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發現及發掘
李鄭屋漢墓的發現,與許多其他古跡的發現過程相類,就是在建築工程中被發現。
1955年8月初,香港政府正在深水區實行大規模徙置區計劃,包括清拆木屋、夷平山地和興建徙置區大廈。當工人在夷平東京街北端一座小山丘時,就發現了這座意義重大的古墓。
工人馬上報知政府,而政府亦迅速行動,由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林仰山教授,親率該校師生和工務局人員,發掘及清理古墓,又由政府測量人員製圖。
在發掘工作完成後,政府為更能妥善保存古墓及其文物,在墓室加鋪鋼筋水泥外殼,以防損壞,並在墓旁興建陳列室展覽文物,又將附近建為公園。 地理環境
古墓位於九龍半島西北岸一個海蝕階地上,原本是在臨海的位置,但因多次填海及土地擴展工程,現在的海岸線已大為推前,與古墓相距超過一千米。
在古墓及其公園四周,都興建了住宅及工廠,人車往還,形成新舊的強烈對比。
李鄭屋漢墓的結構特色
李鄭屋漢墓的結構大致上呈一個十字形,但並不是一個對正的十字形,因為從高處看漢墓的結構,其底部是有少許傾斜。從橫面這個角度望過去,漢墓的頂部是凸出來的,基於這個因素,從漢墓內部看,其頂部是用磚頭而建造的圓形墓頂,這亦是李鄭屋漢墓的一大特色。現在墓內放了一塊大鏡,其作用便是讓遊人清楚看到這圓頂形的特色。
整個漢墓總共有四個墓室,分別是前、後、左、右四個墓室及一條羨道,故此漢墓呈十字形。前墓室便是漢墓的正中央,其底部呈一個正方形,而頂部則是圓形。後、左、右墓室則是向四圍伸出的部份,三個墓室的底部則是呈長方形,而頂部則是單券頂。值得一提的是在後墓室的盡頭有一個入了牆的小龕,當參觀墓室時要留神一點,要不是便會看不到。而羨道則是指進入墓室的通道,其位置在前墓室的後端。但有一點可惜的是當考古隊發掘墓室時,發現羨道位置已經破爛不堪,可能是二千多年的侵蝕或其他因素,故無法知道東漢時封墓的實際情形是怎樣的。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
2009-04-11 20:03:21 補充:
其餘詳細資料
http://www.cciv.cityu.edu.hk/~cciv/students/write/99/docs1/6.php