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bks01.jpg
巴布羅‧畢卡索
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藝術家巴布羅‧魯伊茲‧畢卡索,相信大家對他都不陌生吧! 於一八八一年誕生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小鎮,從七歲起就開始作畫了。畢卡索的父親是畫家亦是鎮上美術館的館長並兼任美術教師。
畢卡索巧妙地運用各種不同的素材來創作了多種不同的畫風,除了油畫還
有雕塑、版畫以及陶器,是開創現代藝術的領先者。
自畫像
在這幅題目為「我」的畫像中,畢卡索將自己畫得比本人更神采飛揚,但亦更深沈世故。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self.jpg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poster.jpg
海報的設計圖
畢卡索用黑線勾勒出主要的線條並用來表現陰影,且以三種顏色為主色,表現出舞者的歡愉,透過這張海報吸引人們的目光,以達到宣傳的目的。
小丑
自從畢卡索的好友卡薩吉瓙斯自殺後,藍色就變成了畢卡索畫中常用的主色調,憂鬱的小丑亦成為畫中常見的主題。雖然白、黃和紅色也使用在此幅畫中,但主宰整幅畫面的卻是憂鬱的藍色。讓人感到小丑雖然是帶給人快樂,但小丑自己卻不快樂。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zany.jpg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green-girl.jpg
綠衣女郎
畢卡索在一九○一年時,用粉彩筆畫了這幅畫,輕淡、快速的筆觸使得整幅畫看來輕快淡雅。身穿華麗服飾的女主角可能是位歌舞女郎。其中的紫色、深藍色及幾抹鵝黃交織,給人一種夜生活的印象。
盲人的一餐
「畢卡索的藍色時期」是在西元一九○二年到一九○五年這段期間,由於他的畫中以藍色為主色調,和他畫中悲傷憂鬱的人物一樣。
在這幅畫中畢卡索所畫的是一名貧苦寂寞的盲人,盲人以指尖代替雙眼來觸摸外界的物體,表情顯得茫然、冷漠。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blind.jpg
在這段時期畢卡索所創造的人物,代表了一般窮苦的巴黎小市民,更是人人都能感受到悲哀和寂寞的象徵。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play.jpg
雜技藝人一家
畫中六名四處旅行的雜技藝人,迷失在荒蕪的背景中。這些憂傷的人物佔去了畫面的絕大部份,四周空空曠曠地, 沒有任何觀眾,空曠的四周反映了畫中人物的心境,雖然彼此身體靠得很近,但心理上卻是疏遠的。他將人物安排在荒蕪的背景中,造成情感上的衝擊。
葛楚‧史坦恩
史坦恩是位美國作家,一九○三年從美國搬到巴黎。她收集了大量的現代藝術作品,許多有天分的畫家在未成名前都曾受過她的鼓勵,畢卡索也是其中之一。
這幅畫中史坦恩的頭部是畢卡索在西班牙憑著記憶和想像力畫出的,它看起來與身體其他部位是不同的,不僅輪廓比本人看起更有稜有角,線條也更加簡化、抽象,所以整個臉龐看來有點像面具。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gch.jpg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dnr.jpg
丹尼爾‧亨利‧康威勒
畫中的主角是畫商丹尼爾‧亨利‧康威勒,主要是由黃褐色、灰色方塊及三角形所構成的。康威勒是畢卡索的朋友,更是第一個懂得欣賞「阿維濃的姑娘們」的人。
畢卡索巧妙地運用明暗色調的變化來表現凹凸的效果。每個細部都用細微的筆觸來仔細描繪,創造出像織布一般有趣的紋路,讓人很容易忘了要去找出什麼地方是臉、手…等等,而只是純粹地欣賞畫的構圖。畢卡索曾說過,在他抽象畫中的形體,都擁有他們自己的生命。
小提琴和水果
畢卡索和畫友布拉克發明了一種「拼貼畫」的嶄新藝術形式。
在右邊這幅畫中由於報紙的紙張久了會泛黃,使完成於一九一三年的這幅拼貼畫,現今看來呈現另一種不一樣的風貌,讓原本有強烈對比的報紙顏色和小提琴的木頭,現在看來十分調枸。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fruit.jpg
三位樂師
這就是畢卡索在立體主義繪畫中所喜好用的手法,在一個平面上同時呈現了多種的觀畫角度。每位樂師的身體,就像剪紙般地相互交接重疊在一起,幾乎很難區隔出哪一部份是屬於哪個樂師。藉由生動活潑、色彩豐富的圖形彼此混雜,以統合畫中的人物。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3-musician.jpg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grnk.jpg
格爾尼卡
在畢卡索的畫中,一些和戰爭的苦難、悲傷有關的創作中都是以不同淺的灰色構成的。
一九三七年一月,西班牙政府要求畢卡索為「進步與和平」畫展創作一件特別的作品參展。正當他思考畫題時,畢卡索從報上得知西班牙的格爾尼卡遭到德軍的轟炸,死傷好幾千人,他決定以這個不幸的事件做為參展作品的主題。
安提貝斯的夜間補魚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畢卡索在法國地中海沿岸度假避暑,當他看到漁人在船上用大盞的瓦斯燈吸引魚群時,不禁被這幅景像深深地吸引住了,因此他決定要繪製一幅夜間補魚的作品。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fish.jpg
他用了幾個對比強烈的暗色來表現夜景。他以線條畫出黃色及淺綠色的三角形來代表火炬。每樣物體都像彩繪玻玟般地閃閃發高。在這幅畫中呈現的是遊戲般的情趣。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learn-walk.jpg
學步
畢卡索用抽象的線條來表現出幼兒的初學步,畫中的孩子因要保持平衡而扭曲了臉龐;將母親的臉部平面化,以顯現出她彎腰的動作。畢卡索把孩子身軀的比例放得很大但卻步履蹣跚,用意在:每個孩子的第一步無論走得多笨拙,但卻是值得紀念的。
鏡前的女孩
畢卡索常將所見的事物,簡化成像這幅畫中的女孩是以基本形態的圓形與三角形等組成的,並運用粗黑的線條來表現輪廓。但有時也採用明亮的色彩,他藉由誇張、扭曲的形狀和色彩來傳達情緒。
圖片參考:
http://www.twowin.com.tw/others/bks_picture/s_mirror-gir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