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風地動儀(20)點

2009-04-13 5:53 pm
侯風地動儀的缺點

侯風地動儀生活改善的情況

張衡發明它的過程

回答 (1)

2009-04-13 8:23 pm
✔ 最佳答案
侯風地動儀的缺點



侯風地動儀既原理係用Inertia Mass既原理放大,將遠方既地震透過入面精密既機件泥令到都柱傾斜而使指向地震方向的龍吐珠而發出警報,無錯佢係非常準確,但係充其量只係一個"驗震儀",只係可以告知有地震,及地震的方向,以及只會跌一次珠。






侯風地動儀生活改善的情況




北京日報報導,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李強指出,張衡地動儀的復原涉及原理復原、力學試驗和模型製造三個步驟,第一步工作已由中國國家地震局資訊中心完成。下一步將根據史料記載的漢代地震情況,採用真實的隴西地震地面運動數據,利用現代化的振動台模擬後漢書所述地震情況,對模型不同的框架結構進行動力學對比試驗。
專家說,按照計劃,今年工作包括對洛陽擺放地動儀的地點進行實地勘探,以及計算地動儀最核心部件的都柱尺寸和重量。由於無法準確判斷張衡地動儀的各種金屬成分比例,復原模型將採用銅而非青銅。
後漢書張衡傳關於地動儀的記載只有一百九十六個字,創製於西元一三二年的這部測震儀器早已失傳。報導說,研究相關課題已向中國國家文物局申報,預計二○○六年面世。

2009-04-13 12:30:59 補充:
張衡發明它的過程


張衡一生經歷了多次的地震,根據史書記載:從公元九十二年到一百三十九年,京城洛陽等地先後發生過二十次地震,其中六次是破壞性較大的地震。
他目睹地震後的慘狀,痛心不已,再加上他多年擔任太史令,除掌管國史、觀察天文外,還記錄了各地震情。

張衡為了掌握各地的震情,覺得需要有一種儀器來觀測地震。於是張衡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經過六年的艱苦努力,在公元一百三十二年,他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

2009-04-13 12:31:11 補充:
當管理人員聽到清脆聲響,只要觀察銅球落下的位置,便知道發生地震的準確方位。

張衡的地動儀是科學史上的一大創造,迄今中外學者還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它的基本架構符合物理原理。

它比歐洲創造類似的地動儀要早一千七百多年。

2009-04-13 12:32:14 補充:
(候風)有(候氣)的意思,古人以為地震是由地(氣)所弔起的,因而以此為名。地動儀由精銅鑄成,外形像一個大酒壺,中間的圓徑八尺,頂上有突出的子,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內部中央立著一根銅質(都柱)(上粗下細的棍關)。儀體外部周圍鑄著八條龍,頭向下,尾朝上,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佈列。

2009-04-13 12:32:22 補充:
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裏銜有一粒小銅珠。地上對準龍嘴處,蹲著八個銅蟾蜍,昂著頭,張著嘴,當芋處發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觸動(牙機),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巴,吐出銅珠,落到銅蟾蜍嘴裏,發出(當啷)聲響,人們就知道哪個方向發生地震。儀器製成不久便測出順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在隴西發生的地震,可見儀器靈敏度相當高。

2009-04-13 12:32:54 補充:
張衡的地動儀製作成功後,曾安裝在京師洛陽,幾次地震都報得相當準確。
公元一百三十八年,有一次儀器中,西面的個龍頭機件發動,銅球又落下來,但是人們並沒有地震的感覺,京城一帶卻絲毫沒有震動的感覺,於是京師的官僚、學者們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

過了幾天,甘肅隴西有人來報告,說那一天當地發生了地震。於是,大家交口稱讚地動儀應驗如神,那些責怪張衡的人也表示信服。

歐洲國家直到十八世紀,還用碗盛滿水銀,根據水銀溢出的情形來觀測地震,而中國人卻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使用精巧靈敏的候風地動儀,來測出地震發生的方位。由此可見中國的科技曾經一度領先世界各國。


收錄日期: 2021-05-01 22:22: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413000051KK004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