀時、也就是約當我國歷史上的隋、唐時代時即跟隨先民移入,但仍屬小規模,大量移入乃近三百年來之事。外人據臺期間,如荷蘭人、日本人統治臺灣之時,為改善臺灣黃牛體型、勞役力或生產力,曾自海外引進其他品種的牛,歐洲品種的牛因對本省溼熱環境的適應力差,故遺傳上的影響微小,主要受到的影響乃日本人所引進之印度牛,主要有兩品種,一種為Red Sindhi (紅色辛地),另一種為Kankrej(康固力吉),當初這種印度系牛與臺灣黃牛的混血後代,英國學者Mason曾稱之為〝臺灣肩峰牛(Taiwan Zebu)〞。事實上,臺灣光復已近五十年,且之後亦未大量引進該種印度牛,今天的臺灣黃牛受上述兩種印度牛血液的影響應是極為有限。
黃牛對以往臺灣農業社會最主要的貢獻為役用,其次方為肉用。在役用方面,不外乎耕田與拉車二種工作。早在三百年前,即有關於黃牛役用之記載。清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年)的臺灣府誌即如此寫道:「黃牛近山多有,取而馴習之,用以耕田駕車。」又據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臺灣府誌記載:「荷蘭時,南北兩路設牛頭司,放牧生息,千百成群。犢大設欄擒繫之。牡則矣其餓餒,乃漸飼水草,稍馴狎,閹其外腎令壯,以耕以輓。悖者縱其孳生。」一般而言,在旱地耕作,黃牛的工作效能勝於水牛;若在砂土、黏土時,雖然為旱田,水牛的工作效能較黃牛為佳。水田之工作效能亦以水牛為佳。在肉用方面,以往由於獎勵農耕,多禁止殺牛,因農村勞力多來自牛。惟在其年老力衰、無法再供役用時,方可宰殺供肉用。也因此曾有法律規定禁止屠宰十四歲以下的牛,以確保牛源充足。牛因較偏於肉用型,且肉質較佳,故屠宰較水牛多。
臺灣光復後,六十年代開始的農村機械化,使黃牛的役用價值逐漸降低;另外,自民國五十三、四年間恆春分所由美國引進聖達肉牛並推廣民間,臺灣黃牛大量與聖達牛雜交改良後,改進了黃牛體型及增重的缺點,普受農民歡迎,但相對地造成黃牛族群的迅速減少;雪上加霜的是,民國六十三年,政府開放冷凍牛肉進口。隔年,進口數量更達兩萬五千五百噸,為省產牛肉同年產量的三倍,牛肉價格因此大幅滑落。省產牛肉在無法與進口牛肉競爭之餘,農民大量屠殺種牛,本省畜牛基礎嚴重受創,造成臺灣肉牛事業的沒落。以上原因,致使臺灣黃牛頭數日漸稀少。截至八十二年十二月底為止,臺灣現有牛隻頭數分為:乳牛117043頭,肉雜牛19207頭,水牛16489頭,黃牛12862頭(黃雜牛常被誤認為黃牛,真正的黃牛頭數可能更低於此數)。可見黃牛在臺灣的牛口中,是最為弱勢的一群。
參考: 網路


收錄日期: 2021-04-26 15:03: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15000015KK045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