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天之心回答︰ 你好!~ ~
如果有人問你︰“孔子的父親姓什麼?”你一定會說︰“當然姓孔了”。恭喜你,答對了﹗可是,看古書上說,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看不出他姓孔來。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先秦時期,並非人人有“姓”的,有“姓”的都是貴族。那時的所謂“百姓”,決不是後世所說的普通勞動民眾,而是指的貴族階層。普通勞動者或下層民眾,都是有名無姓。在歷史上有記載的一些平民出身的專業人士,稱呼時一般是在名字前面冠以頭班身分。例如︰“弈秋”,就是那個叫“秋”的棋手;“優旃”,就是那個叫“旃”的優伶(演藝人員)。也有的“名”外還有“字”,如“公輸般”,就是一位名叫“般”字是“公輸”的木匠。他沒有姓,但因為是魯國人,所以又稱為“魯般”或“魯班”。
孔子出身貴族,當然是有姓的,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他的父親自然也該姓“孔”。事實就是這樣,孔子的父親姓“孔”名“紇”字“叔梁”。
這下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古書上不稱孔子的父親為“孔紇”,而稱他為“叔梁紇”呢?
這是因為,那時候姓、名、字俱全的人稱呼時的排序和後世是不一樣的。後世的順序,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姓“劉”名“楨”字“公干”,就連稱為 “劉楨公干”;又如“岳飛”,姓“岳”名“飛”字“鵬舉”,可連稱為“岳飛鵬舉”。先秦時這三者的順序卻是姓-字-名,如《崤之戰》裡的秦國將軍、百裡奚之子為百裡(姓)孟明(字)視(名)。或者干脆把姓給省略了,徑直稱為“孟明視”。孔子的父親就是這樣,“字”在“名”前,而省略了“姓”,成了“叔梁紇”了。
古人的“名”與“字”之間都有某種意義上的聯繫。如“屈原”是姓“屈”名“平”字“原”,“原”者,“高平之地”也。孔丘,字“仲尼”,“尼”是曲阜附近的一座小山,和“丘”義近。“仲”,說明他在家排行第二。所以,批林批孔時的一句口號就是“打倒孔老二”。宰予,字“子我”,“予”“我”都是指自己。後來這一習慣被傳承下來。如︰諸葛亮,字“孔明”;張飛,字“翼德”;杜甫,字“子美”等,名和字之間都有明顯的意義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